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

(2020-03-05 09:55:18) 百科
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

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

《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内容简介:百年一世纪,六十一甲子,新世纪即将步入第十个年度.新中国也迎来了六十华诞。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打开国门,面向世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中国画艺术也同样经历了传承与变革、多元与融合的发展进程。如今一批出生在“文革”后期,从新时期艺术学院成长起来,正值不惑年华的中国画家,构筑着新时期中国画创作“新方阵”。2010年度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中白璎、杜小同、范治斌、方正、黄丹、刘琦、秦修平、孙浩、王犁、王煜正是“新方阵”中的极具代表性的十位七十年代“新贵”画家。他们创作中映现的学识修养、创作理念和技法语言无不体现着中国画传统艺术的根本精神:“传承就是不断的吸收与创新”。他们作品中被人称道的笔意墨趣,图式意味不仅反映了他们个人宽阔的人文视野和不凡的艺术实践,也是中国画艺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历经百年发展.渐入当代艺术语境的写照。

基本介绍

  • 书名: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
  • 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
  • 页数:107页
  • 开本:8
  • 品牌:文化艺术出版社
  • 作者:杨维民
  • 出版日期:2010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03941948

内容简介

《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

图书目录

中国画的发展没问题
“学院新方阵·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前言
白璎
杜小同
范治斌
方正
黄丹
刘琦
秦修平
孙浩
王犁
王煜
后记

后记

历来,美术史学界习惯用年代、时期归类美术现象,涉及近现代尤甚,如“八五美术思潮”、“新生代”等。近年来,当代美术批评过多谈及五零、六零,七零乃至70后、80后……对此,学术界颇有微词,缺乏学术的严谨性,还有认为是速食文化的产物。我也有同感,所以在写评论乃至策展时特别注意。我从研究磁州窑古陶瓷美术史转移到关注现代中国美术之初,兴趣多是在出生于新中国建立前后的艺术家及作品。200]年,我策划的“融合互渗——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既有20世纪三四十年代出生、年过花甲的丁立人、聂广因、朱振庚、张宏宾,也有五六十年代的冯斌、王彦萍、潘缨,蒋世国、白云浩。只选择了一个“70后”的朱国栋,他当时刚刚获得全国美术学院黄宾虹奖。2004年,我在中国美术馆策划“融合·经典——当代中国画名家创作展”时,所选的12位画家有出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田黎明、刘进安、唐勇力、李孝萱、范扬,60年代的卢禹舜、陈平、武艺、刘庆和、张捷、陆春涛、何加林。策展的着重点是他们比较一致的学术倾向:多元融合、追求经典。近年我评论和策展的学术关注点始终放在新生一代。我注意到在当代中国画创作中,出生在“文革”时期尤其是“文革”后期的一代,他们踏入国小之门,正是新时期中国改革开放、拨乱反正,尊师重教之时,因此他们从小就与前辈不同,受到良好的系统的现代学院教育,在本世纪之初读完了艺术院校的本科专业。首先基础扎实,为他们今日提升创作实践能力打下良好的基本功。如今在学院内外,特别活跃的就是他们这一代即将步入不惑之年的七零艺术“新贵”。

序言

百年一世纪,六十一甲子,新世纪即将步入第十个年度.新中国也迎来了六十华诞。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中国,打开国门,面向世界,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中国画艺术也同样经历了传承与变革、多元与融合的发展进程。如今一批出生在“文革”后期,从新时期艺术学院成长起来,正值不惑年华的中国画家,构筑着新时期中国画创作“新方阵”。2010年度当代中国画家十人展中白璎、杜小同、范治斌、方正、黄丹、刘琦、秦修平、孙浩、王犁、王煜正是“新方阵”中的极具代表性的十位七十年代“新贵”画家。他们创作中映现的学识修养、创作理念和技法语言无不体现着中国画传统艺术的根本精神:“传承就是不断的吸收与创新”。他们作品中被人称道的笔意墨趣,图式意味不仅反映了他们个人宽阔的人文视野和不凡的艺术实践,也是中国画艺术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改革开放新时期,历经百年发展.渐入当代艺术语境的写照。
中国画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但自从上世纪初,西方绘画艺术东渐,中国画的传统理念受到极大冲击和挑战。百年中国画坛,探索不止,论战不休。尤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现了当代中国画诸多样式,完成了文化元素及观念、媒材、行为等主流或非主流的多种方式方法的探索,也自然而然出现了对传统中国画的诸多褒贬之词。有些观点认为,中国画存在着这样那样的诸多问题,从上世纪就开始有了要改良、要变革,甚至要颠覆中国画之说。“穷途末路”、“笔墨是零”早已是过气的危言耸听之说。随着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包括中国画传统艺术在内的中华文化再度引起世人极大的关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