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是差异之间的和谐,没有差异就没有和谐,最美的旋律是由不同的音阶构成;但差异发展过度也不会产生和谐,且社会极不稳定。作立于文化差异之角度主要从四个方面研究社会和谐问题:一是研究差异与社会和谐的关係;二是研究人类文化历史发展之差异与社会和谐的关係;三是研究人类不同民族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的关係;四是研究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不同的和谐社会发展模式。本书为研究文化差异与和谐社会提供了一种宏阔而独到的视角。
基本介绍
- 书名: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
- 又名:Cultural Difference and Social Harmony
- 作者:易小明
- ISBN:9787810818537
- 页数:453 页
- 定价:¥58.00
- 出版社:湖南师範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2008年
- 装帧:平装
- 开本:16
- 语种:中文
作者简介
易小明,1965年生,湖南龙山县人,土家族,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博士后,德国杜塞道夫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5项。在《光明日报》《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100余篇,60余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等杂誌转载,着有《社会差异研究》《文化差异与经济发展》等着作3部,获省级优秀社科研究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2001年获全国高校文科学报优秀主编荣誉称号,2001年被推为湖南省首届十大优秀青年社会科学专家。系湖南省省级学术带头人,湖南省重点研究基地主持人,湖南省“优秀社会料学百位人才”培养对象,2007年被列入教育部新世纪人才支持计画。
目录
第一章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概论
第一节差异与和谐
一、差异与和谐之关係
二、差异与矛盾
三、和谐:差异与同一协同
第二节文化差异的生成与发展
一、文化差异的起源性生成
二、文化差异的时代性生成与发展
三、文化的遗传与变异
第三节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
一、文化差异与文化和谐
二、文化差异与和谐文化
三、文化差异与和谐社会
第二章人与自然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
第一节人与自然文化差异的历史进程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农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差异与社会和谐
二、工业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文化差异
三、生态文明时期人与自然的文化差异
第二节生态文明:人与自然求同
一、人类文明的求同性与生态文明
二、人类文明求同性的自然差异限度
三、文明的合理性:在求同与求异之间
第三节两种内在价值的通融:生态文明的生成基础
一、自然的内在价值与生态文明的限度
二、人的内在价值:人际伦理的核心
三、两种内在价值的通融:生态文明的生成基础
第三章人与人的文化差异与社会和谐
第一节和谐社会的文化基础
一、和谐杜会建设:以人为本的文化背景
二、和谐杜会建设:工具与目的相统一的人际对待方式
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经济、法制文化基础
第二节文化差异与文化认同
一、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认同
二、文化认同的类型
三、文化认同的和谐价值及其限度
第三节文化差异与文化整合
一、全球化条件下的文化整合
二、文化整合的方式
三、文化整合的和谐价值及其限度
第四章中西传统文化差异及其社会和谐模式
第一节中国文化传统及其和谐社会模式
一、中国传统和谐文化中的整体特徵
二、中国儒家传统和谐文化的内在结构
三、中国传统和谐文化的精神特质
第二节西方文化传统及其和谐社会模式
一、西方传统文化的求“和”方式
二、西方传统和谐社会的内在结构
三、西方传统和谐社会发展模式的特点
第三节 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和谐社会发展模式比较
一、文化差异与文化结构差异
二、中西文化差异—同一结构的不同内质
三、中西文化结构差异及其社会和谐模式的互补
参考文献
后记
……
序言
建构和谐社会是时代的要求。但是,和谐并不是纯粹同一的组合,而是差异之间的和谐,没有差异也就无所谓和谐。因此,社会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差异便构成了和谐社会的内在基础。当然,由于并非所有的差异都会自然地构成和谐,所以,要把握和谐社会的本质,就必须研究各种差异的特质以及差异与和谐的内在联繫。
吉首大学差异与和谐社会研究中心是湖南省教育厅评定的全省十大研究基地之一,其成员从文化差异与和谐社会、价值差异与和谐社会、思维差异与和谐社会的角度对差异与和谐社会的关係进行了积极深入的探讨,其成果令人耳目一新,富有启发意义,应当说,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是具有重要的借鉴参考价值的。 研究差异与和谐社会涉及诸多内容,还有许多工作要做,其研究的重要意义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具有突出的理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