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安徽省长丰县闫(阎)氏

(2020-04-17 15:32:58) 百科
安徽省长丰县闫(阎)氏

安徽省长丰县闫(阎)氏

安徽长丰县水家湖镇闫氏(原寿州府长丰乡炉桥)此宗于元末明初从山西平阳府洪洞县迁至安徽省寿州府东九十里炉桥镇寿州小街(现属长丰县水家湖镇)定居,世代繁衍,至今已六百余年。现在水家湖周边地区已发展到50多村庄,阎氏族人已传到25世,现人口五万余人。始迁祖阎重,所处世序失考。该支后裔阎其龙、阎自业、阎汝生、阎汝业等在老谱基础上採访查证历时三年,续成新《阎氏宗谱》,并融入《中华阎氏通谱》卷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长丰县闫氏
  • 外文名:CHANGFENG  YANSHI
  • 分布:长丰、定远、寿县、淮南、怀远等
  • 人口:5万余人
  • 始迁祖:阎重
  • 16-25世字辈:立玉如其兴,绍业传家庆
  • 宗祠:闫氏宗祠--至德庙
  • 祖茔:孔店乡
  • 郡望:太原郡
  • 堂号:(待考)
  • 阎姓始祖:泰伯(太伯)
  • 百家姓排名:50位
  • 原籍:山西平阳府洪洞县
安徽省长丰县闫(阎)氏

续修宗谱序

族之有谱乃国之有史,地方有志也。有谱而不续修,犹如国史地方志之不续写而中断也!
吾族宗谱首创于清乾隆年间。被鹹丰、同治年间洪杨举事焚毁,二次续修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距今七十年矣,其间生死、婚嫁、迁居、流散均未记载,久而不续则生枝日繁,支系则紊,必定世次不分,尊卑不明,虽属同宗亦将视若路人,前人创修之业迹,而后人都不能守者,岂不成不仁不孝之子孙乎。
1989年族玄孙其龙忽过家门,询究家族史事,欲得其详,吾遂告之藏谱之家,取而阅之可也。翌年复
来谋诸与吾欲倡议续修,吾则以冤案虽平,身微力若唯恐有呼难应作答。年冬再来说及其敢愿意牵头,吾等遂物色人选,定期议事,与会同人无不兴高采烈,勇于献身,既出钱又出力,不完成续编,决不筹款。经一年普查採访,一年整理续编,1993年初开始筹款印刷,议定各支系编本自筹自印,负责包乾份数,统一印齐后统一配送。
在各支系续修编本的基础上,集各支构成阎氏宗谱,如有多要部头者,则多付印刷费伍佰元,收归全族公有,已作印公本、合谱及会议招待等开支之需,无论支系或全族收支,都做到来去分明,公开审理。
斯举也成绩虽着,不敢自矜,因人口众多,犹如星云,资金无着人力维艰,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欲得尽善尽美之谱,再补缺补差之事犹待后人勉力而为,为记其事特缀数语以告之。
十五世孙 自业敬撰
1993年

长丰地区
世序表:
一至五为单字辈。
1世
2世 真、清、表;
3世 宽、怀、举、文、虎
4世山、高、学、会、岭
5世恆、谨、登、鼎、赟、观、珠、佩、琪、琳
6世
7世 天、应、民、半
8世 大、光、然、继
9世 三、之、述、还、熙
10世 文、中、成、世、秀、寅、占、景
11世 春、可、廷、东、尚、庭、有、必、宏正
12世 佩、国、华、志、同、德、六
13世 本、来、习、巨
14世 怀、思、谓、朋
安徽省长丰县闫(阎)氏
15世 自、恩
16世 立、凤
17世 玉、于、法
18世如、汝、永
19世
20世
21世-40世字辈:
绍业传家庆,维邦积宪多。
昇平福寿广,善道兆瑞祥
寿县闫店分支字辈(9世-28世):
光廷魁儒世,国学有士文,起庆珍丰聘,书多俊秀生
洪武九年十一月,迁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田凤阳。”(《明史·太祖本纪》)
一三七六年(洪武九年
)十一月,迁山西及真定民无产者于凤阳屯田,遣赍冬衣给之。《明太祖实录卷一一0》

本支名人

闫子儒 字席珍 明郡庠生,蓄道德 能文章 着有《泰山庙碑记》(6世)。
阎禹锡(1426-1476),字子与、谱名得功,明朝景泰年间举人,寄籍洛阳(原籍寿州),任开州训导,曾
以庐墓《守母坟》闻名于世。拜河东薛瑄为师。天顺朝,他因忤逆权贵,被贬为徽州府经历,后被调到南京
任国子监丞(官名),后转任御史,督畿内学政。他的着作主要有《自信集》、《晦庵要语》、《二程全
集》、《薛文清公读书录》、《河汾诗文》、《司马法吴子批注》、《孙子选注》、《武学词范》等(6世)
闫大仕 字燕泰 公赋性刚直、扶危济困、重义施财、声名遐迩(8世) 。
闫大谟 字赓禹 拔贡生 ,品行兼优、学识渊博 、望重乡里(8世) 。
闫之仕 字绍武 清初人,优贡生 颖悟过人 大谟公之子(9世)。
闫聪 之仕公之子 清乾隆年间贡士 才学渊博 主持始修闫氏宗祠;(10世),清光绪《安徽通志》记载 。
阎星朗 谱名廷奎 号耀纬 天启四年生 授六安州守备 五品衔;!(六安10世)
闫谦 字景福 号逊庵 清乾隆时人,善于中医 据说曾为和珅治过病(10世)。
闫廷梁 字殿辉 寿州人 府学 清乾隆年间贡生 才识过人 德才兼备;(11世),清光绪《安徽通志》记载 。
闫廷枏 文生 六品衔 带练守寿州南门 城陷被执遇害 予世职 子官正袭;(11世),清《寿州志》载 。
阎魁纯 字文候 号纯玺 又号诚斋。寿州闫店人,顺治十五年生,清朝康熙年间进士,客居上谷(今河北宣
化);任宣化府督运,例授刑部主事。以贤能迁员外郎,旋升工部郎中。后为广西左江道两摄按察使。
着有《济美堂诗稿》、《胎产心法》三卷等传世(六安11世),《安徽人物大辞典》记载
闫官正 承袭云骑尉 六品世职 以父廷枏恤(12世),清《寿州志》载 。
闫本法字锦亭 号绣文 清鹹丰时人,秀才(邑庠生)于光绪年间任寿、定、怀三县联防主任委员,
与光绪十年岁在甲申主持重修闫氏宗祠(13世)。
阎其渊,字鑒波(鑒波)、谱名世泉;清代附监生,六安州人。乾隆年间生,道光年间举孝廉方正,赐六品
章服,诰授通议大夫,。主河南府学讲席凡十余年。着有《四书典林续广》、 《广事类赋》、《师山书院课
艺》等流传于世(六安13世)。
阎祥闫永祥 1922年生人,1939年参加抗日战争,在部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师部政委、
1955年授中校军衔,南京军区坦克教导团政委团长,后任坦克第九师政委(18世)。
闫其骏 字烈凡 清光绪人,就读于寿县正义学堂,为人敦厚、文采俱佳、济公好义、热心家族事业,
民国十三年任庙岗--泰山庙学校校长,尊祖父之命和族人委託创修宗谱(19世)。
阎汝湘(谱名闫汝香)1918年生,字诚正,黄埔军校十八期毕业;幼时家贫,8岁入学,七七卢沟桥事变
后,投笔从戎 ,先参加31军宣传队,后考入黄埔军校18期(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入职陆军92军56
师1团2营6连少尉排长,1945日本投降后,改编为国民党31军,任1团2营6连连长,1948年调北平归傅作义
指挥,北平和平解放后,部队改编为中国解放军39军,1950年转业回原籍在淮南矿务局工作。文化大革命被
冤,1978年得到平反昭雪(18世)。
闫如政 1957年8月生人,1976年参加工作,1979年6月入党,安徽大学哲学系毕业,1985年起在安徽省
纪委干部处工作,1994年任阜阳市委副书记,
2002年任安徽省交通厅副厅长、交通厅纪检组长、党组成员(18世)。
闫立秀。1941年8月生人,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人,出生于淮南市九龙岗阎家湖,文学作家、戏剧家。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省民间艺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二级编剧。1980年从事戏剧剧本
创作:创作剧本22本(台)电视剧本一部,含刊物发表了200多万字文学作品。接受央视一套《夕阳红》
栏目、安徽卫视和30多家报刊杂誌专访。
他幼时家贫,自学成“才”;着有50万字自传体长篇纪实文学《如戏人生》(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创作剧本22本(台)电视剧本两部,曾获文化部大奖,含刊物出版了100多万字文学作品,《如戏人生》获得“省人民政府”奖。(16世)
长丰闫氏烈士--长丰县誌长丰闫氏烈士--长丰县誌

分布与迁徙

主要分布

长丰县水家湖镇:阎巷、小井、旗桿、阎郢、拐王、前后魏、谢户、新集、寿岗、
闫小圩、闫大圩、周巷、北庄、小岗、闫湖、岗底下等。
长丰县张祠乡:闫大庄、庙岗集、阎小洼、藕塘庄等。
长丰县左店乡:高闫、小阎、闫庄、熊湾等。
长丰县杜集乡:古井村
淮南市孔店乡: 头郢、河沿、毛庄、东闫小圩、花圩、楼摊等。
淮南市九龙岗镇:阎家湖 老阎家、曹店等。
滁州市定远县:炉桥、红山、藕塘等。
肥东县吴圩附楼。
寿县众兴:闫店、闫小郢、阎家老郢、阎东郢、阎小楼等(此为四世 高祖后裔)
嘉山县、来安县、霍山县、霍邱县、颍上县等地.....

外迁各支

习绪、其琳迁霍山县
于龙、自桃、立安迁霍邱县
其明、其山迁霍邱县王圩
立贵、立凤、立高、立宏迁寿县正阳关
思宝迁马头城
于好、于汉迁东闫店
思举、自义、自兆、自北、于柏、永刚迁六安
于时、于理迁六安东分路口
立文、立辅、立年、立月迁六安陶家河
立智迁河南省陈州(现淮阳县)文星集
自甲、自乙、自全迁河南陈州代集
自恩、自灿、立卓迁河南省陈州东南拐王家七里店
本泰、本法、汝春、汝蒯迁河南省鹿邑县
于禄、立本、立性、立善、立法、于有、于侃、汝孟、汝山迁河南省鹿邑县
立先、立有迁河南省柘城县东北 张庄
思科迁河南省睢平县黄布街(地名待考证)
立芒、立升迁河南睢平县小锅庄
立广、立德、立本迁河南睢平县
思瑞、立桃、立往迁河南归德府
本义迁河南归德府南 闫集
思纯、立浪迁河南省杞县万在集
于明、于马、本禄迁河南太康县
于河、汝利、汝胜、汝好迁河南太康县城内
立掌、立祥、立三、立四迁河南太康县东北 三眼寨
怀甲、怀乙、怀九迁河南省方城县
自安、自泰、自明、自重迁河南省西平县
德巨、德厚迁河南省新蔡县
立常、立法、立三、立福后裔住河南省陵唐
立春、立朝、立清迁上窑镇
立强、立闯、立或、立江迁引河集
立河、立洲、立湘迁引河西北潘集
于泉、于靠、思爱迁靠山集
立功迁靠山集东
汝松迁台湾省桃源县佳州村(原籍头郢村)
立範迁舒城县
六尚、本海、思康、思乐住山西省西河
立山迁南京浦口
立亮、于对、于法迁嘉山县衡山集(现明光市)
自清迁来安县
立安、立功、立法、立志、立彬、汝兵、汝标、汝松、汝山迁来安县施官集
自华迁定远县炉桥镇
其盛迁定远县池河镇
兴李、兴旺迁定远县池河镇大柳树庄
明迁定远县吴圩附楼
自友之子六人迁定远县东乡塘店
宏森、六明、六法、六文迁定远县武店
立环、立佩、立银、立金、立锡、汝敏迁滁县(现滁州市)
立钱、立铜迁定远县东新集
兴宽、兴放迁定远朱湾闫里庄
兴毛迁定远县永康镇
立崇迁定远县藕塘
自早迁定远东天然集
立圣、立绍、立茶、立文、立苍、立三、立保迁定远东大洪山
怀庆、怀喜、怀志迁定远县松树阎
自新、自明、自德迁临淮关东乡
思俊、思海、于明、于清、于良迁凤阳县
长年迁杜集乡古井村
立新迁下塘集
以上为家谱记载,有个别地名由于年代久远需要考证,另外家谱中还有很多只是记载外迁的省份名称没有具体地址,所以就没有一一罗列!长丰闫氏对外迁徙的主要集中在清朝末年、民国时期!

长丰县闫氏宗亲会群
 

轶事典故

据传长丰县始迁祖为二公阎重,有个哥哥阎复还在山西洪洞县,现已失考。
谢户村老村长、老会计闫玉禄介绍,300年前,该村村民闫鼎生有十子,一时高兴修了此庙,名曰“十子庙”,后又称“陡岗寺”。自此,每逢传统节日,众多乡邻聚集于此,观灯舞龙好不热闹,不过由于历史原因此庙现已消失了。
在水家湖周边孔店地区是闫、王、郑三姓人口居多,有“闫三千,郑八百,嘴子王出来一遍黑”的说法。
闫氏家族在解放前,庙岗集和闫巷新集,是闫氏家族封建时期,户族主要经济来源;在三百年前陡岗寺附近,有闫鼎老先生,生有十子,现水家湖闫氏多为闫鼎老先生后世。
当面鼓对面锣典故:
此景点位于寿县城关定湖门(西门)原瓮城内,两侧墙壁上嵌有两块大青石,一石刻鼓,一石刻锣。此即为寿县“内八景”之一的“当面鼓对面锣”。相传明万曆年间,寿州修筑西城墙和护城石堤,管钱粮的是一位姓阎的老人。老人身居钱库,一文不沾,做事十分顶真,工程中的每一笔开支,他都细细向监工稟报。监工嫌其繁琐,老人却说:“钱粮大事,马虎不得。为人做事,就应该当面鼓对面锣地搞清楚,免得被人说短论长!”果不出阎公所料,工程即将竣工之时,有人在州官面前告监工贪污。州官派人核查,阎公的账目件件有据,丝毫不差,于是州官惩治了诬告者,并对监工和阎公予以表彰。监工非常感谢阎老,命工匠在新修的瓮城墙壁上雕刻一鼓一锣,永志阎老不贪不沾、“当面鼓对面锣”的认真精神。

文化传承

  1. 本支传统音乐《水湖闫氏锣鼓》已收录在《合肥市非物质文化名录》
  2. 本支传统舞蹈《水湖戏马舞》传承人闫如乐收录在《合肥市非物质文化名录》
  3. 本支闫鼎生十子建有庙宇,名曰“十子庙”,后又称“陡岗寺
  4. 本支闫氏宗祠老址位于闫巷村后狮子岗;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由贡生闫聪创修,后毁于清鹹丰年间太平天国余孽捻军之手!光绪十年由秀才闫本法(寿怀定三县联防主任委员)主持重建,光绪三十年、民国九年均筹资扩建,后文革时焚毁!
  5. 长丰闫氏老祠三进三出结构、规模宏大、巍峨挺拔、雕樑画栋、楹联高悬、古柏参天; 文革之焚毁乃吾族之痛哉!今阖族有识之士 怀思源之志,感追古之情,理应重建宗祠!报祖宗之恩泽、扬闫氏之家风!
续修家谱感怀诗
闫自业
阎乡阎邑与阎城 皆是古公亶父生.
万叶千枝同一脉 归根结底系家人.
寻根问祖谋一统 犹待后人下决心.
世上哪来容易事 大同小异是宗亲.

闫姓介绍

阎(yán)姓,中华姓氏之一。闫,曾作“阎”的简化字,后停用。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492万多,占全国人口的0.24%。如今,阎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为多,上述三省阎氏约占全国汉族阎氏人口的57%。
闫氏源流:
源流一
皆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后裔,当代《姓谱》载,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阎姓是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当代《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1、相传太伯的曾孙仲弈,被周武王姬发封在阎乡(河北易水一带),他的子孙因此就用阎作为自己的姓氏,从此姓阎,称阎氏。
2、相传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生下来时,手上就有一个阎字,因此被周康王姬钊封在阎城,他的子孙也姓阎,称阎氏。
3、出自周武王姬发的儿子唐叔虞,建立了晋国,到晋成公的时候,晋成公封自己的儿子懿在阎邑(山西夏县一带),晋朝灭亡以后,他的子孙就有人用阎作为自己的姓氏,因此也姓阎。
源流二
源于芈姓,出自楚国王族伯玙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有支系王族熊伯玙,他被封于阎邑(今湖北麻城),其后有大夫阎敖。在楚国灭权国之后,阎敖被封尹权,在其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阎氏,世代相传至今,是为荆楚阎氏。
考证:
闫,“阎”的简化写法,今之所谓闫姓是因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故闫正字应作阎。当时,所有以前的名人都写作闫锡山、闫肃、闫维文、闫林保等,最近十几年才恢复用的“阎”。
但是现在的阎姓因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却又多用其简写:“闫”。姓氏中“闫”通:“阎”。
其实本来就是一个姓,这是可以考证的,很多闫姓的族人祖辈墓碑上就是用“阎”,原因就是因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简化方案的对否这里不做进一步的探讨,可以肯定的是简化方案被大多数族人接受了,用上了所谓的简写:“闫”。而一部分“阎”姓族人 ,则认为祖辈都是用“阎”字,在二简字废除之后不认闫字,所以现在“闫”和“阎”同时出现在《百家姓》。
有人问曰:不对了,在百家姓中怎幺会有阎和闫两个姓吶?百家姓可不是解放以后编的。
正解:宋代的旧本《百家姓》与现在流行的《百家姓》不一样,宋代《百家姓》所收姓氏从“赵钱孙李”开始,到“司徒司空”结束。此后,明清两代编的《百家姓新笺》《百家姓三编》和康熙的《御製百家姓》所收姓氏和〈宋代百家姓〉完全相同,只不过姓氏的顺序有了变化。
现在的新版本百家姓正式名叫〈续百家姓〉,顾名思义,它是由广陵古籍刻印社(一九六几年成立)在原〈宋代百家姓〉的基础上续编出版的,也就是说,从“丌官司寇”到“百家姓终”是解放后才续编上的。当时,由于编者考证不详,才把民众所写的阎姓俗字闫收编了进去。
《说文解字》有阎无闫,闫乃后世俗字,闫不是姓。今之所谓闫姓是因为《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后被废止),把阎的繁体字误简化为闫才出现的。故闫正字应作阎。当时,连阎锡山的名字也被误写成闫锡山。
在1992年版的新华字典里“闫”和“阎”是同一个字,后者是前者的繁体;而在1998年版和第十版中“闫”和“阎”被列为两个字,虽然都有姓的解释,但是已经是两个姓了。
闫只用于姓氏,闫是阎的不规範简化字,古代只有阎没有闫 ,后来民间出现不规範简化字闫, 成为阎闫并有局面, 1977年《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 规定把阎一律简化成闫, 这个方案因为简化过度不久被废止, 但是有些简化成闫的没改回阎, 用闫的更是一直用了下来 。

阎氏名人

安徽省长丰县闫(阎)氏
阎立本(约601年—673年), 唐代画家,官至宰相,汉族,雍州万年(今陕西省西安临潼县)人,出身贵族,北周武帝宇文邕的外孙。其父是石保县公阎毗北周时为驸马,其母是北周武帝之女清都公主。因为阎擅长工艺,多巧思,工篆隶书,对绘画、建筑都很擅长,隋文帝和隋炀帝均爱其才艺。入隋后官至朝散大夫、将作少监。兄阎立德亦长书画、工艺及建筑工程。父子三人并以工艺、绘画闻名于世。代表作品有《步辇图》、《历代帝王像》等。
闫锡山 字百川、伯川, 号龙池(1883年10月8日-1960年5月23日),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汉族,
山西五台县河边村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毕业生,清朝陆军步兵科举人、协军校,同盟会员,组织与领导了太原辛亥起义。[2]
民国时期,阎锡山历任山西省都督、督军、省长、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军事委员会副委员长、太原绥靖公署主任、第二战区司令长官、山西省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长兼国防部长。[3]奉行“中庸哲学”的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统治山西达38年之久。[4]
阎锡山解放前夕去台湾,1960年5月23日病逝台北,终年77岁。葬于七星区阳明山。[5]
阎锡山的言论彙编成册的主要有《阎伯川先生言论辑要》、《阎伯川先生抗战复兴言论集》、《三百年的中国》、《大同世界》、《大同之路》
阎敬铭(1817-1892)字丹初,清代朝邑县(今属大荔县)人,晚清大臣,理财有道,有“救时宰相”之称。胡林翼曾向朝廷夸讚他“阎敬铭气貌不扬,而心雄万夫。清光绪皇帝时为东阁大学士,为官清廉耿介,是我国历史潮流上为数不多的理财专家。。
阎敬铭道光二十五年(1845)中进士,历任户部主事,湖北按察使,署布政使,署山东盐运使,山东巡抚等。1882年调任户部尚书,1883年充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晋协办大学士,1885年授东阁大学士。1892年卒后追赠太子少保,謚“文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