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当代宗教关係与社会和谐研究》是由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林建曾主持完成的同名全国社科规划课题修改、增补而成。本书是中国第一部全面研究宗教关係与社会和谐问题的专着,内容包括宗教内部及与社会关係的各个层面,其中包括许多热点、难点和敏感问题。
本书在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指导下,解放思想,创新思维,不仅在研究内容上选取了宗教研究的新的特殊领域,在方法上也努力进行创新。该研究成果认真吸纳国内外对宗教关係研究的较新理论、观点和方法,从研究中国宗教关係入手,努力探索和掌握宗教关係协调与平衡的自身规律,正确认识宗教与政治、经济、文化及民族的关係,寻求社会主义时期处理宗教关係促进社会和谐的正确途径。
成果对我国现阶段认识宗教问题、处理宗教关係的历史进行系统总结;科学预测宗教关係发展的新趋势;正确认识宗教关係在社会和谐中的作用。成果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种宗教关係的内部结构及对社会和谐的影响,提出处理宗教关係与社会和谐的措施,即进一步改善政教关係;正确处理少数民族中的宗教问题;弘扬宗教文化的积极成分,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服务;正确处理宗教之间和宗教内部的关係;贯彻宗教政策法规和宗教内部管理规章,加强宗教团体建设和宗教场所管理;积极开展对外宣传和交往,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加强宗教理论政策宣传,开展宗教间的对话与交流,促进社会的和谐。成果立足中国当代社会实际,针对中国当代宗教关係与社会和谐这一重大问题,认真进行分析和研究,提出了正确处理宗教关係、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和方法,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套用价值。成果资料丰富,数据準确,论证严密,应对措施适用性和操作性强。成果对党政领导干部、宗教理论研究者、统战宗教部门干部、宗教界人士协调宗教关係、促进社会和谐工作时,均有借鉴或指导作用。
作者简介
林建曾,广东梅县人,1943年农曆10月生于贵州省贵阳市。1965年毕业于贵州大学历史系,后分配至兴义地区教育局,任教兴义地区“五七”师大(今黔西南州民族师专),1979年考入贵州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班,1980年结业后分配至省社科院担任《贵州社会科学》杂誌历史编辑。现已退休,退休前为贵州省社科院研究员,贵州省史学会、贵州现代史学会、贵州历史文献研究会理事。
研究方向为中国近代史、贵州地方文史、宗教学研究。近年来主要研究成果:主持国家九五重点社科基金课题项目《世界三大宗教在云贵川地区传播史》(约62万字)并出版同名专着;主持完成贵州省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贵州历代人物辞典》(40余万字)并出版专着《贵州着名历史人物传》。参与主编、编写、编审的有《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中华人民共和国要事录》、《简明中国文化史》、《近代中国史记》、《贵州近代诗选.明清之部》及《续编》、《帝王家训》、《义和团辞典》、《中华民国史大辞典》、《中西文化交流700年》、《贵州六百年经济史》、《贵州通史》、《贵州:让历史告诉未来丛书》、《黔军出山》、《黔境再造》、《红灯警钟》、《夜郎研究》、《戊戌维新运动与贵州》、《辛亥革命与贵州社会变迁》、《顾炎武》、《倡“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顾炎武》。其中,《贵州六百年经济史》获贵州省第四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另编写《唐诗选》,参加编辑多本论文集。
撰写了《试论孙中山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态度》、《试论“改土归流”政策形成发展的几个阶段》等近百篇学术论文。论文《一次异常的工业化的空间传动》2000年获第四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曾获贵州省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试论传统家教思想的现代意义》、《从戊戌变法看贵州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等近10篇论文被人大複印资料全文转载。有4篇经评选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收入中华书局等出版的论文集。
撰写了《试论孙中山对不平等条约的认识和态度》、《试论“改土归流”政策形成发展的几个阶段》等近百篇学术论文。论文《一次异常的工业化的空间传动》2000年获第四届贵州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论文曾获贵州省第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试论传统家教思想的现代意义》、《从戊戌变法看贵州知识分子的变革意识》等近10篇论文被人大複印资料全文转载。有4篇经评选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收入中华书局等出版的论文集。
CIP及馆藏信息
索书号:#D635.1/1
《中国当代宗教关係与社会和谐研究》林建曾等着
主题词:宗教问题研究中国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12.12
267页;23cm
ISBN:978-7-221-10710-7CNY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