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吴其付

(2020-04-09 04:39:54) 百科

吴其付

吴其付,男,1976年生,四川资中人,四川师範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1997年至2001年在四川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读本科;2002年至2005年在四川师大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读硕士; 2005年至2008年在四川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读博士。2008年7月,进入四川师範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工作,任专业课教师。四川师範大学首批“251重点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人选,四川省旅游业青年专家,国家旅游局、四川省旅游局“四川5.12汶川地震灾后旅游业重建规划指导小组专家组成员”,四川省专家服务团“2011年智力助雅(雅安)、2014年智力助乐(乐山)”专家组成员。研究方向:文化遗产与旅游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主持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心与边缘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以羌族旅游开发为例》(11YJC850023),以及多项省厅级相关项目。着有《宋代文豪与巴蜀旅游》、《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以羌族旅游为例》,参与编写国家双语教学示範课程教材《旅游学概论》(双语)(第二版)、《会展节事策划与管理》教材。先后参与旅游规划策划项目近100余项,独立主持完成40余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吴其付
  • 出生地:四川资中
  • 出生日期:1976年
  • 职业:四川师範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个人履历

参与旅游规划策划项目60余项,独立主持完成30余项。规划範围涵盖四川、广东、云南、陕西、山西、甘肃、安徽、河南、北京、重庆等十个省市,项目包括九寨沟、丽江古城、青城山等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阆中、开封等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陕西武侯墓祠-定军山、安徽花山-渐江、四川三星堆等国家级旅游景区。

学术论文

1. 民族旅游文献中的文化认同研究,《广西民族研究》 2011年第1期,《旅游管理》 2011年第6期(中国人民大学複印报刊资料)。
2. 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时空分布——兼论我国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旅游科学》 2010年第5期。
3. 中心与边缘互动中的文化认同:以羌族旅游开发为例,《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
4. Low-carbon Tourism Scenic Spots: Background, Concept and methods.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573-574 in 2012 with the title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5. 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以羌族为个案,《贵州民族研究》 2009年第1期。
6. 旅游与灾害规划:以四川汶川“5.12”地震灾后旅游恢复重建规划为例,《国际城市规划》 2011年第1期。
7. 旅游发展与公共空间的变迁:以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为例,《旅游论坛》 2011年第4期。
8.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困境研究——基于政府失灵视角,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9.成都经济区的区域旅游—体化策略,《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10.文化的解释与旅游真实性,《狮山论坛.2009》四川出版社,2009年。
11.国外民族旅游研究进展,《黑龙江民族丛刊》 2007年第5期。
12.藏彝走廊与遗产廊道构建,《贵州民族研究》2007年第4期。
13.遗产地旅游房地产研究——以丽江古城为例,《城市问题》2007年第8期。
14.从普通村民到社区精英:中国旅游精英的典型个案——以阳朔“月亮妈妈”为例,《旅游学刊》2007年第7期。
15.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研究综述,《旅游科学》2007年第1期。
16.丽江古城城市格局三元论及其文化透视,《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第1期。
17.风水景观的人文透视——以书院寺观为中心,《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5期。
18.四川古盐业遗址与旅游开发,《盐业史研究》2004年第4期。
19.宋史研究轨迹的映射——《宋代婚姻家族史论》读后,《中华文化论坛》2004年第3期
20.论中国旅游业的危机管理机制——以非典时期旅行社行业的救助与自救措施为例,《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第3期。
景观节点设计与营造--以汶川县为例(RCCSE核心)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第1期2015第1月
从山水到风水——阆中古城城市形象的变迁(RCCSE核心)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第6期2013第11月
文化有用性:文化认同的价值判断——以羌族旅游开发为例(CSSCI)四川师範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5期2013年9月
旅游开发下民族社区精英成长与文化认同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2013年7月
村寨旅游精英成长与民族文化认同——以理县桃坪羌寨龙小琼为个案
旅游研究第4期2013年7月
Low-carbon Tourism Scenic Spots: Background, Concept and methods(EI检索)Environment Science andMaterials Engineering2012年9月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困境研究——基于政府失灵视角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2012年3月
成都经济区的区域旅游—体化策略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期2012年3月
旅游发展与公共空间的变迁:以阿坝州理县桃坪羌寨为例(CSSCI旅游论坛,第4期2011年8月
旅游与灾害规划——以四川汶川“5.12”地震灾后旅游恢复重建规划为例(CSSCI)国际城市规划,第1期2011年2月
民族旅游文献中的文化认同研究(CSSCI,人大複印资料2011年第6期旅游管理全文转载)广西民族研究,第1期2011年3月

着作

1.宋代文豪与巴蜀旅游,巴蜀书社,2007年。
2.《旅游学概论》(双语)(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参与编写。

主持项目

1.《中心与边缘语境下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以羌族旅游开发为例》,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YJC850023),2011.9立项,主持人。
2.《中心与边缘互动下的民族文化认同研究:以羌族旅游开发为例》,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基金项目(DYWH1012),2010.12立项,主持人。
3.《民族旅游与文化认同:以羌族旅游开发为例》,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多元文化研究中心基金项目(DYWH1121),2011.6立项,主持人。
4.《成都市青羊区健康产业规划》,成都市青羊区卫生局横向课题(2010HX119),2010.9立项,主持人。
5.《九寨沟文化旅游策划》,九寨沟风景名胜区管理局横向课题(2012HX051),2012.4立项,主持人。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