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禽兽三部曲:飞禽走兽

(2020-02-14 12:35:50) 百科
禽兽三部曲:飞禽走兽

禽兽三部曲:飞禽走兽

上世纪80年代的男孩们,随着接触的人增多,感情也在心灵的动荡中频繁更替,旺盛的男性荷尔蒙赤裸裸地呈现在峰子笔下,文笔写实,调侃又触及人性深处。在这个“飞禽不飞,走兽不走”的时代,峰子用“中国套娃”的叙事手法,以回忆性的描摹笔调,基于自身曾经趟过的青春岁月,写出了这部小说。小说分为三个各自独立而又互有关联的部分,峰子在一堆小禽小兽般的人物里边,讲述了三个不太着调的青春情感故事,第一部分是“一个人的故事”,第二部分是“两个人的故事”,第三部分是“三个人的故事”。三个故事都有点虚幻,有点悬疑,也都有点无聊。峰子觉得,这样很好,很符合他认为生活应该呈现出来的样子。

基本介绍

  • 书名:禽兽三部曲:飞禽走兽
  • 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
  • 页数:306页
  • 开本:32
  • 作者:峰子
  • 出版日期:2014年4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39972039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在这个“飞禽不飞,走兽不走”的年代,再回首那个年代、那方天地里的一切人与事,正如同上帝打量整个世界,眼中的天地只是一个动物园,有人在天上飞,有人在地上跑,有人飞着飞着突然一个闪失,掉了下来,有人跑着跑着猛然扑棱起翅膀,飞了起来。
我们都是活在动物园里的飞禽走兽,过着禽兽一样简单平常的日子,做着禽兽一样简单美好的小梦。偶尔,羡慕禽兽。
禽兽三部曲:飞禽走兽

作者简介

峰子,本名高一峰,浙江安吉人,跨七零、八零年代生,现定居上海。基督徒,文学创作者,广告公司总经理。“禽兽三部曲”之《飞禽走兽》为峰子首部长篇小说。

图书目录

推荐序:飞禽不飞,走兽不走
代序:独身定製
自序:平行的世界
第一部
再见,阿德勒/002
上海,上海/014
西苕溪/025
遍地怪物/040
七仙女/056
奇特联想/071
偶像年代/088
第二部
小流氓的追逐/102
继续初恋/120
大有鲁迅之风/136
精神偷渡/150
《查泰莱夫人的情人》/164
角斗士/178
在镇上/193
第三部
沙扬娜拉/210
课桌上的碉堡/223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234
约法三章/245
风度不错/255
Myheartwillgoon/266
水蒸气世界/279
后记:我写《飞禽走兽》/291
致谢录:《飞禽走兽》之外的那些人和事儿/296

后记

这部小说,最早构思在大约两年前,人物、故事、情节一直搁在心里,一直想写,一直没写出来。我不是专职写作的,工作忙,永远是原因之一。原因之二是,之前花了不少时间精力做实验,写了发表了好多箇中短篇,每篇都尝试採用不同的方式方法,表现想要表现的不同题材,试图触及小说中可能存在的一切途径,写得越多,越觉得火候未到,越觉得,短篇只是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长篇却是工程,一个长篇就是一座宝塔,一所宫殿,一道长城,都是伟大的事儿,得有天时地利人和,不可轻举妄动,总之,心里太端着,太当回事儿了,因此一拖再拖。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想要写的东西,如果是一座小火山,火山岩浆可能还不够沸腾,还没汹涌澎湃到必须喷射出来的地步。
后来,读到国内一个当红作家写的几个青春成长小说,作者自视甚高,放言说,关于这类题材,有他这幺几个小说树在那儿,也够后人攀登五百年了。大意如此。
我不知道别人怎幺看,反正我看了这话以后,还真不怎幺信邪,有点儿叫劲儿的意思,于是决定加速,把《飞禽走兽》拿出来。
先是今年春节,在老家安吉过年,天冷,大雪,不走亲,不访友,就着火盆儿,拟出大纲,起了个头。然后回到上海继续写,一点一滴.陆陆续续写了几章,一个月里边,大概只完成了三万多字儿,然后突然忙起来,中途一撂下,三四个月再没捡起来。五月份,决定放下一切家事和公司生意上的事儿,找个地儿,隐居起来,一口气续掉这部小说。怕自己舍不下,做不到,先在微博、微信上公布讯息,反覆“炒作”这件事儿,赶鸭子上架。我差不多炒作了两个来月,一边同时準备隐居的事儿。
期间,有些朋友憋不住了,纷纷损我:“靠,不是说去隐居吗?你行不行啊,都念叨这幺久了,你还能不能隐居啊!”我说:“急什幺,如果不行,我就下不了台了,我从此就在你们心目中名誉扫地了。”
七月头上,我一个双肩包,一只行李箱,独自一人飞到大理.开始我的隐居生涯。 经过慎重比较,隐居地,我没选在热闹的古城客栈,也没选在偏远的荒郊民居。
我租了苍山半山腰的一间屋子,顶层,十多个平方,水电齐全,设施简陋,一床,一桌,一椅,一衣柜,两个露台,后面的露台靠苍山.前面的露台望洱海。大理的日子,早晨天亮得晚,夜里天黑得也晚。
起初的计画是,每天六点半起床,洗漱,祷告,跑步,读经,再读一阵儿书。离开上海前,亚马逊新推出一款Kindle Paperwhite电子书阅读器,我订购了一台,又买了几十本正版电子书,小图书馆似的揣在身上。随时拿出来读。午饭过后,下午写小说,晚上想看书就看书,想继续写作,就继续写作。隐居正式开始后,发觉比预想中困难太多,没人说话,没处吃饭,没地方可逛,心怀使命,也没心情去逛,几天下来,我就接近崩溃了。我意识到:二十一世纪了,再想做陶渊明,基本不太可能。于是,我花了三四个星期,也就是差不多一个月左右时间,调整心理状态.调整生活状态。我在这几个星期里,每天花大量时间读圣经,做祷告.看影片,收发工作邮件,看我随身携带的少量纸质书,以及大量电子书。我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自然适应隐居状态,让自己从乱七八糟的俗世俗务中,逐渐过渡到与外界隔绝,独处幽居的生活。我禁止了一切电话.邮件只在固定时间收发,我正式进入写作状态。
最终固定下来的生活模式是:每天差不多七八点钟起床,洗漱后,稍稍活动一下筋骨,向神祷告,然后吃从超市定期集中採购来的火腿肠、蛋黄派、牛奶之类早点,然后读经,一直读到中午,然后去吃苍山更靠山头的大理学院食堂,下午开始写作,写上一下午,如果困了,就眯一小会儿,如果累了,我就走到前面的露台,远远地看看洱海,看看洱海上空真正的蓝天和白云,或者走到后面的露台,近近地看看苍山,看看苍山顶上永远笼罩着的氤氲雾气,傍晚,我再去吃大理学院食堂,吃完.在校园溜达一下,消化消化,回屋与家人通电话,晚上洗澡后。处理公司助理髮来的工作邮件,然后继续写作,写到一点,两点,或者三点。
每天除了中饭和晚饭,我几乎不下楼,不外出,更不游玩。我每天被神牵着手,在电脑键盘上打字,少则五六千字,多则七八千字,乃至万字,确保每两到三天完成一章,这样,终于赶在中秋节的头一天夜里。完成了《飞禽走兽》的初稿。
小说分为各自独立而又互有关联的三个部分,如果简单归纳,我在一堆小禽小兽般的人物里边,讲述了三个不太着调的青春情感故事,第一部是一个人的故事,第二部是两个人的故事,第三部是三个人的故事。
故事发生的年代背景,基本跟我本人经历过的岁月相符,故事发生的地点,也是我的家乡安吉(感谢李安,是他让这个小县城变得家喻户晓。)。但除此以外,几乎所有的地名和人名,都是我杜撰的,包括那个小镇,那所学校。虽然故事和人物都有原型,但绝对不是我和任何人的传记。
正因为不是传记,所以它才被写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三个故事都有点虚幻,有点悬疑,也都有点无聊。我觉得这样很好,很符合我认为生活应该呈现出来的样子。
《飞禽走兽》是我目前为止写过的最长的文字,一口气写下去的时候,发觉跟“天时地利人和”没半点关係,基本就是个体力活,更适合屁股大、腰桿硬、生活滋润的人去乾,不适合一个孤单寂寞、营养不良的人,跑到一个没水果可吃、没女色可看的地方去乾。因此,这部小说能够如期而顺利地完成,对我来说是个奇蹟,是上帝赏我的礼物。
在我整个隐居和写作的过程中,我遇见过三种人,一种是不知道我要干嘛,不怎幺关心的,一种是心仪神往,盲目羡慕的,一种是大力支持,并给我帮助的。第一种人,我祝他们活得幸福,的确,没有谁比谁更重要的。第二种人,我想对他们说,根本没什幺好羡慕的,因为从头到尾都很苦逼,因为为了得到一样很重要的东西,我们还得放弃一些同样很重要的东西,这是个挺不好权衡的事儿。
第三种人,我感动,并且要真心表示感谢,但是仅仅在这里感谢是不够的,我需要另外单独写个“致谢录”。
小说接近完工的最后一周,我适度打开门户,认识了很多小朋友,他们都是大理学院的学生,有些是本科生,有些是研究生,很多都是我的浙江同乡,而且还有美女。我请他们喝咖啡,请他们去唱歌,他们给了我在大理隐居岁月中最活跃、最年轻的短暂时光。我不知道今后还会不会再见到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但是我会怀念他们很久。
是为后记。

序言

飞禽不飞,走兽不走
关于世界末日这个事儿,我和峰子聊过,就在二零一三年年初,我们俩在一小饭馆里喝着酒骂着街,说好的九七年彗星撞地球没戏,说好的九九年太阳黑子也过期,说好的二零零零年启示录作废,连最期待的二零一二年玛雅曆法都失效了……后来聊到据说最新一期的世界末日是二零六零年,我们俩算了一下自己的岁数,顿时都很伤感,肯定是赶不上了。
和峰子相识已久,各方面都颇为投缘,比如我俩同样曾经卑微一路打拚直至今天的凤凰男类型的出身,再比如我俩当初同样拥有着的文学和挣钱这两大梦想。当然在文学方面我比他幸运一点点,但他在挣钱方面比我也幸运一点点,基本上1:1打平。但他如今也出书了,我顿时开始表示怒己不争,哀己不幸。当然众所周知,没人会一直怨恨自己,这股子怨气很自然而然的会转移到那个身为你朋友却比你优秀的人身上,所谓从笑人无到恨人有,这都是人之常情。我就想:不是都说福无双至幺?凭啥这厮就事业梦想双丰收啊?就非得早早儿的把人生过圆满了是吧?这是奔着德艺双馨的节奏呗?……反正就是在心里把人家损一顿,自己就能平衡许多似的。
言归正传,当然我们必须承认能做成事儿的人,都是能人所不能及,敢人所不敢做,比如峰子。他是有末日危机感的人,总担心时间不够用,文学梦酝酿好了就一定要实现,于是公司开得好好的且正在上升期时就竟然不管了,然后各种携带一切从简,一个人跑到大理的苍山,找了个环境优秀闲人免进的地方租了间房子,启动电脑打开word就开始写圆梦。说真的,相比一场义无反顾的爱情,峰子这种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其实更难,毕竟都活在万丈红尘难以自拔,庸情琐事不好割捨。
我也曾无数次幻想过自己潇洒的放下现在拥有着的、在进行的、很矛盾的、来之不易的一切,然后去做一件我一直想做却没时间没机会做的事情,但却不能够、不敢想。说句哲学点的话:每个人都想活成纯粹的自己,但太少人能做到。这也就是我佩服峰子的原因,他的理想主义、信念、执着、热爱,以及勇气汇集成了这本书,我深知,这不单单是一本书,而是他一次足以热泪盈眶的梦的实现。
嗯,那份感动,就像我能挣到一千万时一样,幻想中……
我之前看的都是峰子的一些中短篇,长篇小说是第一次读,当然也是他第一次写,于是阅读中一直有种“要了他的第一次”的快感。之前的中短篇,峰子已经被我私自扣上了“矫情逼”的帽子,无论是文字与讲述上的对名家模仿,还是故事的情感倾诉与核心表达,明显都是想到某一个闪光点或者受到某一处的触动,然后完善成的故事,那并不是一种完整的情感表达。当然我并不是说写的不好,相反让我惊讶的是峰子的阅读量,他的中短篇小说虽然有效仿,但却皆是究其精华,是那种因为大量阅读后不自觉的下笔时就带出其所读过的作家风格痕迹的状态。比如有一篇叫《盲臣记》,竟让我在一篇中读到了王小波、韩少功、苏童、和贾平凹等好多作家风格融为一体的状态,甚至用阿加莎·克里斯蒂的风格写中国乡村,这份认真和领悟不用在爱情上,肯定是用在文学梦上,否则就太丧尸了。
再言归正传,《飞禽走兽》这本书,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峰子孜孜不倦的练笔,以及对很多名家不自觉的效仿。于是呈现出来的,是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文字风格。风格是一种很悬的东西,如影随行,无声又无息……好吧你也知道这是歌词,但我就是这幺个意思,这点难能可贵。
他用属于自己的文字语言讲述或者说回忆了那种漫山遍野的青春。虚构的“苕溪镇”成了一个我从没去过、他也没有过浓重的景物描写、我却开始无比嚮往的地方。
看这部书稿时我有过冲动问峰子这里面多少是回忆多少是杜撰,后来我没问,因为关于青春的很多回忆,我们每个人都有杜撰的成分,就是那种不自觉地按照自己意愿改造记忆的状态。想看的只是一个我们读得很共鸣的青春,比如“在我多年以后懂得跟异性发生真正的亲昵行为之前,我一直认为,只有两件事儿,才真正能够让人永不厌倦,一是吃饭,一是手淫”这样的句子在这部书里很多,真实的映射着那个我们哭笑的年岁儿,那个如同峰子写的一样,不知道友情是友情、爱情是爱情的青春。
我想我知道峰子要表达什幺,因为如今的我们都是被生活潜规则了的演员,已经没有诉求了。三个互有关联的故事,其实无非在讲述着鹅卵石形成前的人生。我尤其喜欢第二部,那种文字,是那种“生活还有努力的余地幺”的感觉,真实、残酷。当然这部书是个整体,峰子用跳进跳出的第一、第三人称叙述不妨碍这本书的基调,或者我该怎幺和你们说这本书呢?可能会给人印象这是个灰色调的故事,人被禁锢着嚮往着禽或兽的自由。但其实呢?峰子说“偶尔,羡慕禽兽”,是啊,那是青春,那是肆意,那是为所欲为。
我更喜欢书中人物那种草根出身草根心却又不卑不亢的状态。那是峰子对待生活的状态,很真实。我还记得峰子有一次喝酒醉了,哭了,说那幺一句话:“我不是说我想活得多好,我就想活我自己怎幺就这幺难啊?”是啊,难。
每个人的成长都如同这本书里写的一样,你是一匹野马时你没有草原,等你有草原的时候已经没心气儿奔跑了,好在峰子还在决定要奔跑,而且我相信他眼前,已经有了一片草原。
有部电影叫《香港製造》,女主角阿屏的妈妈说过一句“我女儿16岁,她现在死了,永远都这幺年轻,你就惨了,还要慢慢熬。”我喜欢这句台词,这就是生活,这就是我们无法一直能停留在“飞禽走兽”时光的悲哀。我知道,峰子知道,你们也知道,如今在这个社会,我们缅怀着青春,却早已经活在一种“飞禽不飞,走兽不走”的状态了。
让我们在圈养中依然可以真诚嚮往驰骋与翱翔。

赖宝
二零一三年十二月十三日写于北京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