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熔化与凝固

(2020-08-24 13:46:23) 百科
熔化与凝固

熔化与凝固

国中物理必考,属于物质相变的知识範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熔化与凝固
  • 外文名:Melting and solidification
  •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 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两类
  • 易错点: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 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

基本简介

熔化与凝固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物质会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常温下空气处于气态,酒精处于液态,铜处于固态。
根据固体熔化的不同特点,固体可分为非晶体两类。晶体具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熔化时温度持续上升。固体熔化时要从外界吸热
晶体熔化的温度叫做熔点,熔点会受大气压的影响而发生变化,例如,一个标準大气压下,冻的熔点为0℃,当压力升高时,冻的熔点也会相应提升,当压力下降时,冻的熔点也会降为0℃以下。不同晶体的熔点不同。同一个晶体的凝点与熔点相同。
非晶体在凝固过程中,要不断放热,且温度不断下降,非晶体没有固定熔点
炎热的夏天,放在碗里的冰会慢慢熔化,在冰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
炎热的夏天,铺有沥青的路面会变软。这是因为沥青是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受热后会逐渐变软。
蜡在熔化时温度会持续上升。
冰在熔化时温度会保持不变。
熔化与凝固熔化与凝固

易错点

物体吸收热量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探究熔化与凝固的条件

知识和技能基本要求

1: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2:知道熔化,凝固的含义,能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3:根据实验记录,会画出熔化曲线,并了解熔化曲线的物理意义。
4:会查熔点表。

知识要点

1: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作熔点。
2: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叫凝固。
3: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的熔点,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的熔点。
4: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称为晶体的熔点;液态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称为晶体的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是相同的。
5:物质熔化时吸热,凝固时放热。

实验探究

1:实验开始时烧杯中的水,可用40℃左右的温水,待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时,开始记录,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固体完全熔化。再过两分钟后,停止加热。
2:应选择较细的试管,以增大海波的受热面积,且装入试管中的海波不宜过多。
3:对海波的加热应较缓慢,为此可在烧杯中加一支温度计,用来监测烧杯中水的温度,一般应使试管内、外温度计的示数差保持在2—3℃左右。
4:将记录的各组数据分别用点标在方格纸上,并将这些用平滑的曲线连线起来。
5:分析论证:从描绘出的图象容易看出,海波经过缓慢加热,温度逐渐升高;当温度达到48℃时,海波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海波的温度保持不变直到全部熔化后,温度才继续上升。
蜂蜡的熔化过程则不同。由图象可看出,随着不断加热,蜂蜡的温度逐渐升高,在此过程中,蜂蜡由硬变软,最后熔化变液体。

扩展

1888年,奥地利叫莱尼茨尔的科学家,合成了一种奇怪的有机化合物,它有两个熔点。把它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只不过是浑浊的,而一切纯净物质熔化时却是透明的。如果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透明的液体。后来,德国物理学家列曼把处于“中间地带”的浑浊液体叫做液晶。它好比是既不像马,又不像驴的骡子,所以有人称它为有机界的骡子.液晶自被发现后,人们并不知道它有何用途,直到1968年,人们才把它作为电子工业上的的材料.
该熔化非彼溶化,该熔化是指对晶体类的物质加热,变成高温度的液体
晶体的熔点/摄氏度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物质
熔点
金刚石
3550
1064
0
3410
962
固态水银
-39
纯铁
1535
660
固态酒精
-117
各种钢
1300-1400
327
固态氮
-210
各种铸铁
1200
232
固态氢
-259
1083
硫代硫酸钠
48
固态氦
-272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