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莺湖

(2020-05-06 09:34:51) 百科
莺湖

莺湖

莺脰湖也叫莺湖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平望镇。相传是吴越春秋时范蠡所游的五湖之一,以其形似莺的脰(脖子)而得名,湖中有一个小岛,名平波台,由道人周妙圆修筑于明天启六年(1626),以前,拜佛烧香船只凡途经莺脰湖者大多要上此台来进香,“平湖秋月”、“莺湖夜月”之美称不胫而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莺湖
  • 外文名:Ying Lake
  • 属于:莺
  • 分类:湖
  • 位置:江苏省

人文历史

莺去湖存事渺茫,梵宫占断水云乡。四围烟树画图阔,六月桥亭风露凉。远近征帆归别浦,高低鱼网挂斜阳。翠微深处一声笛,惊起眠沙白鹭行。——(元)赵时远
在平望这块丰腴的土地上,历史悠久,人文荟萃。莺豆湖穿平望而过,碧波蕩漾了几千年,哺育的一代又一代平望人,是平望的母亲湖。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已有先人在这里繁衍生息,并留下了良渚文化和马家浜文化遗址,灿烂的文化造就了富裕的平望,从这里先后走出了周用、朱天麟、殷兆镛、潘柽章等历史名人,也走出了倪征、唐长儒、黄文熙等现代名家。在中国古文明创造者之一烂溪族的后裔中,还走出过鲁迅这样的一代伟人。 “烂溪征帆”、“平波夜月”、“桑磐渔舍”、“殊胜钟声”等自古而来的平望八景,闻名遐迩,引来无数文人墨客驻足观赏,颜真卿、张籍、范成大、汤显祖等名士留连忘返,清朝康熙、乾隆二帝巡游至此,诗情大发,挥毫泼墨,对平望颇多溢美之词。 由此可见,平望之美之秀之富有,古来有之。
莺湖

旅游特色

江南小镇,水乡风情,美丽的平望以她纯正的江南风情迎来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注重环境保护,以商贸促旅游,发展平望旅游业,旅游产业正成为平望镇经济发展中的重头戏。以小九华寺、平波台、新世纪文化广场、新世纪大酒店、莺湖公园联结为一体的商贸旅游区已经形成。 坐落在莺歌湖畔的平望镇新世纪文化广场是以滨水景观与现代文化为骨架的主题广场,突出了文化休闲功能,成为平望镇一个重要的文化载体,一举跻身第一批“全国特色文化广场行列”,受到了文化部高度讚扬,并被誉为“中国乡镇第一文化广场”。 在莺豆湖上有一块小岛名叫平波台,台上按四星标準建造的新世纪大酒店,设计别具风格,装饰华丽典雅,服务周到细緻。入住新世纪,坐伴莺歌湖,品味富有水乡特色的美味佳肴、湖光山色,别有一番情趣。 望波桥位于江南名寺平望小九华寺西侧,为七孔混凝土结构拱形桥,横跨平望镇黄漾墩与莺湖名胜平波台之间,始建于1999年10月,2000年5月建成。 望波桥名源于历代名人颜鲁公、吴琼仙诗词之佳意。前者“望”字辑录“登楼试长望,望极与天平”唐代书法家颜鲁公登平望桥所作名诗之句;后者“波”字撷取清代吴琼仙“湖光十里碧粼粼,蟹舍渔庄自在身,细雨斜风归亦好,平波台上问仙人”之莺湖名诗。用“望波”两字取名于桥能很好的体现平望镇的历史风貌和深刻的文化底蕴。亦使千年古镇平望与莺湖名胜平波台交融一体,相互辉映。 每当夏日春秋,斜阳夕照,暮色降临,登上望波桥极目远眺,平波台尽收眼底,那种“积水明于镜,中流峙此台,云从湖岸落,浪涌寺门回,柳外千帆去,沙边一鸟来,昔日题咏处,古壁满莓苔”(录清代钮应斗诗)的意境,真有平波台上问仙人之感。揽胜桥建于2000年5月,横卧黄漾墩与莺湖公园之间,为七孔混凝土结构拱形桥。由于该桥处于塘与莺湖入口交汇点,独到的位置和独特的视角,登桥远望,东西南北,莺湖胜景尽收眼帘,属莺湖观景之最佳视点。 登桥南望,莺湖浩浩蕩蕩,横无际涯,其景有诗为证:“水阔天空飞落晖,征帆片片逐风归,一弯疏树烟初瞑,两岸人家伴掩扉。”放眼东首,元真仙迹让人勾画唐代张志和颜真卿游莺湖时那种浮席戏水,独坐啸饮的诗意画景;侧身北望,殊胜晓钟,晨钟暮鼓,钟声远扬,真谓与闻鸡起舞异曲同工,舟师闻钟而解缆,游子闻钟而起行。桥西连线莺湖八景塘柳影,每当春和日丽,桃红柳绿,堤岸柳树成荫。亦有古人诗为佐:“日出烟销春画迟,柳条无力万丝垂,韶光新染鹅黄色,偏爱东风款款吹。” 据考,平望之景,宋代有四景,至明清时,镇志记有八景,此乃平望之历史文化遗产,为发掘计,重建了九华寺,还拟在莺湖之畔恢复宋明清八景,以昭后人,到时登揽胜桥又将成为莺湖的一个新景点。
莺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