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中国式和平共处模式

(2020-04-24 13:49:21) 百科

中国式和平共处模式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刊登文章,称中国的和平共处战略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文章指出,中国不再只是世界秩序的消极接受者,它已成为决定其他国际行为者在外交和防务政策方面做出何种选择的关键因素。北京似乎将本国定位为一个政治方面的全球大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式和平共处模式

讯息背景

美国詹姆斯敦基金会网站刊登文章,称中国的和平共处战略及其对世界秩序的影响,文章指出,中国不再只是世界秩序的消极接受者,它已成为决定其他国际行为者在外交和防务政策方面做出何种选择的关键因素。北京似乎将本国定位为一个政治方面的全球大国。中国通过最近在国防白皮书中重申的和平共处战略实现了这一定位。

世界新秩序

推进中国版本世界秩序
这一战略旨在改变其他国家国际行为的背景但不推动建立一个全新的世界秩序。中国版本的世界秩序建立在修正对现有联合国体系阐述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绝对主权和不干涉原则。这种和平共处战略不需要中国拥有美国那样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因为这种战略依赖的是中国版本世界秩序的说服力,而不是推动建立以中国为中心的互动模式。
和平共处战略突出了在目前的讨论中被忽视的有关中国崛起的若干特点。这种讨论聚焦于中国日益增长的经济和军事实力,以及这些实力在何种程度上增强了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在国际体系中投放力量的能力。还有,美中关係和对两国进行比较也是这种讨论中无处不在的一个特点。因此,关于中国的发展及其在国际体系中相对位置的三个特点往往被忽视。
中国作为一个政治大国的地位扩展了二等强国和小国的行动空间。因为中国赋予它们除与美国结盟之外或取代与美国结盟的战略伙伴关係,这使它们拥有了额外影响力。二等强国和小国能够与中美都结盟而不必选边站。
中国宪法规定,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係和经济、文化的交流。这些原则与冷战时期联合国体系的规则相符,但北京根据本国在冷战后的利益和世界观而对这些原则的意义进行了阐释。

挑战旧模式

中国外交模式挑战西方
在较实际的实施层面,中国式的和平共处涉及其外交关係中的五种行为。第一种行为是,仅在所牵涉的所有政府一致同意的基础上与其他国家接触。这与西方支持的一旦发生严重侵犯人权行为并危及国际和平稳定、可在未经当事国政权同意的情况下由联合国批准干涉的做法相反。第二,不鼓励在国际体系中为冲突管理使用武力。第三,鼓励各国奉行最适合本国历史和政治体制的国家发展模式。第四,不对其他政权评头论足,鼓励与所有国家合作,以此作为促进所有国家繁荣的最佳途径。第五,鼓励世界多元化。
中国政府的2013年国防白皮书———就像以往诸多白皮书和外交政策声明一样———将和平共处作为维护其首要安全利益的主要工具。这种一贯性明显表明,今后中国将继续把和平共处作为维护国家利益的主要战略。
从西方角度看,北京提出的世界秩序模式对既有的国家实践构成了一些挑战。中国在全球所有地区的经济网路和政治—战略关係表明,在遍及全球的美国同盟体制之外,中国式和平共处模式正在形成。中等国家和小国通常欢迎这种与西方模式不同的替代品。这种挑战促使华盛顿及其盟友集中精力来振兴经济、金融能力以及合作伙伴关係,从而与中国展开竞争。

相关连结

1984年10月1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庆祝典礼上说,我国长期实行对外开放,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发展外交关係和经济关係。
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一再重申,我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係。邓小平同志于1989年10月27日在同泰国总理差猜的谈话中说:“在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应当作为指导国与国之间关係的国际政治準则”。在这之前,江泽民同志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也指出:“我们主张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这样,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但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係的基本準则,而且也是国标政治和经济秩序粗以建立的基础。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 三十多年来,国际风云变幻多端。中印、中缅于1954年共同倡导的互相薄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浸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经受了历史的严峻考验,越来越显示出它的生命力,产生日益深远的影响,并已成为指导国际关係的普遍準则,维护世界和平、反对猫权主义的有力武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