《中国和平发展与西方的战略选择》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了改革开放之后西方国家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採取的战略。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和平发展与西方的战略选择
- 页数:504页
-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装帧:平装
图书信息
正文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20
ISBN: 7802308569, 9787802308565
条形码: 9787802308565
尺寸: 22.8 x 14.8 x 2.6 cm
重量: 662 g
作者简介
邓永昌,1949年12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现供职于中共贵阳市委讲师团,副教授、副调研员,长期从事干部理论教育工作。重点研究领域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国际关係理论等,迄今合作编撰论着多部,发表论文数十篇。
内容简介
《中国和平发展与西方的战略选择》主要内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连续20多年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中国正在醒目地“崛起”,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的发展已经成为人类进步史上不可阻挡的时代现象,国际社会的关注日益转向中国将以什幺方式实现民族振兴,以什幺姿态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係。
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题中之义,是根据中国自身国情做出的必然选择,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正确选择,是根植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积澱。
目录
第一卷 中国和平发展之路
第一章 中国和平发展三部曲
一 西方对中国和平发展的猜疑
二 中国和平发展三部曲
三 国际上关于中国和平发展的争论
第二章 文明决定国家崛起的方式
一 文明是决定国家选择崛起方式的基因
二 中华文明决定中国选择和平发展的崛起方式
第三章 民族品性引导国家的崛起行为
一 民族品性与国家的崛起行为
二 珍爱和平的民族品性引导中国的崛起行为
三 仁慈包容的民族品性引导中国的崛起行为
四 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性引导中国的崛起行为
第四章 和平发展理论与和平发展道路
一 和平发展理论产生的背景
二 中国和平发展理论和道路
三 国家核心利益要求中国长久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第五章 中国和平发展的政治模式
一 政治模式主导国家发展路径
二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引导和平发展的航标
三 共产党执政是中国和平发展的主心骨
第六章 构筑和平发展的社会平台
一 西方大国非和平崛起的社会平台与政治状态
二 构建和谐社会为和平发展铺设国内平台
三 构建和谐社会的深层矛盾及解决途径
第七章 铺设和平发展的经济通道
一 导致西方大国武力崛起的经济模式
二 日本与德国战后经济崛起的启示
三 中国和平发展遭遇经济模式障碍
四 中国和平发展的经济模式
第八章 地缘环境与时代条件
一 以新视角评估中国和平发展的地缘环境
二 中俄地缘政治关係的现状与前瞻
三 中印地缘政治关係发展态势
四 中国与其他邻国的地缘政治关係
五 时代条件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
第九章 中国和平发展的安全防卫
一 经济风险与安全防卫
二 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政治风险
三 文化风险与安全防卫
四 军事风险与安全防卫
第十章 和平发展外交方略
一 中国和平发展的外交模式
二 和平发展型外交形成与发展轨迹
三 坚持奉行和平发展型外交共建和谐世界
四 第一卷结论
第二卷 西方的战略选择
第十一章 “中国威胁论”
一 世界对中国崛起的三种关注
二 中国崛起是否对美国构成威胁?
三 中国崛起的独特性令西方困惑
第十二章 美国的全球战略与对华政策
一 两极世界格局瓦解后的美国全球战略
二 美国全球战略下的对华政策
三 美国对华政策不稳定的深层原因
第十三章 美国对华战略的明智选择
一 中美百年关係的启示
二 美国对华战略选择可行性评估
三 超越霸权:美国对华战略的明智选择
第十四章 中国与美国互动之策
一 美国对华政策的变化及趋势
二 美国对华政策战略预期分析
三 中美关係呈现六种状态
四 中国与美国互动之策
第十五章 日本通往政治大国道路上的陷阱
一 21世纪初的中日关係
二 日本的大国追求与面临的障碍
三 日本通往政治大国道路上的陷阱
第十六章 中国复兴与日本的大国追求
一 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的困惑
二 日本应对中国崛起的战略分歧
三 日本强硬派的认识误区
四 发展世代友好的中日关係
第十七章 中欧共同复兴的舞步
一 欧盟崛起与世界多极化进程
二 中国与欧盟共同崛起的战略呼应
三 建立支撑中欧共同崛起的战略架构
第十八章 中国和平发展成败与世界的前途
一 中国和平发展对世界的巨大经济贡献
二 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贡献
三 中国和平发展成功将为世界带来持久和平与繁荣
四 中国和平发展失败将给世界带来灾难
五 第二卷结论
第三卷 塑造和平发展的中国
第十九章 和平发展与祖国统一
一 新世纪中国和平统一进程与方略
二 剖析美国与台湾关係的几个重要问题
三 两岸关係发展前景分析与展望
第二十章 塑造和平发展的现代文明中国
一 中国和平发展面临的深层挑战
二 塑造和平发展的现代文明中国
三 第三卷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