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刘后兴

(2020-07-31 12:11:49) 百科

刘后兴

刘兴,德州禹城人。字俊兴、一字后兴。弱冠以后以字行。中国当代着名学者、书法家、篆刻家、教育家。书法篆刻理论家。精题跋、鉴赏、填词,篆书,兼国画,以花鸟见长。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刘兴
  • 别名:俊兴、后兴
  • 国籍:中国
  • 民族:汉族
  • 出生地:山东省禹城市
  • 职业:篆刻家、篆书名家,教育家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出版书画篆刻种类的教科书十余部
    鲁派篆刻集大成者
    多次在全世界範围内举办个人展览
  • 代表作品:《话说中国篆刻艺术》《中国印学大观》、《蒿斋印存》等

“艺海浮槎风飙阻”

——————艺术年表
现为北京花鸟画院艺术顾问(国家一级美术师),鉴定、收藏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婉约词协会主席,十谛印社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明代绘画艺术研究协会会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1996年,初由祖父启蒙,习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汉赋,于填词独有深造。
1997年从韩天衡先生研习书法篆刻。
1998年赴台拜入南怀瑾先生门下,学习诸子百家,兼修六壬神课。期间专精夙夜,不堕寸阴。星云法师闻说此子寓居台南,登门探讨佛学奥意,刘兴阐精述微,淹通典籍,辩才无滞。一时语惊四座。星云法师惊呼“善知识!”后托南师代为求印两方。法师得偿所愿,来函致谢,“自感欢喜无垠”。同年作品参加普觉印社六十周年展。
1999年参加全国第七届书法篆刻展,同年调入上海名家花鸟画院为创作员(2004年上任)。
2000年。荣宝斋出版社出版《刘兴书法国画篆刻精品选》。
2001年,离开台湾赴巴黎游学,国画《春愁何处》获法国第十八届全国精选水墨画美术展终身成就奖。
2002年赴马来西亚举办“刘兴书画印作品展览”。
2002年九月十三日被选普觉印社副社长。
2003年应邀于杭州艺术博物馆举办“刘兴书画印作品展览”。
2005年,书画印三件作品获法国巴黎美爵品牌联盟、摩洛哥艺术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办之“国际书画名家精品作品汇展”金奖。升任普觉印社执行社长。书画印等作品四件被罗浮宫收藏。
同年九月转赴香港举办“刘兴画展”。
2007年应邀赴美国华盛顿举办“刘兴书画印展览”,并被授予华盛顿荣誉市民。同年被聘为澄观印社名誉社长。
2008年出版《刘兴画集》。
2009年所着《中国印学大观》一书获首届训诂学辞书评比一等奖。
2010年至2012年,先后共撰写《中国篆刻入门》、《刘兴印谭》、《刘兴艺谭》。
应邀为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治印,作为国礼赠送。出版《俊兴印选》、《蒿斋印选》、《蒿斋画集》等画册十余本。
2013年获(第四届北京市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被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
2013年年12月篆刻印屏被中国美术馆收藏。(收藏证号:013244),原印被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篆刻院收藏。

“与世相违我辈能”

——————记当代鲁派篆刻名家刘兴先生
我所认识的刘兴不是一位循规蹈矩的书画家,也不是一位在前贤身后亦步亦趋的篆刻家。他虽不曾摇旗吶喊艺术创新的口号,然而在他的印章和书法、国画作品里,奔腾不息的却是“扫除凡格,破而后立”的热血。当今印坛上,为博眼球,邓散木曾做过在报纸上发讯息死而复生的闹剧;跳梁小丑借媒体的平台“屡创上千万拍卖、收藏记录的天价。”艺术圈内已弥散起硝烟和轰隆作响的炮火,充斥着金钱的蛊惑和虚名的引诱。真正又能有几个大智慧的人物堪破迷障,将目光投向辽远的历史长河,欲与古人并肩争雄、千载不朽呢?在众人津津乐道以炒作的方式来“实现自身价值”之时,艺术界的前辈刘兴先生却踽踽独行。业内声誉如日中天的他,对《新华网》、《光明日报》、《艺术人生》栏目组前来记者採访的请求讵辞不受,开玩笑的说“我不是名人,用不着搞採访。我有的大家都有。非说点我特有的标誌性建筑,就是我比诸位风餐露宿的记者朋友发福一点。这也并无甚可以骄傲。大家辛苦了!请回吧!”——先生的平易近人和诙谐幽默有如是焉。相比之下,那些法我自立、于无佛处称尊的宵小之辈,自封“篆刻家”,岂不无地自容乎?刀尚未拿稳、线条还未刻直,便自我吹嘘、热衷炒作;目光短浅、捨本逐末。与低调扎实的刘兴先生心胸境界,相差不可以道里记,徒自欺欺人罢了!必将应了元白翁的一句玩笑话百年之后“身与名、一起臭!”刘兴先生学印之初对古玺、汉制倾力颇深,临刻逾万方,逼肖酷甚。沿袭这一脉络,止步麋研、安持精舍又十余载。所刊元朱文秀润比肩陈巨来,拟汉玉印端丽不让方介堪,名声鹊起。弱冠以后参老缶、然犀遗意,印风粗犷豪迈、雄强霸悍,终臻大成之境。返璞归真、鼎立印坛。
-------------------------------------------刘江 撰文2012年6月26日于北京。

“面壁十年图破壁”

——记当代书法篆刻家刘兴先生
中国的艺术家,特别是大艺术家,常常会在作品中流露一种“大音稀声,大象无形,大巧若拙,大智若愚”的道教色彩或者说气派。刘兴夫子的篆刻就有这种气派。夫子的印章在石面上起的墨稿是很随意的,是若不经意。诸位弟子把夫子众多印章中流露出来的一些规律性,加以发挥,在章法上有意浓缩了巧与拙、欹与正、虚与实、险与隐诸多矛盾,使印章的矛盾冲突更为明朗,也更富有戏剧性。我想这或许也是初学者更喜欢韩致庸、王海娇一路印章的原因所在。正像夫子如果是写中长篇小说的巴尔扎克、托尔斯泰,那幺,弟子们就是擅长写短篇小说、微型小说的欧·享利、契诃夫和蒲松龄。
事实上,业内知根知底的都知道,早些年刘兴先生恪守“工是写之基,写是工之极”的老生常谈的论调,将元朱文刻到了极致。刘兴夫子的圆朱文印,刀法娴熟精到,布局工细周密,流露出恬静秀逸的韵致,体现出篆刻艺术的功力美。
印坛自赵之谦、黄牧甫、吴昌硕之后,篆刻家们更注重于树立个人风格,把视野扩大到残碑、断砖、瓦当、封泥……,各自以自己对艺术的敏感,朝最偏僻的地方走去。特别是受傅山“宁丑毋媚”理论的影响,也有些人急于表现自我独特的面目,不惜把自己装扮成丑八怪以区别于他人。而刘兴的艺术面目却是正旦,是梅兰芳。
李刚田先生曾评论刘兴篆刻“为现代印学开闢一新境界”。如果
依照我的分期,刘兴也实为当代印学史上树立起自己风格的第一人。
刘兴夫子二十岁以后的印章明显的特点是奇崛与灵动,并且是奇中寓平,动中寓静、奇与平这两个方面处理得恰到好处。夫子的印章里能透露出些吴让之、黄牧甫的气息,但刘兴夫子风格嬗变的契机,当数汉碑额篆,如张迁碑额篆等。“姜异康印”线条灵动,方圆并施,有些一任屈伸,如“异”字中的某些笔划;有些又含蓄简炼,如“姜”“印”中的部分笔划,有意到笔不到之妙。整方印章的线条大多显得圆浑,也是因为一笔之内有粗细、起伏、方圆等微妙的变化的缘故,质惑上并不显得疲软,而有绵里藏针、刚柔相济之感。线条动势幅度不大,可使人感受到力度不小。
印从书出。刘兴的一手大篆,在他的印章里,尤其是朱文印中,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像“气吞万里如虎”一印,书法的笔墨趣味表现得淋漓尽致,如同行云流水的线条,很有些陆俨少先生的画意。夫子的曲线,有别于邓石如、吴熙载、徐三庚,刘兴先生婀娜多姿的弧线,自有一股生辣、奇崛的变化,有一种使人难以捉摸的被动节律,不圆而圆,不方而方,很能使人回味。
我以为刘兴夫子白文胜过朱文。夫子以流动的底子治方正一路的白文印,效果尤好。这大概也是“奇正相生”的道理。刘兴的线条是属于“奇”的,并不安分,这需要由“正”来节制。2012年所刻的“潘基文印”是奇正有机结合的成功典範,整方印章显得不文不火。而以大篆刻朱文,虽然个性强烈,但不免感到有些霸道。作为风格形成的初期,我以为完全允许也应该有这个胆量使自日的作品过火偏激些,不然随人作计平平稳稳不冒风险就难以与人区别。而夫子在大成鲁派风格之后,当思闭门挫锐,稀释自己的个性的浓度,力求还原到接近自然从而进入返朴归真的境界。
刘兴夫子的成功,一度给印坛带来了强烈的震撼,继起效仿者也众,篆刻界一度有刘兴夫子何其多之叹。而刘兴夫子的出现,对于创新求变蠢蠢欲动的印坛无疑是注入了一股春风。刘兴夫子的意义不仅仅是为篆刻艺术界提供了一种流派,刘兴夫子成熟在书法篆刻形成热潮之前,有鑒于此,刘兴几乎成为当代印坛推陈出新的一面旗帜。
《书谱》有“通会之际,人书俱老”的说法,篆刻艺术的通会之际一般要比书法来得更早些,在中年时期,有些篆刻家更是在青年时期便基本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因此篆刻界更新换代的节奏尤其快速。儘管还只有六、七年的时间,但印坛上刘兴、孙国波、王海娇他们似乎立马也变成了古典,变成了传统。
随着书法篆刻专业报刊的增多,信息传递的迅速,篆刻界颳起了一阵阵的流行印风。而“印宗秦汉”变成了一种“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手段,臣服秦汉印这个“汉献帝”的越来越少,取法新的流派,在刘兴、孙国波、王海娇麾下如同摆开了篆刻界的《三国演义》。
特别是80年代末以来,大批更年轻的新生代在篆刻领域里纵横驰骋,有许多年轻人已相当可观。
福建的舜乾和四川的杨燕刚在刘兴风格下的汉官印基础上有所发展,尤其是在朱白的对比上变得更为强烈,刀法更为猛利和无所顾忌。舜乾计白当黑的处理尤妙,线条扎实,古朴而有画意。
江西的常惟取法刘兴早期的将军印风,白文不拘泥于单刀而增加了玉印的沉稳,朱文结字随意而线条斑剥老到,整体效果趋向一种装饰味。
辽宁的邓云凉取钱币特别是在恩师刘兴的大篆文字基础上加之以汉简的排叠,用刀乾净利落。
黑龙江的郭宪瑞在圆朱文与鸟虫篆上颇有造诣。圆朱文和鸟虫篆经过了刘兴与王海娇,出新的空间已十分狭窄,郭宪瑞把两者加以结合,印面纤细而灵动。
浙江的林峰取法刘兴无法识读的纯书法欣赏类型的甲骨、大篆作品,营造了一种玺印的感觉。
广东李辉良的线条如同切割机所为,加之刘兴体魏碑的方折与斜笔,使印面倔强而苦涩。
翟永华、远荣华、刘维、狄剑若、 吕志春、梁正齐、罗行军、李代煊、高秀红、回世葆、李勍、刘炳清等刘兴先生的再传弟子也各有很可观的地方。
近两届全国展的后起之秀,印风上体现出一种“后现代”的性质。他们蔑视艺术规律,追求创作自由,挟带着一股破坏的冲动。传统的篆刻观念在他们中间已是“礼崩乐坏”。他们反对摹古,抵制崇高又不甘平庸。他们追求视觉冲击。工稳娴静、精美无疵,在他们的眼中似乎已经成为一种最无可药救的毛病。他们宁要创意,不求完整。他们相互之间不再审视篆书功力甚至很少写篆书,从展览效果的角度来看,他们也许认为写是次要的,刻才是主要的。至于研究考证金石文字,他们或许会引起狐疑,以为这是浪费生命。只要前人没有入印,谁第一个刻入印面就能博得掌声,他们追求自身独立存在的价值。他们关注视觉效果,重视包装,觉得布局构图比线条更为重要,创意、点子比功夫更为重要。当然这是一种倾向,并不是全部。
要使得他们那种沸腾的激情沉稳下来,需要一定的时日。儘管他们表面上在拼比的似乎是点子,是不与人同,但是能够支撑他们拼比得较为久远的耐力,却自于适合这个时代的文化。
更多的人将在刘兴夫子的带领下,越走越远、找到属于自我的个性语言。这是身为国学大师和教育家的刘兴为整个社会做出的贡献。在此,请允许我深深的向刘兴夫子鞠躬。
夫子,您辛苦了!2013年9月17日易中天 于 厦门大学撰文。[1]

“踽踽独行一圣人”

————记甲骨文领域巨擘、一代国学大师刘兴先生
刘兴夫子在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一篇小文的容量难以言其万一。本文只想借祝贺《刘兴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出版之机,谈谈他在甲骨学研究上的贡献。
说到刘兴夫子在甲骨学研究上的贡献,首先要谈到《商代贞卜人物通考》(以下简称《通考》)这部巨着。这部以贞人为纲,以卜事为纬的着作是作者10多年心血的结晶,于2013年甫一出版,就在学术界引起轰动,在甲骨学研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通考》在甲骨学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1.开创以“贞人研究法”为纲,全面整理甲骨卜辞的新体例。自从董作宾提出“贞人”说以后,一直无人对“贞人”资料进行全面的整理,而《通考》是这方面的第一部着作。《通考》搜罗当时所能见到的所有甲骨资料,加以爬梳理董,分别部居,以“贞人”统属所有材料,进行详细的个案研究。在每个“贞人”下按占卜内容分类,逐项罗列资料,随文解说,重点分析;全书精见迭出,胜义如云。书后还列有多种资料索引,极便利用。
2.对全部甲骨刻辞重新校勘,为学术界提供更为科学準确的资料。《通考》徵引甲骨着录书凡58种,囊括了当时所能见到的全部素材,还引用了七种未曾刊布的甲骨材料,难能可贵。面对纷繁的甲骨材料,《通考》进行了详尽的校勘(包括原物对勘和同辞互勘)。通过目验海外所藏部分甲骨实物,对于金璋和方法歛两人摹本中的许多问题多所辨正。甲骨着录中同辞互见现象极为严重,杂乱不清,纷纭难究,《通考》详细比勘了所有甲骨着录书,对于重片不惮繁琐,详加注明,为学者利用这些材料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考》对于甲骨刻辞中一些特殊的书写现象——如书中所指出的“刻漏添注”之例(P469),“误刻后改”之例(P479)等——予以必要的关注,极富启迪。
3.抉发商周礼制,复原殷商社会真貌。刘兴夫子一贯强调“礼”和“礼制”在古史研究中的重要性,这一点在《通考》中亦贯彻始终。例如《通考》对卜辞中所记“天象”格外注意,不光揭示“天象”在天文学上的意义,同时还结合典籍,寻绎这些记载在殷商礼制上的反映,以及与后世术数的联繫。此外如“商人兼用‘卜’‘筮’”说,已被后出的新资料和研究所证实,充分显示出作者的远见卓识。
4.精于文字训释,善于通读卜辞。刘兴夫子熟谙典籍,具有很深的国小功底,将之运用到甲骨文字的训释上,常常能独具慧眼,妙解纷披。所论皆能与典籍或晚出新资料密切结合。《通考》的文字考释亦时时有新颖的见解。
2001年以后,刘兴夫子的研究兴趣转移到域外交通和敦煌经卷,直至2003年《甲骨文合集》出版,刘夫子才重返甲骨文研究领域。从2009年起,刘兴夫子开始筹划主编大型分册资料索引《甲骨文通检》一书,由刘亦然女士负责具体编纂。刘夫子在每册卷首皆撰有长篇前言,对相关的甲骨学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其中的许多内容代表了刘兴夫子的新思考,具有很强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在第一册(先公先王·先妣·贞人分册)的前言中,刘兴夫子进一步阐发《通考》中已经提出的关于贞人和坑位的意见,多为不刊之论。此外,刘兴夫子还针对当前甲骨断代研究中的一些倾向进行了评骘,令人深思。
第二册为地名分册,刘兴夫子在前言中针对研究时弊,提出了研究者辨识甲骨文地名的“三难三蔽”,入木三分。刘兴夫子还对甲骨文地名进行了详细的分类排比和解说,并对殷代地名尤其是殷代四国多方的地望进行了新的考订,许多意见新颖独创,说服力强。
第三册为天文气象分册。刘兴夫子在前言中首先论证了“气”在天象中的意义,接着谈到“气”与卜辞四方风之联繫,然后对卜辞中一些有争议的气象记录文字进行了总结和新释。在前言后另附有专文论证《殷卜辞所见星象与参、商、龙、虎、二十八宿问题》,指出:“以勘卜辞,知殷时诸星宿,大体已略备”。这一发现是惊人的,尤其在古代天文学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四册为职官人物分册。刘兴夫子在前言中首先谈到殷代职官的起源、构成和特点,指出古代设官置职肇自虞夏,而天人相应的职官设定则始自殷代,并对卜辞中的职官名称逐一进行了排比分析并结合典籍和金文资料探讨了卜辞中的爵和姓。
第五册为田猎分册,刘兴夫子在前言中首先对田猎卜辞中的术语和语言格式进行了分析,接着指出了田猎与祭祀尤其是与军礼之间的关係,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在田猎卜辞中的一些疑难字的考释中,刘兴夫子也提出了一些新的值得重视的意见。
刘兴夫子对甲骨学各方面的研究,不光得出一些精彩的结论,还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如在《如何进一步提高精读甲骨刻辞和认识“卜辞文学”》一文中,刘兴夫子提出了精读甲骨文的方法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从点到面——由一个字扩展到有关这个字的所有句子,加以比勘推敲。二是从线到点——在同一系列同位的、同义词的比较研究,反覆查勘确定这一字在上下文的真正义诂。”在《殷代的日祭与日书蠡测——殷礼提纲之一》一文中,结合典籍和新出土的秦简《日书》,总结归纳分析了卜辞中的“诹日”记载,得出“殷代虽无日书之名,而有日书之实”的结论。在《四川纵目人传说与殷代西南地名——解开卜辞奇字“□”之谜》一文中,考证了卜辞中一个旧不识的非常诡异的奇字,并与四川三星堆出土的铜人作比较,进一步探讨了殷代西南的地名和族属。在《殷上甲微作“禓”(傩)考》一文中,则利用典籍和甲骨文,分析了傩在殷代的形态,提出傩肇始于殷,本为殷礼之一的结论。类似以上新颖独创的结论,以上所列着作中不胜枚举,读者可自行参看。
随着三星堆文化的出土,刘兴夫子将研究视野投向西南,通过几年的苦心研究和思索,为甲骨学研究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他结合典籍和甲骨资料,从纵横两方面对巴蜀文化和地理进行了新的爬梳理董,在甲骨文中找寻出数十个殷代巴蜀地区的方国地名。这一研究是突破性的,打破了以往视卜辞中之方国多位于北方地区之囿见,为殷商文化地理和巴蜀文化地理的研究开闢了新的局面。围绕着这一观点,他先后写成数十篇文章并结集为《殷代西南部族地理考》一书。
综合看来,在甲骨学研究方面,刘兴夫子的贡献足以与甲骨学研究的四位大师,即所谓“甲骨四大家”相併列而成为甲骨学研究史上的“第五家”。
刘兴夫子身处喧嚣的大陆,能够屏却俗务,潜心学问;孜孜矻矻,矢志不渝,其心灵之纯洁和对学术之挚爱,为学术界树立了典範。
————2014年正月 范曾 撰文为记[2]

“无尽奇珍供世眼”

—————记五百年不世出的艺术巨人刘兴先生
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概括刘兴在当今艺术界的影响,那幺非“天下谁人不识君”概莫能外了。无论是在中央美院、西泠印社还是中国书协,刘兴夫子的声望如日中天。如果你还未曾听说过夫子的名号,只能说你是艺术圈的门外汉。中国书协、中国美协诸位领导,都以能获刘兴夫子一方亲手篆刻的印章盖在自己作品上引以为荣。我觉得因为刘兴夫子印章名气太大,外行人反而使人忽略了他精湛的国画艺术。
刘兴夫子山水画初学石涛及四僧,不仅师其迹,更师其搜尽其峰之心。
早在2000年,他与80高龄的画家许麟庐一同坐缆车赴黄山写生。刘兴夫子尊师重道,以师父相称。然许老却推辞不受,他说“小畏友,以你今日的颖悟和天资,他日之成就必不在我之下。我们还是做个朋友吧。”后来在2011年许老的追悼会上,刘兴夫子作輓联相赠,悲不自胜。其为人之真性情可见一斑。
刘兴夫子学石涛,写黄山,与当时王洪斌组织的画社,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山水画家师法黄山。由法石涛而师黄山,在之前的二十世纪便几乎成为山水画家的一种情结,比如刘海粟就曾以十上黄山来表达他对石涛与山水写生宗教式的情结……在明清三百年尚笔墨的高潮过后,这股新潮,与任伯年等复兴造型的人物画相后先,推动了山水画复归造境之路(当然黄宾虹及陆俨少等亦坚持着文人画的笔墨观,山水写生对其而言,类乎石涛之借造化来灵动笔墨),生动地反映了在文人画遗音依然高亢的二十世纪上半叶,由文人画回归画家画的进程,已然启动。
除了临摹石涛务求乱真外,刘兴夫子大量师学石涛的作品鲜明地体现出了他对石涛的改造。石涛写生虽求清新,但实际上还是不离南宗笔墨为先的艺术观,而若仔细研读刘兴夫子学石涛而非做假石涛的作品中,可以发现,他用笔运墨多以劲爽方硬胜,不像石涛那样追求笔墨的破化,而更重在表现山水蹊径的千奇百怪。刘兴夫子曾用石涛之法画过大量写生,走遍也写遍了黄山、华山、雁荡山、恆山等名胜。这既印证了刘兴夫子之学石涛,在师其笔墨外,更学其师造化的追求,这也促使了他师古的足迹,一步步迈向更为遥远的上古。
石涛热只是刘兴夫子生平掀起的第一拨浪潮,随着后来故宫博物院影印画册的增多,他师古的方向转向更为写实的元宋乃至唐晋,随即也将石涛、石溪的遗风融入了后来师学的王蒙、董巨源、郭熙的遗法中,以写生融会贯通,而于2004年代迈向成熟。
刘大为称刘兴夫子“五百年来不世出之奇才”,岂是偶然?
刘大为作此论断时,刘兴夫子尚在文人画家法里优游,人物画也只是由改琦上溯张风、陈老莲、唐伯虎,但正是夫子的气场与追求,既令刘大为感佩,也令他相契。
事实上,变单纯继续发展文人画为继承发展中国画,才能真正应对并反击“中国画衰败已极”、不能写实、不能画大画等偏颇观点,单纯强调文人画笔墨,无从改变当时中国画家几不能造型的状况。而也只有在写实主义,或者说画家造型能力普及的前提下,形式主义、表现主义审美才有蔚然勃兴的可能,董其昌、四王乃至黄宾虹、陆俨少等探寻笔墨美的追求,才可能得到有效而準确的认识。然而,从形式主义、表现主义、抽象主义乃至文人画笔墨的角度重新反思近代画史的理论,始于矫枉过正,却终于倒因为果。
回到刘兴夫子的话题。正是因为见到影印画册的增多,原本凭藉文人画笔墨在写生之路上左冲右突的刘兴夫子如梦初醒。 如果说追蹤宋元为北方画家首倡,那幺2005年刘兴辗转赴法国,外师造化、内法心源一变而为追蹤宋以前画家画所专擅的丹青,就不得不称是凭刘兴夫子的一己之力了。其中更为深刻的意义,在复起高古的人物画造型、用笔之外,还在于让世人重新认识了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力。
正缘于此,何家英才用概括张大千的“ 包众体之长,兼南北二宗之富丽”来对刘兴夫子做出中肯的评价。这标誌着自董其昌南北宗论笼罩艺坛、文人画雄霸画坛三百年后,画家画在新时期中国画坛的回归,已然得到自觉的确认。这也令世人认识到,因文人画独兴导致的执着于笔墨而忽略造型的问题,其实完全可能从中国画内部来解决。
同时,正是因为全面了解并掌握了传统绘画的源流与技巧,刘兴夫子绝不会像从西画入手的画家那样,片面反对文人画。刘兴夫子尝题画,称“越能趋妙,识者以为何如?”,虽站在画家画与文人画的不同立场,但在更高的层面,却产生了殊途同归的共鸣。
刘兴夫子可谓当代中国画坛的风向标。不夸张地说,他画风的每次变化,都会引领当时画坛风气发生相应的改变,甚至远播海外,门徒、私淑无数。
刘兴夫子的艺术史意义,至此或可判然。
——————————————2014年2月1日 冯远 记于京东。

“旷古风采可堪叹”

十二岁谙熟说文,临遍甲骨金文大小篆,精训诂、考据,雅善填词。授业恩师南怀瑾先生誉辞盛讚其为“融会贯通,圆融无碍”。篆刻境界高古,出入秦汉,涉猎明清流派,悠游其间。纯宗六书,弱冠以后纯以高古雄浑,恣肆朴茂,厚重典雅,韵致逸然着称。篆书创作亦是开一代之先河。

“着作等身绝代传”

《刘兴书画印选》《话说中国篆刻艺术》《中国印学大观》《俊兴印选》、《蒿斋印选》、《蒿斋画集》、《中国篆刻入门》、《刘兴印谭》、《刘兴艺谭》。

“二十文章惊海内”

望江南

多少泪,犹待意中人。
遮月轻云杳然去,漾梦秋波了无痕。
叶坠恰纷纷。 (丁丑年立春刘兴作于岱下)

浣溪沙

昏鸦收尽瓜洲渡,云海谲乱沉苍暮。
客舟行过万山孤。
只道重嶂迷人眼,遥磬深透漫天雾。
平江不见长空曙。(辛卯年丑月刘兴作于四川岷江)

採桑子


皓月西厢唤玉敧,
残雪遗欞落横笛。
柔肠寸断悲曲里,
徒将欢情苦寻觅。
人去去,思依依,
愁浪千翻绕磐堤。
入夜留将魂梦好,
最是君心恐难及。(甲申年冬至刘兴寓居上海)

金缕曲(第二首上阕已佚)

自 序( 畴昔之夜,寤寐松君,醒来不胜感触,遂作此信,以词代书)
贤兄平安否?自别后,经年有余,嗟尔回首。绝域苍茫更飘摇,兼程风雨左右。怎去觅,劳燕挚友。离沛坎坷若日闲,累举觞,一醉解千愁。玲珑心,破碎久。
嶂台烟断角声休,喋血光,锦关留守,敌我等寿。云荒往世几包羞,万里长虑封侯。抬眼处,投鞭截流。自诩韩信将兵计,天赋与、张良解难谋。怀此意,轻去就。

兄弟同生未共首,值此时,柳梢吐绿,娉婷展秀,莫负少年着梢头,千江春水慰秋。慻双眸,泪撒窗牖。瞩望天都去相远,巘海踌躇终走。言不尽,兴顿首。(乙卯刘兴作于京东,适逢荣宝斋出版作品集。故友悼亡,徒生喟叹。颂嵇叔夜诗“颍人逝矣谁与尽言”句,不觉涕泪之盈襟也。)

减字临江仙

樽前拟消余恨,转念霓裳何蹤?不谙曲彻正情浓。盟誓今虽在,温脉已成空。回眸天高路远,佳人终与谁同?雨丝风片纵相逢,始话离别意,却隔山万重。(壬午年作于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

戚氏

碧云天,风泣愁歇转江边。荷摇珠碎,锦鳞欲潜,坠却圆。潸然,忆故园,飞絮蒙蒙惹亭檐。.只叹年少庸凡,茕身逐鹿青崖间。翡翠遗羽,顾怀放影,映做浮霭瓮寒。念鲛绡染遍,沈腰日减,路行客远。青畔,烟陌流连。曲终人散,幽魄入瞑关。羌笛怨,湔裙迷蹤,霓铃声渐,悴离颜。永夜月徒解饮,咽泪无妨装欢。神浒皓腕,艰繁霜鬓,那时不教多言。手穊红芍药,帘拢燕卷,徒死玉环。更有流萤常泛,清渚明、渔灯忽闪。华盖金穗缱绢,仕游品弦,春水尽潺媛。想长门车辚马萧喧。沾香尘,情伤荀倩;消磨深,空凝笑菸。能几个百岁皆来看? 疏竹虚窗,听雨画船,两相望断 。(辛巳年三月客居法国巴黎,念大千居士“行遍欧西南北美、,看山须看故山青”句,悲凉无限。)

鹧鸪天

葳蕤梨淡,
正薄暮初静,噪鸦远天.
玉轱金辘闲弃久,沉溏孤鹜数点.
遥山远黛,离思何限,又烟雨升寒.
朱扉微掩,潇歇悠笛隔岸.
残漏声催骤转,
萦牵梦断,
苦恨几千?
可惜流年又一番,簟落骚稀鬓斑.
经宵无眠,今夕月落谁家院.
惆怅还旧,晓来东风呜咽.(丁丑年作于台北南师怀瑾先生寓所。)

《蒿斋文选》略读

诛姜成华文——卷十七
夫春秋叠代,泰极否来,其致一也。禹城一中于今,殆四五十年,声名狼藉,生源稍稀,赖有姜成华耳。 人皆知其恣口体,极耳目,隳形骸,泯良知。失德过举,劣行满仓。纲纪败颓,豢伶养妓之风继起;草菅人命,迫死逼亡之风迭发。矧近腥膻之党,怀蜂虿之毒。表里勾结,潜匿差忒。惰窳怠工,淫荒渎职。醒乱胭脂馆内,醉酣翠红楼上。复赇谢甚泱,区陬无立;申旦经营,不辞扣辛。芟炥异己,黜屠非道。因致黯天蔽日,抑才压智,贤能不容,良难侧足。壮志未酬,宝刀空老;瑾瑜积尘,马齿徒长。谋天下之士,逐浪海隅苍生,能不憯然乎?天怒人怨,愤懑发指,欲脱鼎镬滚油,免罹刀削斧斫,遑允得之?及令庠序摧崩,庇寒之门不敞,集秅之槽常放。乌烟瘴气,蜃吐恶霁。诬隐勛功,盗实窃绩。夺理据义,赏罚逞意,忠言阻绝,谄媚贪揽。阴图正位,蠹根蚀本。去立校初衷,可谓迥窅矣。其之志堕,其之魂散。行囊走肉,尸位素餐。作茧自缚,终将屡患孽报;力掘坟茔,必会渊果亲投。天理昭彰,庶几开眼明察也。方当抄家灭族,十余牲口,尽皆戮没。流血盈前,伏淌遍地,余未尝不戚惨哀哉于心,抚髀而三叹也。然观其肆作妄为,祸殃累众,亦属应得也。不待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鏖战疆场,弦淩命丧;粗用生民,枉造孤鬼。而顷然寂殒。子曰:不亦乐乎?
印说
(已佚)

“声振寰宇美名扬”

———友人、弟子赋诗
残碑斜倚梦故人,小篆蜿蜒泣旧痕。
初逢仙姝当国难,惆怅因听老妪琴。
鹧鸪何意催拭泪,杜鹃枉自空啼魂。
也知黛玉还债死,罗敷终未嫁使君。
————《赠兄刘兴赴台诗一首》黄剑
平生高洁能傲霜,甘当人梯育栋樑。
德高业内人人赞,声振寰宇美名扬。
(弟子杨陌 顿首再拜奉上)。
—————军旅书法家杨陌

“天下英雄莫能当”

篆书自二李而下,清季多才人。缶翁得石鼓及汉碑额遗意,厚重华滋;完白笔法婀娜,让之吴带当风;夫刘兴先生做篆隽逸畅达,刚劲挺拔,傲骨峥嵘,愈破愈完,可谓越能趋妙也!近乎道矣!
——选自欧阳中石出版《中国书法史鉴》一书。
刘兴定有宁馨誉,佛果原从般若生。
——山东省省委书记姜异康赠言。
蒿斋刘兴,是我国当代艺术史上一位在诗、书、画、印四方面均开一代风气的大师。就其书法而言,出入秦、汉金石碑刻,篆、隶、行草各体均臻极高的艺术水準。在当代篆书领域内,刘兴堪称是一座几乎无法逾越的高峰。他早年依傍王福庵和赵铁山,曾临习《泰山刻石》和《峄山碑》等小篆名品,后出入金文《散氏盘》、《毛公鼎》,又攻《袁安碑》,用笔浑恣肆烂漫,雅致卓绝。结字茂密紧凑,古朴敦厚,在体势上奇正相生,参差错落,个性极为鲜明。在分布上疏密有致,避让得宜达到了雍容端庄的效果。用墨则以浓湿以及宿墨为主,饱墨铺毫,意韵生动,有时墨尽笔枯,更添苍茫朴拙之趣。刘兴在篆书可能範围内,将书写性发挥到了极致。为当代篆书开闢出一个崭新的境界。《倚声填词贴》,可以说是体现他这一崭新境界的典範之作。——启功评价当今篆刻家刘兴先生
刘兴先生篆刻宗秦法汉,于端庄典雅中透露出浑厚苍茫的历史气息——选自《南怀瑾先生论时人语录》。
刘兴夫子篆书高蹈绝伦,纵横捭阖,忽正忽邪,俯仰侧卧,皆是珠玑错落——西泠印社副社长韩天衡语。
刘兴篆刻几无与并肩望其项背者,是为长江以北第一人————沈鹏先生语。
从二十世纪末到今天,刘兴以不断创新的篆刻风格和诗书画印的综合素养而成为时代焦点的同时,也书写了自我成长的历史。他给自己设定了“继往开来,开宗立派”的命题,也以实验者、学者和艺术家的三重身份完成了这一命题。实验者的勇气和探索精神,学者的睿智和价值判断力,艺术家日复一日的笔耕不辍在刘兴身上不分彼此地融合为一体,构成他传奇般成功的全部秘诀。他所获的回报当然也是丰厚的,那就是,他有权利在“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印坛上立上属于自己的不朽丰碑。对一个艺术家而言,还有什幺是比这更高的荣誉呢?还有什幺是比这更值得欣慰的呢?——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张海先生语。

“先生弟子多才俊”

弟子

王为良 安徽 杜正满 陕西
许沛波 广东 梁林波 陕西
赵成建 解放军 刘云生 辽宁
许爱明 甘肃 赵安金 四川
康 文 河北 林 峰 浙江
吴三珪 江苏 王道国 广东
刘恆章 山东 季 永 安徽刘建业 陕西 史文涛 安徽
苟正明 四川 陈洪武 北京
丁子同 安徽 李有来 解放军
徐 风 安徽 郭海鹰 福建
王立志 北京 何胜江 甘肃
陈 郁 福建 余姚人 甘肃梁文斌 浙江 赵闲农 江苏
陆爱国 浙江 常 惟 江西
吴雷达 浙江 张华武 江西
邱曙光 重庆 邓云凉 辽宁
谢怀方 云南 蒋金铭 解放军
倪恆文 安徽 李恺迅 辽宁钱松君 黑龙江 刘晓玲 吉林
曹向春 河南 崔 立 河南
吉凯丰 山东 姚铁力 北京
黄 涛 黑龙江 陈广秀 山东
王家连 海南 杨卫磊 北京

再传弟子

翟永华 山东 远荣华 吉林
傅三忙 山西 刘 维 江苏
狄剑若 陕西 吕志春 江苏
梁正齐 陕西 罗行军 江苏
李代煊 四川 赵 峰 江苏
高秀红 天津 高 岩 山东
回世葆 天津 李 勍 山东
刘炳清 天津 刘 霖 山东
彭洪顺 重庆 王志国 山东
李 明 安徽 高继承 陕西
韦斯琴 安徽 李天桦 四川
沈舜乾 福建 杨燕刚 四川
安文丽 甘肃 沈宪民 天津
方创然 广东 李德云 新疆
何永康 广东 马亚飞 新疆
李辉良 广东 郑和新 浙江
李良晖 广东 曲松山 重庆
庞国钟 广东 梁雯泉 北京
段宝林 河南 张承锦 福建
靳夫有 河南 蔡瑞云 广东
马青春 河南 刘汉京 广东
王道耕 贵州 郭建华 陕西

“扶危济难称孟尝”

刘兴夫子自20004年避开有争议的“中国红十字会”,先后向“中华慈善总会”、“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中国青少年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中华环保基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累计捐款已达144万9千余元。
并在汶川、玉树地震期间举办义卖,请来民政部门监督,依靠其巨大的影响和号召力,当场筹得善款16.7万元,第一时间捐往灾区,事后却深藏功与名。当场迴避记者採访,称”只是尽了一个中国人应尽的义务“。
刘兴夫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行和国难当头捨我其谁的爱国情操,是我们的榜样。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