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块嵌顿症状是肛肠疾病中内痔和混合痔特有的症状之一。
1、内痔生于齿线以上和肛门3cm处,由黏膜下痔内静脉丛扩大曲张所形成柔软的静脉团,称为内痔。《外科大成·痔疮》中说:“内痔在肛门之里,大便则出血如箭,解毕用手按,良久方入。”指出内痔以出血和脱出为主要症状,多为无痛软性肿块,长期反覆出血,可引起严重的贫血。内痔是诸痔中发病率最高的常见病,多发于肛门右前、右后和左侧即截石位3、7、11点,常称为母痔;在其余部位发生的痔,则称为子痔。
2、混合痔是直肠上下静脉丛共同曲张的静脉团块。痔内、外静脉丛曲张、扩大,相互沟通吻合,括约肌间沟消失,使内痔部分和外痔部分形成一整体者称为混合痔。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痔块嵌顿
- 分类:内痔和混合痔
- 病因:肛管静息压增高
- 诊断方法:肛门视诊、直肠指诊
- 性质:疾病
病因
当出现痔块嵌顿症状时,就要考虑是否得了内痔或者混合痔。引起内痔和混合痔的原因都有哪些呢?
一、引起痔块嵌顿的病因外痔的原因
1、经常性的便秘及排便时过于用力屏气,可阻断静脉回流,造成肛垫充血性肥大,天长日久造成内痔的发病;
2、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肛管静息压增高,内、外括约肌和血管间隙内压张力增大可引起静止期张力的增加,阻止血液的良好回流,肛周静脉肥大肿胀,引起内痔;
3、肛门括约肌下移:肛门括约肌在肛门处起到“塞子”的作用,排便时成形粪块压迫肛门括约肌,肛管上皮下间隙的平滑肌以及联合纵肌纤维收缩使肛门括约肌近端上提。当反覆慢性充血导致Parks韧带伸长和肥厚,肛门括约肌失去支撑而脱垂下移。这也解释了为何随着年龄增大而内痔的发病率上升;
4、其他因素:如动静脉短路发生调节障碍、高澱粉酶血症、血脂异常等都会增加内痔的发生几率。
二、引起痔块嵌顿的病因混合痔的原因
1、中医:湿热下注肛门,阻滞脉络,或脏腑本虚,因排便、负重,经产用力,使肛门部经脉横解,瘀阻肛门而生。
2、西医:长期坐立使下部静脉回流困难,直肠静脉没有静脉瓣以及直肠上、下静脉丛壁薄是痔形成的基础,直接的病因有:
1、习惯性便秘。
2、腹内压增高。
3、直肠下端和肛管的慢性炎症。
4、长期的饮酒及刺激性饮食等。
发展阶段
内痔是位于齿线上方,主要以脱出为主,一般可分为三个不同的阶段:
第一阶段:排便时会出现痔核脱出的情况,便后一般可自行缩回。
第二阶段:排便时会有痔核脱出肛门外,便后需要用手塞回,有时候在咳嗽、行走等细微动作下,也会出现痔核脱出的情况。
第三阶段:痔核会越来越大,使得肛门括约肌收缩鬆弛无力,痔核脱出肛门外后,无法塞回,一直暴露在肛门外,造成内痔嵌顿的情况。
诊断
当出现痔块嵌顿症状时,就要进行内痔和混合痔的诊断排除工作。那幺如何进行内痔和混合痔的诊断呢?
内痔的诊断,主要靠肛管直肠检查。
首先,内痔的诊断先做肛门视诊:用双手将肛门向两侧牵开,除一期内痔外,其他3期内痔多可肛门视诊下见到。对有脱垂者,最好在蹲位排便后立即观察,这可清楚地看到内痔痔块大小,数目及部位的真实情况,特别是诊断环状痔,更有意义。
其次,内痔的诊断是做直肠指诊:内痔无血栓形成或纤维化时,不易扪出,但内痔诊断中的指诊的主要目的是了解直肠内有无其他病变,特别是除外直肠癌及息肉。
最后,做肛门镜检查:先观察直肠黏膜有无充血、水肿、溃疡、肿块等,排除其他直肠疾患后,再观察齿线上部有无痔,若有,则可见内痔向肛门镜内突出,呈暗红色结节,此时应注意其数目、大小和部位。
混合痔的诊断可行中医诊断和西医诊断:
混合痔的中医诊断1、便血及肛门部肿物,可有肛门坠胀、异物感或疼痛。
混合痔的中医诊断2、可伴有局部分泌物或瘙痒。
混合痔的中医诊断3、肛管内齿线上下同一方位出现肿物(齿线下亦可为赘皮)。
混合痔的西医诊断:
本病的临床症状与内、外痔相同,且兼而有之,主要表现为便血及或肛门坠胀疼痛,初始为手纸染血,偶见滴血和射血,晚期则便后痔核脱出,轻者可自行还纳,重者则用手送回,局部有异物感,兼见大便秘结,或排便不爽等症。好发于肛门的右前、右后及左侧,即截石位3、7、11点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