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共和国是福建事变之后诞生的政权,只存在53天,有别于中华民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及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共和国国旗为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红色代表工人、蓝色代表农民、黄色代表正大光明,五角星则代表生产人民的大联合。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华共和国国旗
- 外文名:The national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起源:福建事变
- 旗帜诞生时间:1933年11月22日
- 拥有者:中华共和国
- 旗帜使用时间:1933年11月22日—1934年1月13日
中华共和国简介
中华共和国是1933年闽变时由陈铭枢、李济深等中国国民党党内反蒋左派及十九路军在福建建立的共和国,首都福州,疆域包括了福建的大部分,其政府自称为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政府主席为李济深,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执政党为生产人民党,国号为“中华共和国”。
旗帜诞生
1933年11月20日,闽变正式爆发。
1933年11月20日,“中国全国人民临时代表大会”在福州城南公共体育场(南校场,即今天的五一广场)正式召开大会定国旗为上红下蓝中嵌黄五角星,全场民众一致举手通过,国旗便立即升于广场旗桿之上。
11月22日上午9时,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正式宣布成立,并在福建省政府礼堂举行主席和委员就职典礼,以李济深为主席,陈友仁为外交部长,蒋光鼐为财政部长,李济深兼军事委员会主席,何公敢为福建省长,黄琪翔为经济委员会主席兼参谋团主任,19路军改组为人民革命军,蔡廷锴任人民革命军第一方面军总司令。改国号为“中华共和国”,以1933年为中华共和国元年。废除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更改国旗为上红下蓝,中嵌黄色五角星,红色代表工人、蓝色代表农民、黄色代表正大光明、五角星则代表生产人民的大联合,当日福州市内街道商店民居等遍挂中华共和国国旗。
旗帜消亡
共和国在其存在期间没有得到任何国家的承认,政治上势单力孤,后被蒋介石主导的中华民国国民政府击败而结束。中华共和国由1933年11月22日正式成立至1934年1月13日主要官员逃离福州,只维持了53天。中华共和国国旗也跟着中华共和国一同消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