鹰击-83反舰飞弹(英文:YJ-83 Anti-ship missile ,代号:YJ-83/yingji-83,北约代号:CSS-N-8,出口型:C-802A和C-803,绰号:“海上屠夫”,系列型号:YJ-83J和YJ-83K,又称:“强国弹/争气弹”),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装备的一型亚超音速结合的反舰飞弹。
鹰击-83反舰飞弹是一型轻小型远距通用反舰飞弹,也是中国第三代反舰飞弹之一。主要装备于海军,被大多数水面战舰装备,也可由空中、陆地和潜艇发射,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精度高、威力大、抗干扰、能全天候使用的特点,是与西方国家水平差距最小的高技术装备之一,极大地提升了近程综合反舰能力。
鹰击-83反舰飞弹1993年开始研製,1998年6月试飞成功,1999年中国国庆50周年阅兵式上首次亮相,其不仅广泛装备于中国海军各种打击平台,还出口到孟加拉国、巴基斯坦、泰国、印度尼西亚、伊朗等地。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鹰击-83反舰飞弹
- 英文名称:YJ-83 Anti-ship cruise missile
- 前型/级:鹰击-8反舰飞弹和C-802反舰飞弹
- 次型/级:鹰击-18反舰飞弹
- 研製时间:1993年-1998年
- 服役时间:1998年
- 定型时间:1998年6月
- 国家:中国
- 研发单位: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
- 製造单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 服役情况:在役
- 飞弹类型:反舰巡航飞弹
发展沿革
研製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中东战争中埃及海军使用苏制“冥河”舰舰飞弹击沉了以色列海军主力舰“埃拉特”号的案例,让西方海军界发出“未来海战模式将发生本质变化”的惊呼;至20世纪80年初英阿福克斯群岛战争中,阿根廷海军航空兵出动超级军旗攻击机携带法制AM-39“飞鱼”空舰飞弹令英国皇家海军损失惨重,包括最当时其最新型防空驱逐舰“谢菲尔德”号在内的众多主战舰艇、运送机降登入用“支奴乾” 直升机的“大西洋运送者”号货柜军辅船都沉没海底。之后AM-39“飞鱼”的技战术理念广为世界各国海军推崇,中国国防科研机构也在“飞鱼”出产后不久,开始跟蹤其技术发展。
鹰击-3飞弹

20世纪70年代最后一年,中国的鹰击-8反舰飞弹首次飞行试验成功,之后经过数年的试验,于1984年十月一日在中国国庆三十五周年阅兵式上正式亮相,并装备于海军053H2G型535、536舰上,其后又发展出射程为70千米的增程弹鹰击-8A;与歼轰-7战斗轰炸机配套的空射型鹰击-81;与039型潜艇配套的潜射型鹰击-82等系列型号,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鹰击-8飞弹系列受当时基础技术水平限制,与同时期先进的美制“鱼叉”、法/意合作研製的“奥托马特”、英制“海鹰”相比,存在着射程小、弹头威力偏弱及抗干扰能力仍较差等不足;而中国海军当时计画中的鹰击-1超音速反舰飞弹及其增程型鹰击-3超音速反舰飞弹不但进度受阻,而且其液体冲压式发动机技术亦无法满足其技战术要求。
20世纪90年代,台海危机日益严重,并大肆地引进欧美一线先进军事装备及相关技术,特别是其全程採用美国技术而研製的“雄风”2与“雄风”3反舰飞弹,前者採用耗油量低的微型涡轮喷气式弹用发动机和雷达/红外双模製导技术,完全压倒了鹰击-8飞弹系列。1992年,鹰击-83反舰飞弹被火速纳入正式研製计画中。
建造沿革
研製定型
1993年,鹰击-83反舰飞弹正式开始研製,其以鹰击-8飞弹的出口发展改进型C-802飞弹为原型,同时要求必须使用新型制导控制系统(1992年获得原航空航天工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由中国解放军海防飞弹研究院(原航天总公司三院,现中国海鹰机电技术研究院)进行研发设计,1994年初正式启动。
1995年11月至1996年11月,鹰击-83飞弹遥测弹、自飞弹共进行了5次试飞,3发失败,其中1996年11月15日,发射口令刚落不久,即掉弹入水。经查全部都是由于动力系统问题引起的,故障在使用的新型发动机上。在中国当时的经济、技术条件下,研製使用新型发动机,不如使用进口发动机。然而为了更有利于推动型号的发展,科研人员经过努力,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
1997年,鹰击-83飞弹的定型由于其他原因有所迟延,但在该年,试飞2发,全部失败。主要是“电缆”问题,高度表搜寻导致误发指令,经增加闭锁电路,改进工艺得到解决。与此同时,製造单位33所在严查质量过程中发现,在舵机电机中出现了以断了的钻头代替销钉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在“工作零差错、产品零缺陷、发射零风险”的质量口号。
鹰击-83J
1997年,鹰击-83飞弹的定型由于其他原因有所迟延,但在该年,试飞2发,全部失败。主要是“电缆”问题,高度表搜寻导致误发指令,经增加闭锁电路,改进工艺得到解决。与此同时,製造单位33所在严查质量过程中发现,在舵机电机中出现了以断了的钻头代替销钉的问题,由此提出了在“工作零差错、产品零缺陷、发射零风险”的质量口号。

1998年6月,鹰击-83飞弹经全面改进后的试飞成功,1998年10月,首次实现飞弹系统指示目标,取得大射程飞弹直接命中靶船的战果。之后试射2枚2中,接下来的后3枚2中,在“研定结合”的过程中取得了6发5中的成果。
型号区分
鹰击-83反舰飞弹原计画作为标準的舰载反舰飞弹,搭载在各类舰艇上,051B、052、052B、051C驱逐舰和054、054A护卫舰、039型潜艇、093型攻击核潜艇、部分053H3飞弹护卫舰及022型飞弹艇等都可以发射,其水面舰艇舰载发射箱上有三条加强筋,可接受飞弹发射时更高地冲压力,箱盖捨弃了鹰击-8/8A的破片式而改用气制动的上下开启式。
鹰击-83反舰飞弹在1999年中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实体亮相

鹰击-83飞弹之后发展成一个大系列的多用途反舰飞弹範畴,系列型号包括有舰舰型的鹰击-83;岸舰型号的鹰击-83J;潜射增程型号的鹰击-84同样採用类似鹰击-82的“乾”式发射方式;空射型号的鹰击-83K(又称鹰击-85,採用红外製导的为YJ-83KH),可由歼-15战斗机,FBC-1,FC-1,轰-6,歼轰-7即其改进型等多种发射平台携带。空军在发展歼轰-7“飞豹”改进型时,需要一种类似美国SLAM空地飞弹的防区外打击武器,因此在鹰击-83K的基础上衍生出了AKD/KD-88空地飞弹;出口型的C-802A飞弹,C-803飞弹和CM-802AKG飞弹,其中空射型C-802A飞弹源自于鹰击-83K飞弹,而CM-802AKG可以看作是KD-88的出口型。
服役历程
1999年10月1日,鹰击-83反舰飞弹在中国50周年国庆阅兵式上实体亮相。
2015年9月3日,鹰击-83飞弹K型参加了中国举行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阅兵式。
2016年7月,中国海军东海舰队某部多艘056型护卫舰组织开展反潜、舰舰实兵对抗演习,进行了鹰击-83飞弹的发射。
2016年11月,中国海军北海舰队组织多艘056轻型护卫舰进行演习,训练防空反舰反潜等多项技能,进行了鹰击-83飞弹的发射。
技术特点
气动结构
鹰击-83反舰飞弹的原型为C-802飞弹,该飞弹以鹰击-8飞弹的出口型C-801飞弹为基础,以涡轮喷气发动机取代固体火箭发动机作为续航动力,由于增加了油箱和油路,弹体相应的被加长,后部做了重新的改进。鹰击-83飞弹保留了鹰击-8飞弹弹体的正常式气动外形布局和弹体结构,但弹体长度有所增加,弹头整流罩较前略为尖细;动力装置则採用了类似C-802飞弹的用于低速固定翼飞机和直升机或高速固定翼飞机的小型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使飞弹总重更轻,弹体下部可见涡喷发动机的固定式进气道;鹰击-83飞弹採用可摺叠式弹翼及尾翼,弹翼的前面有一接收数据链的天线,可接受舰艇、直升机、甚至卫星的导引,这也是鹰击-83飞弹和鹰击-8/8A飞弹的主要识别标记;鹰击-83飞弹尾部加装了二级火箭发动机,所以可以达到最远发射距离约250千米。此外,还採用了许多新材料来减轻重量、最佳化可靠性以进一步满足性能所需。
攻击能力
鹰击-83反舰飞弹对战斗部装药成份及加工工艺加以革新,在总体布局没有变化的情况下提高了装药量,增强了战斗部威力。鹰击-83飞弹的射程可以在美国海军防空飞弹标準SM-2火力範围之外发射,使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进行超视距攻击海战的能力。鹰击-83飞弹採用高亚音速巡航,超音速终程俯冲攻击的作战模式,发射后助推器先将飞弹加速到高亚音速后由涡喷发动机接管,此时助推器脱离弹体,飞弹开始巡航段飞行,当外部数据链或飞弹自身计算机启动终程攻击程式后,二级火箭发动机点火,涡喷发动机脱离,飞弹进入俯冲飞行状态,在接近目标时飞行高度降为5-7米,在飞行终点阶段(约15-20千米)以1.3至1.5马赫超音速飞行攻击目标,并可以作战术机动规避动作。
制导方式
鹰击-83反舰飞弹在制导方式和发动机技术上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主要採用自控中制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也与鹰击-8飞弹相同),制导雷达採用频率捷变技术。为了满足海军作战要求,鹰击-83飞弹还引入数据连结以接收来自直升机或固定翼飞机等机载设备的目标更新,飞弹在发射后的巡航阶段能接收“音乐台”超视距主/被动对海搜寻雷达(EM1/EM2/EM3)数据传输装置或卡-28机载雷达提供的目标指示信号,在一定範围内修正其巡航任务航程,强化规避能力、提高攻击的隐蔽性及命中精度。通过中国海军主要的水面战舰都加装的NH900战术数据系统,还能接收到友舰及装备有“搜水”雷达的运-8警戒机所截获的信息,解决了不同种类舰只使用不同种类反舰飞弹实施联合作战的问题,也使得不对称作战中的“飞弹饱和攻击”手段可以发挥出更大的作战效果 。
安装有水面搜寻雷达的运8警戒机

性能数据
弹体参数 | |
---|---|
弹长 | 约6.39-6.86米 约5.145米(YJ-83K) |
弹径 | 约0.36米 |
翼展 | 约1.18-1.22米(展开) 约0.72米(摺叠) |
弹重 | 约715-850/895千克(全重) 约530千克(第二级) |
战斗部 | 约165-200千克高爆炸药,机械引信和电引信 |
飞弹射程 | 约12-15千米(最小) 约150-180千米/285千米(YJ-83) 约160-250千米(YJ-83K) |
最大速度 | 约0.9马赫(巡航) 约1.5马赫(最快 ) |
巡航高度 | 约20-30米(巡航) 高海情7米,低海情5米(二次降高) |
制导方式 | 自控中制导加主动雷达末制导,制导雷达採用频率捷变技术 |
动力装置 | 涡轮喷气式发动机+二级火箭发动机 |
发射方式 | 主海基(YJ-83) 空基,使用高度500-1200米(YJ-83K) |
总体评价
鹰击-83反舰飞弹作为一种批量装备在中国海军主力舰艇上的反舰飞弹,同时也能通过潜艇,歼轰-7和轰-6M发射,主要担负打击敌大中型水面舰艇及编队任务,其装载平台多、使用範围广,具有远距离、全天候、全高度、多目标、精确攻击能力,是对舰远程饱和超视距攻击作战的绝对主力,是夺取和保持制海权的主要手段,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构筑现代海上防卫体系的重要装备之一。不仅为中国海军成功走向黄水打下基础,同时也为之后的反舰飞弹的研製指明了方向。
鹰击-83反舰飞弹作为中国海军实施超视距饱和攻击的主力,与先进反舰飞弹相比,仍然有许多急需改进强化之处。鹰击-83飞弹末制导方式仍然採用单一的主动雷达,相比俄罗斯海军反舰飞弹的主/被动雷达系统和“雄风”2红外成像寻的+主动雷达双模导制方式,其抗干扰能力和命中精度都有不小的差距;由于微型弹用涡轮喷气式发动机技术水準及可靠性仍有相当的差距,其射程仍有需提升的空间;由于採用小型涡轮喷气发动机,其进气口突出在弹体外部,没有採用埋入式进气口的设计,不但搬运方便,更重要的是无法实现鱼雷管发射;因基础研究水平的影响,性能可靠且廉价化的弹用热成像制导装置还未达到实用化大批量生产阶段,由鹰击-83K衍生出的AKD/KD-88飞弹只能採用电视制导方式,无法具备全天侯作为战能力;受天基海洋预警/监控系统尚在建设中、暂时还不能发挥作用这一重要因素的制约,舰队作战指挥系统还无法在第一时间内获得远距离被攻击目标的在方位、航向、航速等方面的信息,从而无法首先在战役层面上有效进行任务规划和战术目标分配;“北斗”全球导航系统亦在建设之中,鹰击-83飞弹也暂时无法从中获取有效中继修正。(网易,人民网)
AK/KD-88空地飞弹

鹰击-83反舰飞弹射程略显不足,战斗部毁伤效能不强,末端制导雷达作用距离较短(现代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