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梅生伟

(2020-05-09 23:04:30) 百科
梅生伟(内容声明:以下内容为本人提供,词条内容的真实性由本人负责,如有质疑欢迎举报。)

梅生伟

内容声明:以下内容为本人提供,词条内容的真实性由本人负责,如有质疑欢迎举报。

梅生伟(1964年9月—),男,河南新野人。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套用电子技术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杰青、长江学者、IEEE Fellow、IET Fellow,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清华大学-中盐金坛公司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能源网际网路创新研究院能源安全控制与高效利用研究中心主任,青海大学启迪新能源学院院长(原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

梅生伟目前主要从事电力系统鲁棒控制、複杂电力网路理论、电力系统灾变防治和新能源电力系统等研究。解决了複杂电力系统抗干扰控制器设计难题,提出了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设计原理,形成电力系统非线性鲁棒控制理论。突破了电力系统灾变防治多时间尺度过程分析相互割裂局限性,建立了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理论,开闢了连锁故障机理分析和灾变阻断新途径。以多目标多决策主体不确定系统综合最佳化为突破口,提出工程博弈论新方法,研发了压缩空气储能新技术,开创并引领了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研究新方向。出版着作10部,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SCI论文130余篇,他引9000余次,专利32项。曾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等。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梅生伟
  • 外文名:MeiShengwei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新疆石河子 
  • 出生日期:1964年9月
  • 职业:博士生导师
  •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新疆大学 
  • 主要成就: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9年获聘长江学者 
    2011年当选IET Fellow 
    2013年获聘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 
    2014年当选IEEE Fellow 
  • 代表作品:《现代鲁棒控制理论及套用》 

人物经历

电力系统控制专家, 1964年9月生于新疆石河子,祖籍河南新野。1996年7月于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博士毕业,1998年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后出站,后留校任教。1999年获聘清华大学副教授,2003年获聘清华大学教授,2005年获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9年获聘长江学者,2011年当选IET Fellow,2013年获聘基金委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2016年获得连续资助,2014年当选IEEE Fellow。2001-2002年期间作为访问教授先后赴国立新加坡大学、日本上智大学、日立公司、英国Brunel大学开展访问与合作研究。

教育背景

1993.09-1996.07 中国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运筹学与控制论,博士
1987.09-1989.12 清华大学套用数学系,计算数学,硕士
1980.09-1984.07 新疆大学数学系,基础数学,学士

工作履历

2017.08-至今 青海大学启迪新能源学院,院长(对口支援)
2017.07-至今清华大学(电机系)-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联合研究中心,主任
2014.02-2017.07 青海大学新能源光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对口支援)
2003.12-至今 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
2002.01-2002.03 国立新加坡大学,访问教授
2001.08-2001.11 日本上智大学,访问教授
2001.01-2001.05 英国Brunel大学,访问教授
1999.04-2003.12 清华大学电机系,副教授
1996.09-1998.09 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后
1990.01-1993.07 新疆大学数学系,讲 师
1984.08-1987.08 新疆大学数学系,助 教

学术兼职

学术任职

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 Fellow
英国工程技术学会(IET) Fellow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高级会员
CICRE(国际大电网组织) 个人会员
中国自动化学会 会士

期刊编委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Youth Associate Editor
《IEEE/CAA Journal of Automatica Sinica》 Associate Editor
《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Modern Power Systems and Clean Energy》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ontro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ssociate Editor
《Journal of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 Associate Editor
《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 编委
《电工电能新技术》 编委
《自动化学报》 编委
《控制理论及套用》 编委
《船舶工程》 编委

荣誉与获奖

科研成果获奖

2015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2014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学术论文
2011年获全军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8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2008年获国家电网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4年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一等奖

教学成果获奖

2004年获北京市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4年获清华大学优秀教材一等奖
2003年获清华大学“教书育人”奖
2000年获清华大学电机系“优秀教师”奖

其他荣誉

2017年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14年当选IEEE Fellow
2013年获聘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带头人
2012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
2010年获聘教育部创新群体带头人
2010年被评为清华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2009年受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画特聘教授
2007年获清华大学第11届“良师益友”奖
200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
2004年获清华大学第7届“良师益友”奖
2003年获清华大学第6届“良师益友”奖

主要科研项目

纵向项目

[1] 2017.01-2019.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聚纳大型风光发电的电力系统智慧型调度与控制的基础研究”(51621065)
[2] 2014.01-2016.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群体项目“聚纳大型风光发电的电力系统智慧型调度与控制的基础研究”(51321005)
[3] 2012.01-2014.12,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计画)重大项目“大电网运行状态感知、风险评估、故障诊断与调度技术”(2011AA05A118)
[4] 2012.01-2014.12,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863计画)重大项目“含风光储的分散式发电的控制策略与安全稳定技术研究”(2012AA050204)
[5] 2012.01-2016.12,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973计画)重大项目“远距离大规模风电的有功/无功功率控制与电力系统频率及电压稳定”(2012CB215103)
[6] 2009.01-2011.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海外青年项目“大电网安全最佳化决策支持平台”(50828701)
[7] 2008.01-2011.12,科技部国际合作项目,电力系统巡线除冰机器人
[8] 2006.10-2008.09,科技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画(973计画)重大项目“大电网安全性评估”的系统複杂性理论研究”(2004CB217902)
[9] 2006.01-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项目“电力系统暂态分析”(50525721)
[10] 2006.01-2008.1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重大项目“影响超大规模电力系统安全性的动态行为与特徵”(50595411)

横向项目

[1] 2017.07-2020.12 国家级储能示範项目,江苏金坛50MW盐穴压缩空气智慧型电网储能系统
[2] 2017.01-2019.12 青海省科技成果转化专项,10MW非补燃压缩空气储能技术研发及示範套用
[3] 2015.03-2016.09 波音公司,A two-step Method for Recycling Composite Carbon Fiber Material using Solar-thermal Energy
[4] 2014.12-2015.06,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聚纳风光发电的电力系统智慧型调度与控制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二期)
[5] 2014.10-2016.06,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高比例清洁能源下未来电网形态、演化机理研究
[6] 2014.07-2015.12,广东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极端气象条件下电网调度应急决策支持系统研发
[7] 2014.01-2014.10,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4研究所,“船舶中压电力系统XXX”
[8] 2013.12-2014.06,陕西省地方电力(集团)有限公司,基于广电网路与多种通信方式组合的配电网通信系统研究与试点套用(一期:智慧型配网集成通信系统)
[9] 2012.10-2015.04,江苏省电力公司,压缩空气储能发电关键技术及工程实用方案研究
[10] 2012. 08~2013.12,河南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南阳特高压主变投运后区域电网连锁故障特性分析及故障阻断技术研究

科研成果

出版专着

[1] Lu Qiang, Sun Yuanzhang,Mei Shengwei. Nonlinear control systems and power system dynamics.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1, USA.
[2] 梅生伟,申铁龙,刘康志. 现代鲁棒控制理论及套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北京.
[3] 梅生伟,薛安成,张雪敏. 电力系统自组织临界特性与大电网安全.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北京.
[4] 卢强, 梅生伟,孙元章. 电力系统非线性控制(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北京.
[5] 梅生伟,申铁龙,刘康志. 现代鲁棒控制理论及套用(第2版).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北京.
[6] 梅生伟,刘锋,薛安成. 电力系统暂态分析中的半张量积方法.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北京.
[7] 梅生伟,沈沉,张雪敏. 中国电气工程大典:电力系统工程. 第8卷,第12篇:电力系统控制理论与方法.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北京.
[8] Mei Shengwei, Zhang Xuemin, Cao Ming. Power grid complexity. Springer-Tsinghua Press, 2011, Beijing.
[9] 梅生伟,刘锋,魏韡. 工程博弈论基础及电力系统套用. 科学出版社,2016,北京.

10篇英文代表作

[1] Mei Shengwei, Chen Juming, Lu Qiang, et al. Nonlinear multi-target H∞ controller for thyristor-controlled series compensation. IEE Proceedings on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2001, 148(6):557-561.
[2]Lu Qiang, Mei Shengwei, Hu Wei, Wu Felix F. Nonlinear decentralized disturbanceattenuation excitation control via new recursive design for multi-machine power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01, 16(4):729-736.
[3] Mei Shengwei, Ni Yixin, Wang Gang, et al. A study of self-organized criticality of power system under cascading failures based on AC-OPF with voltage stability margin.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08, 23 (4):1719-1726.
[4] Mei Shengwei, He Fei, Zhang Xuemin, et al. An improved OPA model and blackout risk assessment.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09, 24(2): 814-823.
[5] Mei Shengwei, Ma Jin. New research advancement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field of China, Reviews on special issue of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2009, 54(8):1285-1286.
[6] Mei Shengwei, Wei Wei, Zheng Shaoming. Development of an industrial non-linear robust power system stabiliser and its improved frequency-domain testing method. IET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 Distribution, 2011, 5(12): 1201-1210.
[7] Mei Shengwei, Wang Yingying, Liu Feng, et al. Game Approaches for Hybrid Power System Plann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12, 3(3): 506-517.
[8] Qi Junjian, Mei Shengwei, Liu Feng. Blackout model considering slow process.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Systems, 2013, 28 (3):3274-3282.
[9] Mei Shengwei, Zhang De, Wang Yingying, et al. Robust optimization of static reserve planning with large-scale integration of wind power: a game theoretic approach. IEEE Transactions on Sustainable Energy, 2014, 5(2):535-545.
[10]Mei Shengwei, Wang Junjie, Tian Fang. Design and engineering implementation of non-supplementary fired compressed air energy storage system: TICC-500.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2015, 58(4):600-611.

10篇中文代表作

[1] 梅生伟, 申铁龙, 孙元章, 等. 带有干扰的非线性系统的无源化控制(英文). 控制理论与套用, 1999, 16(6):797-801.
[2] 卢强, 梅生伟. 现代电力系统灾变防治和经济运行若干重大基础研究. 中国电力, 1999, 32(10):27-30.
[3] 梅生伟, 翁晓峰, 薛安成, 等. 基于最优潮流的停电模型及自组织临界性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6, 30(13):1-5.
[4] 梅生伟, 何飞, 张雪敏, 等. 一种改进的OPA模型及大停电风险评估.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08, 32(13):1-5.
[5] 梅生伟, 王莹莹, 刘锋. 风-光-储混合电力系统的博弈论规划模型与分析. 电力系统自动化, 2011, 35(20):13-19.
[6] 梅生伟, 郭文涛, 王莹莹, 等. 一类电力系统鲁棒最佳化问题的博弈模型及套用实例.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3, 33(19): 47-56.
[7] 梅生伟, 朱建全. 智慧型电网中的若干数学与控制科学问题及其展望. 自动化学报, 2013, 39(2):119-131.
[8] 梅生伟, 龚媛, 刘锋. 三代电网演化模型及特性分析.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2014, 34(7): 1003-1012.
[9] 梅生伟, 魏韡. 智慧型电网环境下主从博弈模型及套用实例.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4, 34(11):1331-1344.
[10] 卢强, 梅生伟. 现代电力系统控制评述——清华大学电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科研工作缩影及展望.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2, 32(10):1207-1225.

人才培养情况

类别
姓名
出站博士后
董树锋、陈任峰、袁铁江、範文礼
在站博士后
魏巍
毕业博士
王勇、何飞、王宁、陈来军、王冠群、王莹莹、亓俊健、魏韡、章德、龚媛、郭文涛、姚锐、秦博宇、刘斌、郑天文、王程
在读博士
潘艳菲、陈晓弢、王召健、李瑞、李至骜、凡航、方宇娟、郭岩、曹阳
毕业硕士
王智涛、胡刚、冯生虎、孙琳、周原、亚达娜昂、翁晓峰、车文妍、徐彭亮、袁大江、卢明富、毛彦斌、王克非、施耿超、叶键民、郭金鹏、韩禹歆
在读硕士
刘彬卉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