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中外名人·诺贝尔:悲情的和平主义者》为“图说中外名人”系列之一。《图说中外名人·诺贝尔:悲情的和平主义者》沿着诺贝尔人生和思想发展的主要脉络,为我们还原了一个真实的诺贝尔,描述了悲情的和平主义者诺贝尔辉煌的一生。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BernhardNobel)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于义大利圣雷莫。他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图说中外名人•诺贝尔:悲情的和平主义者
- 出版社:四川巴蜀书社
- 页数:154页
- 开本:16
- 作者:吴定初 黄萍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53100883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图说中外名人·诺贝尔:悲情的和平主义者》图文并茂,引人入胜,对引导广大读者沿着科学巨匠的足迹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具有重要帮助。
作者简介
吴定初(1951—),四川乐山人,四川师範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近30年来,在“教育学”领域先后主持部省级研究课题多项,在商务印书馆等出版学术着作10余部,在(USA)SocialScienceResearch,NovaSciencePublishers,(CHINA)FrontiersofEducationinChina以及《教育研究》《教师教育研究》等中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得省部级优秀成果奖10余次,并有多项成果被美国哈佛大学、史丹福大学、哥侖比亚大学,丹麦VIAUniversityCollege以及台湾师範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校图书馆收藏。近年来曾赴德国、法国、奥地利、新加坡等国进行学术考察与交流。吴定初教授始终关注基础教育特别是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普及和发展,尤其注重青少年基本素质的提升,同时主张强化国际文化和教育的交流与合作,强调培养“既有中国灵魂又有世界眼光”的新型教师和学生,并多次为丹麦、挪威、捷克、马来西亚等国同行宣传中国文化和教育。
黄萍,四川师範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澳洲拉筹伯大学双硕士,长期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践推广和专题研究工作,关注青少年素质尤其是眼界胸襟的培养,在培养“走出去”人才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黄萍,四川师範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澳洲拉筹伯大学双硕士,长期从事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践推广和专题研究工作,关注青少年素质尤其是眼界胸襟的培养,在培养“走出去”人才方面,做出了较大贡献。
图书目录
炸药家族
卓越的一家人
工厂主家庭
爱玩火药
去美国留学
回到俄国
研究炸药
发明新炸药
发明雷管
工厂大爆炸
甘油炸药
可塑炸药
家族的事业
石油之城——巴库
飞行炮弹
在法国遭遇挫折
博爱情怀
孝敬双亲
资助穷人
文学爱好者
对宗教的认识
战争与和平的困扰
和平的使者
多方面的发明
劳动是我的生命
世界大企业家
最后遗嘱
总算叶落归根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诺贝尔年表
卓越的一家人
工厂主家庭
爱玩火药
去美国留学
回到俄国
研究炸药
发明新炸药
发明雷管
工厂大爆炸
甘油炸药
可塑炸药
家族的事业
石油之城——巴库
飞行炮弹
在法国遭遇挫折
博爱情怀
孝敬双亲
资助穷人
文学爱好者
对宗教的认识
战争与和平的困扰
和平的使者
多方面的发明
劳动是我的生命
世界大企业家
最后遗嘱
总算叶落归根
诺贝尔奖颁奖典礼
诺贝尔年表
序言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1833年10月21日出生于瑞典的斯德哥尔摩,1896年12月10日逝于义大利圣雷莫。他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奖金的创立人。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而着名的瑞典博物学家O·鲁德贝克的后裔。
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十六岁就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1850年离开俄国赴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四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为止。由于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百折不挠的性格。经过长期地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但意志顽强,不甘落后。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终生未婚,没有子女。他将毕生精力致力于科学研究与发明,获得专利355项。这些发明使诺贝尔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生平所发明的炸药有:猛炸药、无烟火药、“巴立斯梯”或称C89号。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师学会。1880年获得瑞典科学勋章和法国大勋章。他在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拥有全世界炸药製造业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国巴库油田的产权,积累了巨额财富。
逝世前,诺贝尔立遗嘱将约920万美元的遗产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五种奖金(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金),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奖励那些在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和向科学高峰努力攀登的人。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起,永远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
诺贝尔本质上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希望自己发明的破坏性炸药有助于消灭战争,但他对人类和国家的看法是悲观主义的。
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歌。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十分慷慨。
早年的贫困与忧虑,使得诺贝尔喜爱偏远的地方和安静的生活。儘管作为一个炸药和武器方面的发明家和工业家,他却厌恶暴力与战争,并且是~名忠诚的和平之友。他变成一位从早年起就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工作场所的彻底的世界主义者,不仅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文明财富,还为人类留下了艰苦创业、不慕功利、不图虚名的崇高精神。
诺贝尔的父亲是一位颇有才干的发明家,倾心于化学研究,尤其喜欢研究炸药。母亲是以发现淋巴管(约1653年)而着名的瑞典博物学家O·鲁德贝克的后裔。
诺贝尔从小主要受家庭教师的教育,十六岁就成为有能力的化学家,能流利地说英、法、德、俄、瑞典等国家语言。1850年离开俄国赴巴黎学习化学,一年后又赴美国在J·埃里克森(铁甲舰“蒙尼陀”号的建造者)的指导下工作了四年。返回圣彼得堡后,在他父亲的工厂里工作,直到1859年该工厂破产为止。由于受父亲的影响,诺贝尔从小就表现出顽强勇敢、百折不挠的性格。经过长期地研究,他终于发现了一种非常容易引起爆炸的物质——雷酸汞,他用雷酸汞做成炸药的引爆物,成功地解决了炸药的引爆问题,这就是雷管的发明。它是诺贝尔科学道路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诺贝尔从小体弱多病,但意志顽强,不甘落后。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忍受着疾病的折磨。他终生未婚,没有子女。他将毕生精力致力于科学研究与发明,获得专利355项。这些发明使诺贝尔在世界化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生平所发明的炸药有:猛炸药、无烟火药、“巴立斯梯”或称C89号。1884年加入瑞典皇家科学会、伦敦的皇家学会和巴黎的土木工程师学会。1880年获得瑞典科学勋章和法国大勋章。他在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拥有全世界炸药製造业的股份,加上他在俄国巴库油田的产权,积累了巨额财富。
逝世前,诺贝尔立遗嘱将约920万美元的遗产作为基金,以其年息(每年20万美元)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以及和平事业五种奖金(1969年瑞典国家银行增设经济学奖金),奖励当年在上述领域内作出最大贡献的学者。从1901年开始,奖金在每年诺贝尔逝世日12月10日颁发,奖励那些在物理、化学、生理与医学、文学及和平方面作出重大贡献和向科学高峰努力攀登的人。今天,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科学奖,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最高科学大奖。他的名字和人类在科学探索中取得的成就~起,永远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文明史册上。
诺贝尔本质上是一位和平主义者,希望自己发明的破坏性炸药有助于消灭战争,但他对人类和国家的看法是悲观主义的。
诺贝尔对文学有长期的爱好,在青年时代曾用英文写过一些诗歌。后人还在他的遗稿中发现他写的一部小说的开端。他对各种人道主义和科学的慈善事业捐款十分慷慨。
早年的贫困与忧虑,使得诺贝尔喜爱偏远的地方和安静的生活。儘管作为一个炸药和武器方面的发明家和工业家,他却厌恶暴力与战争,并且是~名忠诚的和平之友。他变成一位从早年起就把整个世界作为自己工作场所的彻底的世界主义者,不仅为人类创造了大量物质文明财富,还为人类留下了艰苦创业、不慕功利、不图虚名的崇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