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阎李一家

(2020-07-31 11:10:54) 百科
阎李一家

阎李一家

河南嵩洛地区巩义、偃师、温县、孟县等地流传"阎李一家"之说.

巩义阎李一家,源于明初仓西同父异母“十大弟兄”分承阎、李两姓香火,阎姓、李姓同一祠堂,共祭海祖.

阎李一家的亲情源远流长,今已立石为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阎李一家
  • 地区:嵩洛地区巩义、偃师、温县、孟县
  • 省份:河南
  • 属性:传说

简介

阎李一家,源于明初仓西同父异母“十大弟兄”分承阎、李两姓香火,同一祠堂,共祭海祖。阎海是李铭之外孙,是“十大弟兄” 的亲生父亲。广、宽、德、 亮系海祖髮妻李氏所生。阎李一家的亲情源远流长,今已立石为证。

由来

巩县仓西 “阎李一家”,源自明初迁民定居之后,阎海之子、同父异母十大弟兄分别传承了阎李两家的香火,议定同立宗庙,共祭祖先。此可谓两姓交好兄弟情,血脉相通一家亲。阎李一家,阎李族众认可,四邻八乡鹹知,流传至今,成为佳话。但因年代久远,对于阎李一家的详情细节,各地碑刻、谱牒中的文字记载略有出入,祖辈相传的口头说法也不尽相同,阎李两姓族人的认知亦有一定的差异。根据长时间对各种历史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综合,仓西阎李一家的梗概可归纳如下:
巩境我阎氏原籍山西洪洞。明初上谕迁民,海、江、河、湖一起南渡黄河,迁来巩城黉学巷,辛勤度日。后遇水灾,江赴孟津,河徙临汝,海、湖随母移居城西北里许之仓西村,农耕为业。太始母为海娶本村舅父之女李氏为妻,生广、宽、德、亮四子.其间,舅氏恐无传,与姊商议,替海再娶一房,生子以承继李姓香火。遂先后聘娶田氏、王氏,生六子:锡、彪、云、雷、雨、电。虽各立门户,然时人仍称之为十大弟兄。最终两姓议定:共设祠堂,阎李族谱分书南北壁间;合祭海祖 ,阎李两姓轮流主、陪祭。此即阎李一家之由来.

历史文献

石关碑刻阎氏家序:
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渊源有自由来尚已!阎氏始祖山西洪洞县人,相传明初从 小李庄迁徙,江居孟津,河居临汝,海居巩县仓西,遂茔葬焉。予十六七岁时去仓西… 土地庙东之…世祖也…前不知墓之所在,及查清碑阴有家谱焉。予历考其名,究…随祖 省坟墓,西门外沟中是祖茔,有数墓…乎焉,至今七十余年,仍不知祖茔所在…阎李共修,阎家财力不给,李…两山墙上。重修之后,家谱遂毁而家庙…后于何年,始祖茔在 大井沟口北山根…阎香之祖诓去不返。阎李一家之说自…亮承嗣舅氏,两家各为娶妻, 一生两门…予独何心,能勿忧哉?姑即父母之传…历录之…甚清,部伍庶不甚乱,至西 迁石关…迁…窑湾,不可数计。因以勒石以侍后之过者十三代孙承文 谨序
石关阎氏家谱前言:
阎氏宫音太原郡,本系姬姓,泰伯之曾孙仲燮封于阎乡,以邑为姓。世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村。由大明洪武三年上谕迁民,我始祖妣李氏,携长子海,抱幼子湖,随其娘门父李铭及胞兄弟李斌、李威共人六口,迁豫巩县城内,同居共爨,后迁城西北里许仓西村。后无几载,李斌物故无子,令我海祖继续舅氏,以承祭葬,又与我海祖定亲成室。后又越几载,我始祖妣之幼子湖少夭,阎氏将无嗣焉,因合家商酌,再与我海祖另成一室,是为阎氏之妇,生子以续阎氏之宗,遂聘娶巩籍李氏女。我海祖在李门生六子:长曰锡,次曰彪, 曰云,四曰雷,五曰雨,六曰电;本门生四子:长曰广,次曰宽,三曰德,四曰亮。后人口繁多,同居不便,始析居两院,各立门户。此阎李一家所由起也。
餵庄阎氏家庙碣刻阎氏族谱序:
族无谱一大憾也,不惟支分派别年远者无复能辨,即近如高曾亦往往有失其名字者,孝子慈孙孰难为情也哉!巩有阎氏,不知始于何时,相传系山西洪洞县小李村人,明始徙巩。夫洪武三年后徙民者屡矣,阎氏之徙巩邑亦洪武年间耶?未可知也。其初徙者讳海、讳江、讳河,江居孟津,河居林汝,海居巩之仓西村,即今所谓始祖也。海娶李氏生四子:长广、次宽、三德、四亮。亮以阎氏子出继舅氏,当时两家各为成室,后生子遂分两姓,故至今犹传阎李一家焉。始祖茔旧在大井沟口土地庙东,依山为穴,坐北向南,数十年前石刻尚存。不幸同室操戈,挟私嫌而恶害己者,碑为所埋而墓亦荡为平地焉。噫,可恨也,可痛也!且其初非无谱也,阎李同祖,仓西原有旧祠,两姓族谱分列南北壁间,后值倾颓,阎以力不足,故让第一等事与李做。孰意功甫告竣,祠有专主,而谱遂化为乌有矣。今族人之自巩外徙者,其疎落自不待言,即散处巩境者,石关村、南河渡、餵养庄、芝田镇、孙寨、坞罗、井沟、瑶湾,亦不下数百户。然以无谱系,遂彼此终身不相识,往来亦断绝焉。呜呼,已往不谏,来犹可追也。故既立家祠,旋修族谱,凡我后人苟切木本水源之思,而尽同宗睦族之道,使其谱相续于无穷焉, 则幸甚矣!
《石关阎氏家谱·记事二》:
前清同治六年,仓西李氏因看戏与牛氏斗殴打架,牛姓受伤抬回二三日亡故。牛姓讼官,堂判情由:李门言,牛姓牧畜,蹬塌祖墓土冢,口角相争以致打架,突起祸端。后堂判:按律不应偿命,令李氏出钱三百千整,堂付牛姓。至此案两解无事。后至同治 九年,李姓私自立碑盖楼,后来知觉已竟工竣完全,同到李祠邀众质证。阎氏言:何不商议?且碑辞不合!李姓言:无论如何,总是咱两姓之始祖母,不失永远祭祀为要,何必再起事端,以伤两姓一家之好?至此按年在李祠添备一馔,毎年两次祭祀,两姓主祭,两姓陪祭,以垂永远。鹹丰元年清明节,阎承文、承谋、承业、承先在仓西李氏祠堂,两姓共同将前(阎李)一家由来、家传规则,仍照前章重叙重议,大声朗诵数次,使阎、李两姓老幼皆知。谨将坟前地课,仍将一半存留李祠帮备两次祭祀费用,一半归本祠。按年清明节两姓祭祀规则列后:
一馔 李氏老坟 李氏主祭 阎氏陪祭
一馔 阎氏老坟 阎氏主祭 李氏陪祭
罗口阎氏家谱序:
粤稽泰伯南避,延及四传,曾孙仲燮受封于阎,后遂袭以为氏焉,此姓之由所始也。历秦、汉、六朝,越唐、五代,以迄宋、元之季,上下千百余年,代有哲人挺生期间:若立本之丹青驰誉,伯玙之都督雅望;朝隐素以文章着进也,永以忠义传;且若亮,若询,若日新、若守恭,诸名人载之史册,彰彰在人耳目者不可胜举。然而史虽有垂,谱究莫考,固不必妄窃附会,声言其后也。惟自有明移民而来,大清定鼎以还,世系有徵,颇知由来,敢叙颠末,以垂不朽。巩有阎氏,不知始于何时,相传系山西洪洞县小李村人,明始徙巩。夫洪武三年后,徙民者屡矣,阎氏之徙巩,岂亦洪武年间也?未可知也。其初徙者为江、河、海兄弟三人,江居孟津,河居临汝,海居巩之仓西村,即今所谓始祖也。海娶李氏,生四子:长广次宽三德四亮。亮以阎氏子出继舅氏,当时两为成室,后生子遂分两姓,究之皆阎姓也。故至今阎李不通婚焉。始祖茔本在大井沟口土地庙东,依山为穴,坐北向南,数十年前墓前石刻尚存,不幸同室操戈,挟私嫌而恶宪害己者,碑为所埋, 而墓亦荡为平地焉。噫,可恨也,可痛也!且其初本非无谱也,阎李同祖,仓西原有旧祠,两姓族谱分列南北壁间,后值倾颓,阎以力不足,故听李独修。孰意功甫告竣,祠有专主,而谱遂化为乌有矣。今族人之自巩外徙者,其疏落自不待言,即散处巩境者,石关村、南河渡、餵羊庄、芝田镇、孙寨、坞罗、罗口、白沙、訾店 、井沟、瑶湾,亦不下数百户。然以无谱系,遂彼此终身不相识,并往来亦断绝云。呜呼!已往不谏,来犹可追。凡立家祠,务修族谱。为后人者,尊切木本水源之思,而尽同宗睦族之道,使其谱相续于无穷焉,则幸甚。
1922年夏曆四月初二日
十六世孙东初遇春谨书于白沙东沟永义学校南窗之下
石关阎太然所抄碑文:
阎氏宫音太原郡,本系姬姓。太伯之曾孙仲燮封于阎乡,以邑为氏。世居山西省平阳府洪洞县大槐树村。由大明洪武三年上谕迁民,我始祖妣李氏,携长子海,抱幼子湖,遂其娘门父李铭及胞兄弟李斌、李威、李诚共人七口,迁河南巩县城内,同居共爨,后迁城西北里许仓西村。后无几载,李斌无故无子,令我海祖继续舅氏,以承祭葬,又与我海祖定亲成室。后又越几载,我始祖妣之幼子少夭,阎氏将无嗣,因合家商酌,再与我海祖另成一室,是为阎氏之妇,生子以续阎氏之宗,遂聘娶李姓女。我海祖在李门先娶田氏,后娶王氏,生六子:锡、彪、云、雷、雨、电。本门生四子:广、宽、德 、亮。
至此时,两姓一家,人口繁多,始析居两院,各立门户,农士度日,以垂后代。
阎明斋回忆文:
不论你乾哪一行,社会上有政 府法律,家族里有祠堂(家庙)家法。所以,那时期姓氏、血统都非常讲究。不论张王李赵等姓,都有家谱可查,有家庙可依。祖上相传,阎李一家,姓李的人旺,阎姓人疲。阎李一个祠堂,设在仓西。我少年时候,听老人说阎李是一家,可这里的来龙去脉,总是弄不清楚 我老是想追个究竟.建国前,清明、十月一日,祠堂开祭,上坟扫墓。我曾多次到仓西,趁上坟机会,到家庙碑上查阅, 找机密;到老坟上墓碑中查看,寻找线索,也不见有阎李一之说。后来,在家庙正庭始祖轴案上,三世祖讳海名字旁,看到用朱红笔写“兼祧姑母阎门”的注脚,可并没有详细说明,我甚感怀疑。第二年(1928年),我在巩县第一区署(站街芦医庙)当司书,又去备坟社。吃饭时,问及石关阎屹塔族兄阎太纯,他说:“你到李家坟上再看看祖碑,随后我把咱阎氏家谱送来,你一看就明白了。”
我到李家大坟,发现始祖碑序记载:二世祖乏嗣,有二女,长女适高姓,无后。次女适阎海,生六子,与斯传焉。此证明,海确属阎姓。族兄阎太纯送来家谱,即《阎氏家谱》记载:阎姓,春秋时代《鲁论 ·泰伯篇》泰伯之子,封于“阎”,以地为姓,故阎姓系泰伯之后裔。阎地在山西省,故有泰伯 (原)郡之称。
吾始祖母李氏,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山西省洪洞县,同其娘家父亲及两弟,长仲宾,次仲伟,携长子海,抱幼子湖,一路迁来巩县老城居住,后移居城西门外北仓西村。仲宾、仲伟无子,兄弟二人与吾老祖母协商妥当 令长子海招赘二舅家适次女。未几,始祖母次子湖夭折,始祖母李氏又与二弟仲宾、仲伟共议,阎、李二姓各给海娶一房(本为侄女随姑),阎门生子归阎,李门生子归李。
阎姓生四子:长曰广,次曰宽,三曰德,四曰亮。
李姓生六子:长曰锡,次曰彪,三曰云,四曰雷,五曰雨,六曰电。
祖海病死阎家,全家举哀行孝之间,李家趁其不备,以弔孝为名,人多势众,强舁 其尸,双方孝子在巷中争执不休,最后含殓殡葬李氏祖茔。后来把这小巷叫孝子巷。巩县老城西门外,大井沟口,有一孤坟冢,即阎氏始祖母坟,俗称阎老婆坟。毎逢祭祀, 阎李二姓各率户族,先到这里祭祀后,再分别到个人坟上开祭。
偃师有关“巩县阎李一家”的记载:
巩县仓西阎李一家之事详列于下
巩县江、河、海三人洪武三年,胞弟三人由山西太原平阳府洪洞县迁巩县西北许仓西住,有田地六亩为圃度日。此村有李仲斌将次女许配于始祖海为妻,二年后,生二世祖广。此时李老夫妇年迈无子,意与婿商议另娶一妾,抚养二老,继承李嗣,女无奈许娶妾承嗣李门。娶田氏至家后,兄弟不睦,江祖贸易孟津县,河祖迁居临汝县,各立门户,惟海祖住巩。
未及数月,田氏病故,又娶王氏,生六子:锡、彪、云、雷、雨、电;阎门生四子:广、宽、德、亮,共十子,议定设立嗣堂,始祖讳海以后共同祭祀。海祖逝后数年,王氏病故,殡王母时,锡弟兄六人暗将海祖棺木抬到李氏坟葬埋。后李祖母逝后埋于大井口沟,广弟兄四人在此。阎李一家原不混,而传于后世。
连宗社拜扫帖式 敬迎 同姓会集拜 先茔
连宗社末偃邑古路沟阎氏仝鞠躬
仓西李氏始祖墓表:
始祖讳铭,妣郝氏,原籍山西洪洞人。因迁家于巩西北乡 仓西,族谱亡失,其至巩之事之时已无可稽。据二世祖碑阴所 载,始祖有二子,长曰仲威无传,次曰仲斌即我二世祖也,妣王氏,生子三女二: 一曰海,一曰淳,由岁贡入监授山东新泰丞,一曰大荣,长女适高氏无嗣,次女适阎氏讳海,后世子孙入庠xiáng)食饩(xì)振振可纪,迄今三百余年,传十二代矣。瓜瓞(dié)绵绵,衣冠世世,非我始祖之积累不至此。窃异为子孙者,止知念其祖父以及高曾刻石作记,至于祖父高曾之所自出者竞多忽忘。所以比年拜扫时,老者执香少者执纸,求我 始祖之墓而不知所在,实甚炝心。白等群族人而谋之,出资树碑,众皆欣然曰:报本追远,政当乃尔。于是命石工爰(yuán)立石碑一座,供石一方,举 祖宗之世次揭之于前,通族之子姓列之于后。自兹以往,老者少者望 始祖之墓而失所向者无有矣。后之人,将念我始祖而大其孝思者,又不知何如也。是举也,计之康熙乙卯端阳月,立于丙辰清明日。
九世孙府庠生 从白 谨识
九世孙武生员 在恪 书丹
富鄂国奇 在雍
八世孙 九世孙希武 文白 共其 事
复 府庠生在奇 在平
康熙十五年岁次丙辰仲春吉日
温县《南贾村李姓西四门家谱》序言:
河南省怀庆府温县南贾村李后社
我李家根本发在黄河南离此有二十余里巩县仓西村。始祖出嗣与姑,姓阎,李乏,又扶李姓.后世两门不绝。阎李一脉相传,一坟一禰,阎李不分是一家。姓李分三门:打油李,卖菜李,煤窑李。本支不知从哪一门、何祖、何时迁移温县南贾村,分东西二族,辈辈卖菜不断。我西门尚祖世良以上失传,子天 行。东门天秋、天锡、天乾以上失传。(世九之子)天乾、天锡迁南张羌村。本村还有姓李很多,名叫宗派相对,不知从哪里所起。
注:“始祖出嗣于姑,姓阎”,实际应为“始祖本姓阎”。
仓西皇清大学士李松生墓碑族谱:
始祖讳铭 配郝氏 二子 寿官 二世祖 讳仲斌 行一 配王氏 三子 三世祖 讳 海 行一 配田王氏 六子 四世祖 讳 云 配张氏……
注:碑文中可看出,田氏、王氏均为李姓所娶。
阎氏联宗世系宗派字:
偃师、巩县、孟县 三县阎姓于清同治戊辰(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与1937年两次召集联宗会,肇立谱社,厘定《阎氏世系宗派字诗》,共四十字:
肇源皆自晋,支派原相当,天祚运初起,继绳兆国光。
  太平鹹乐业,代远孝思长,忠厚传来世,曾玄永安康。
注:前二十个字系清同治戊辰(公元1868年)春第一次联宗时厘定,后二十个字系公元1937年续编。
联宗社议定三县从洪洞迁来的阎姓第一代为“肇”字辈。从“肇”往下延续的各代排序,我们称之为嵩洛世系,以和元宗世系泰伯世系相照应。各地把阎海、阎江、阎河、阎伸、阎贵、阎祥、阎彪尊为始祖,是洪洞迁来后的“第一世”,即“肇”字辈。上溯(sù)泰伯世系,我太始祖母李氏及其夫崑山应为泰伯世系第80世,那幺海祖等应是泰伯世系81世,以下类推可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