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作往往因其清新优美的文笔、情趣盎然的题材、含蓄深远的思想而受到人们的喜爱。品读经典,就像穿越时光的隧道,与大师进行灵魂的碰触、思想的交流。《中国现代名家散文书系》在精选名家名作的同时,对每位作家的生平以及艺术风格都有简明扼要的分析介绍,使读者徜徉于书林美苑之间,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基本介绍
- 书名:中国现代名家散文书系:周作人散文
- 出版社:太白文艺出版社
- 页数:340页
- 开本:32
- 品牌:太白文艺出版社
- 作者:周作人
- 出版日期:2012年9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5130320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中国现代名家散文书系:周作人散文(鉴赏版)》由周作人所着,周作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和倡导者。他的散文继承了诗经、六朝和晚明文学的内蕴,充满着平淡如水、自然如风的语言色彩。其沖淡平和的散文风格展现出空灵的人生境界,可说是中国现代散文一个不折不扣的高峰。
作者简介
周作人(1885-1967),原名栅寿,字星杓,后改名奎缓,自号起孟、启明(又作岂明)、知堂等,笔名仲密、药堂、周遐寿等。浙江绍兴人。现代着名散文家、诗人、文学翻译家。鲁迅二弟。“五四”时期任新潮社主任编辑,参加《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参与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影响,成为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五四”以后,周作人为《语丝》周刊的主编和主要撰稿人之一。1945年以叛国罪被判刑入狱。1949年出狱,后定居北京,在人民文学出版社从事日本、希腊文学作品的翻译,并写作有关回忆鲁迅的着述。有散文集多种,诗集《过去的生命》,小说集、论文集多种译作,文学史料集多种等行世。
图书目录
娱园
初恋
寻路的人
北京的茶食
故乡的野菜
济南道中
苦雨
喝茶
鸟声
若子的病
乌篷船
厂甸
北平的春天
结缘豆
雨的感想
石板路
自己的园地
苍蝇
沉默
生活之艺术
十字街头的塔
日记与尺牍
蔼理斯的话
谈酒
金鱼
虱子
两株树
闭户读书论
吃菜
关于苦茶
关于禽言
本色
买墨小记
自己的文章
赋得猫
谈搔痒
梦想之一
蚯蚓
立春以前
风的话
梅兰竹菊
羊肝饼
向日葵的神话
入厕读书
思想革命
祖先崇拜
碰伤
“重来”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伟大的捕风
哑吧礼讚
麻醉礼讚
太监
关于命运
关于活埋
论万民伞
再论万民伞
死之默想
笠翁与兼好法师
若子的死
死法
祭祖的商榷
顾亭林论火葬
生活力
学校生活的一叶
祖母的一生
比目鱼
冬天的麻雀
自然界的男性
守宫砂
狼的声名
南北的花木
月夜
冬天不冷
我们的敌人
抱犊固的传说
花煞
[附]结婚与死(顺风)
关于妖术
缢女图考释
论妒妇
头髮的问题
借水
精神病问题
吃酒的本领
我的酒友
坐船
坐车
神仙的无聊
夜读的境界
勇敢的重婚
笑话的技术
希腊女诗人
文人之娼妓观
爱的艺术之不良
读禁书
文章的放蕩
猥亵论
鬼怒川事件
谈食人
畏天悯人
甲申怀古
打狗之道
关于宽容
爱罗先珂君
志摩纪念
半农纪念
怀废名
章太炎的法律
鲁迅的笑
钱玄同
《自己的园地》旧序
《雨天的书》自序一
《雨天的书》自序二
《谈龙集》《谈虎集》序
《夜读抄》小引
《看云集》自序
《周作人书信》序信
《苦竹杂记》小引
《秉烛谈》序
《桑下丛谈》小引
《书房一角》原序
《药堂语录》序
《十堂笔谈》小引
读《慾海回狂》
《颜氏学记》
《颜氏家训》
《甲行日注》
《论语》小记
《拜环堂尺牍》
《神州天子国》
鉴赏
初恋
寻路的人
北京的茶食
故乡的野菜
济南道中
苦雨
喝茶
鸟声
若子的病
乌篷船
厂甸
北平的春天
结缘豆
雨的感想
石板路
自己的园地
苍蝇
沉默
生活之艺术
十字街头的塔
日记与尺牍
蔼理斯的话
谈酒
金鱼
虱子
两株树
闭户读书论
吃菜
关于苦茶
关于禽言
本色
买墨小记
自己的文章
赋得猫
谈搔痒
梦想之一
蚯蚓
立春以前
风的话
梅兰竹菊
羊肝饼
向日葵的神话
入厕读书
思想革命
祖先崇拜
碰伤
“重来”
关于三月十八日的死者
伟大的捕风
哑吧礼讚
麻醉礼讚
太监
关于命运
关于活埋
论万民伞
再论万民伞
死之默想
笠翁与兼好法师
若子的死
死法
祭祖的商榷
顾亭林论火葬
生活力
学校生活的一叶
祖母的一生
比目鱼
冬天的麻雀
自然界的男性
守宫砂
狼的声名
南北的花木
月夜
冬天不冷
我们的敌人
抱犊固的传说
花煞
[附]结婚与死(顺风)
关于妖术
缢女图考释
论妒妇
头髮的问题
借水
精神病问题
吃酒的本领
我的酒友
坐船
坐车
神仙的无聊
夜读的境界
勇敢的重婚
笑话的技术
希腊女诗人
文人之娼妓观
爱的艺术之不良
读禁书
文章的放蕩
猥亵论
鬼怒川事件
谈食人
畏天悯人
甲申怀古
打狗之道
关于宽容
爱罗先珂君
志摩纪念
半农纪念
怀废名
章太炎的法律
鲁迅的笑
钱玄同
《自己的园地》旧序
《雨天的书》自序一
《雨天的书》自序二
《谈龙集》《谈虎集》序
《夜读抄》小引
《看云集》自序
《周作人书信》序信
《苦竹杂记》小引
《秉烛谈》序
《桑下丛谈》小引
《书房一角》原序
《药堂语录》序
《十堂笔谈》小引
读《慾海回狂》
《颜氏学记》
《颜氏家训》
《甲行日注》
《论语》小记
《拜环堂尺牍》
《神州天子国》
鉴赏
序言
周作人(1885—1967),鲁迅之弟,周建人之兄。中国现代着名散文家、文学理论家、评论家、诗人、翻译家、思想家,中国民俗学开拓人,新文化运动的杰出代表。
浙江绍兴人。原名槐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杂誌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并曾任“新潮社”主编。
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迁为西南联大,校长蒋梦麟委託他:“你不要走,你跟日本人关係比较深,不走,可以保存这个学校的一些图书和设备。”抗战后,因曾出任汪精卫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和日本人在文化上合作,被押解至南京并被高等法院判为汉奸。蒋梦麟为之求情。1949年1月26日被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作人搬回北京,以稿费维持生计。1966年被红卫兵抄家,1967年病逝。
周作人一生着作颇丰,共有集子50余种,如《知堂文集》《周作人书信》《知堂回忆录》《药堂杂文》等。文学专着有:《新文学的源流》《欧洲文学史》等。译作有:《现代日本小说集》《乌克兰民间故事集》《陀螺》《黄蔷薇》《现代小说译丛》等。新中国成立后的着作有:《鲁迅的故事》《鲁迅的青少年时代》《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等。
周作人的散文继承了诗经、六朝和晚明文学的内蕴,充满着平淡如水、自然如风的语言色彩。其沖淡平和的散文风格展现出空灵的人生境界,可说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高峰。
作为一个思想家型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文化、社会、历史、审美等多种价值涵量。而对于形成周作人散文艺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他的审美观。他作为京派重要代表人所追求的京派文学的审美理想,就是崇尚和谐、崇尚节制。他的全部散文创作体现着一个鲜明而矛盾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追求。
他嚮往沖淡闲适,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的感情,不喜欢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喜欢平易宽阔,不喜欢艰深狭窄。在这些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诙谐、委婉、腴润等。
然而将这一切统驭起来的就是他的中庸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他的两种似乎矛盾的特色统一起来。而他又多次声明自己的中庸主义并不是中国儒家的中庸主义。他心目中最高的美是古希腊的均衡节制之美,认为它是调和了智慧与美的艺术。他用“中庸”这箇中国哲学範畴来表达之。在散文艺术上,毕生追求这种中庸之美。而在真正选择人生道路时,他又何尝不是追求这种中庸之美。他胸中自有强烈的愤慨,却从不以激进的方式表达之。当真正需要拿起武器针锋相对地指向敌人时,他又显得退缩了,回归到田园生活中。他自己认为“文学不是实录,而是一个梦”。周作人正是带着这种佛教、儒家思想相互渗透的人生哲学去完成他的隐逸之梦。同时,在他所描写的田园风光中体现的形式感和美感,为更多没有名士气而又闪避现实的新进作者所亲近。
浙江绍兴人。原名槐寿(后改为奎绶),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系主任,燕京大学新文学系主任、客座教授。新文化运动中是《新青年》杂誌的主要撰稿人之一,并曾任“新潮社”主编。
五四运动之后,与郑振铎、沈雁冰、叶绍钧、许地山等人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并与鲁迅、林语堂、孙伏园等创办《语丝》周刊,任主编和主要撰稿人。曾担任北平世界语学会会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北京大学迁为西南联大,校长蒋梦麟委託他:“你不要走,你跟日本人关係比较深,不走,可以保存这个学校的一些图书和设备。”抗战后,因曾出任汪精卫政权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和日本人在文化上合作,被押解至南京并被高等法院判为汉奸。蒋梦麟为之求情。1949年1月26日被释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周作人搬回北京,以稿费维持生计。1966年被红卫兵抄家,1967年病逝。
周作人一生着作颇丰,共有集子50余种,如《知堂文集》《周作人书信》《知堂回忆录》《药堂杂文》等。文学专着有:《新文学的源流》《欧洲文学史》等。译作有:《现代日本小说集》《乌克兰民间故事集》《陀螺》《黄蔷薇》《现代小说译丛》等。新中国成立后的着作有:《鲁迅的故事》《鲁迅的青少年时代》《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等。
周作人的散文继承了诗经、六朝和晚明文学的内蕴,充满着平淡如水、自然如风的语言色彩。其沖淡平和的散文风格展现出空灵的人生境界,可说是中国散文的一个高峰。
作为一个思想家型的文学家,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往往包含着文化、社会、历史、审美等多种价值涵量。而对于形成周作人散文艺术特色的决定性因素,就是他的审美观。他作为京派重要代表人所追求的京派文学的审美理想,就是崇尚和谐、崇尚节制。他的全部散文创作体现着一个鲜明而矛盾的审美意识和审美理想追求。
他嚮往沖淡闲适,爱好天然,崇尚简素,不喜欢强烈的感情,不喜欢夸张,尤其憎恶作态,喜欢平易宽阔,不喜欢艰深狭窄。在这些趣味里包含着好些东西,如雅朴、涩、重厚、清朗、诙谐、委婉、腴润等。
然而将这一切统驭起来的就是他的中庸思想,也正是这种思想让他的两种似乎矛盾的特色统一起来。而他又多次声明自己的中庸主义并不是中国儒家的中庸主义。他心目中最高的美是古希腊的均衡节制之美,认为它是调和了智慧与美的艺术。他用“中庸”这箇中国哲学範畴来表达之。在散文艺术上,毕生追求这种中庸之美。而在真正选择人生道路时,他又何尝不是追求这种中庸之美。他胸中自有强烈的愤慨,却从不以激进的方式表达之。当真正需要拿起武器针锋相对地指向敌人时,他又显得退缩了,回归到田园生活中。他自己认为“文学不是实录,而是一个梦”。周作人正是带着这种佛教、儒家思想相互渗透的人生哲学去完成他的隐逸之梦。同时,在他所描写的田园风光中体现的形式感和美感,为更多没有名士气而又闪避现实的新进作者所亲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