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成伯清

(2020-08-01 05:57:19) 百科
成伯清

成伯清

成伯清,男,1966年生于江苏通州。自1985年起先后在南京大学少年部、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和南京大学社会学系就读,并分别获得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自1993年起,在南京大学社会学系任教。1996年到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学系进修。现为南京大学社会学院教授、副院长。出版专着和译着《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阶级与社会政策》(与鲍磊、张戌凡合译)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要讲授“西方社会学理论”(包括古典、现代和当代部分)方面的课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成伯清
  • 出生地:江苏通州
  • 出生日期:1966年
  • 职业:教师
  • 毕业院校:南开大学
  • 性别:男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项目:
1、80年代以来国外社会学理论新进展评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98年,主持人。
2、从自我技术看儒家伦理的早期嬗变,中流-喜玛拉雅文教学术奖助金,2003年,主持人。
3、西方社会学中有关风险的理论,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基地项目,2004年,主持人。
4、情感社会学新进展评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5年,主持人。
5、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历史沿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社会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子课题,2005年,主持人。
6.《真正的穷人》译介,上海都市文化E-研究院,2008年,支持人
7.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社会学理论评析》,中宣部,2008年,课题组主要成员
8.江苏省十二五文化建设发展对策研究,江苏省发改委,2009,支持人
9.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体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11年,主持人。
10、生命政治的谱系——当代欧洲激进社会批判理论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2013年,主持人。
11、当前社会心态的成因诊断与引导策略研究,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资助科研项目,2013年,主持人
学术成果
个人着作:
1、《情感、叙事与修辞——社会理论的探索》,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版;
2、《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
3、《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4、《消费心理》(与李林艳合着),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译着:
1、《父亲与女儿》(阿普尔顿着),北京:知识出版社,1990年版;
2、《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阶级与社会政策》(威尔逊着)(与鲍磊、张戌凡合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主要学术论文:
1、《科学中的理论选择》,天津:《社会学与现代化》1992年第3期;
2、《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文化差异》(与乐国安合作),辽宁:《社会科学缉刊》1994年第5期;
3、《对话与意义》,北京:《青年研究》1994年第7期;
4、《价值观念与越轨行为》,载于《当代中国社会越轨行为》(乐国安主编),北京:知识出版社,1994年;
5、《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载于《社会心理学理论》(乐国安主编),兰州:兰州大学出版社,1997年;
6、《现代西方社会学有关大众消费的理论》,北京:《国外社会科学》1998年第3期;
7、《现代消费与青年文化的建构》(与李林艳合作),北京:《青年研究》1998年第7期;
8、《另一种精确——齐美尔社会学方法论札记》,南京:《社会理论论丛》2001年第1期;
9、《消费主义离我们有多远?》,南京:《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
10、《社会学的修辞》,《社会学研究》2002年第5期。《中国社会学》(第三卷,2004年)转载;
11、《“消费社会”的理论》,《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2)》,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12、《“风险社会”理论》,《国外社会科学前沿(2002)》,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年;
13、《社会学的历史与理论》,载于童星主编的《现代社会学理论新编》,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
14、《福科对社会学意味着什幺》,《社会》2004年第8期 ;
15、《隐喻与社会想像》,《社会学家茶座》2004年第7期;
16、《全球化与社会学想像力的拓展》,《江苏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人大複印资料《社会学》2004年第12期转载 ;
17、《中国文化与社会学的中国化》,《现代社会理论研究》(日本),2004年总第14期;
18、《现代性与全球化关係之辨:从地方性的角度看》,《浙江学刊》,2005年第2期;
19、《纪律与现代性》(署名成然),《浙江学刊》,2005年第4期;
20、《新启蒙运动?当代社会理论的重新定位》,《南京社会科学》2006年第1期;
21、“布尔迪厄的用途”,作为“导读”载于布尔迪厄:《科学的社会用途》,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22、《“风险社会”视角下的社会问题》,《南京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23、《从乌托邦到好社会——西方社会建设理念的演变》,《江苏社会科学》2007年第6期;
24、《我们时代的道德焦虑》,《探索与争鸣》2007年第11期;
25、《乌托邦现实主义:可以可能与可取——兼论吉登斯社会理论的特性》,《社会学研究》2007年第6期;
26、《从他者的他者到文化自觉》,载于周宪等主编《语境化中的人文学科话语》,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
27、《“不通家法”及其他——学术札记五则》,《社会学家茶座》2008年第6辑;
28、《世界社会的中国式想像——《大同书》作为一个文化事件的社会学解读》,《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第1期。
29.怨恨与承认——一种社会学的探索,《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
30.从嫉妒到怨恨——论中国社会情绪氛围的一个侧面,《探索与争鸣》2009年第10期;
31.没有激情的时代?——读赫希曼的《激情与利益》,《社会学研究》2009年第4期;
32.“社会建设的情感维度——从社群主义的观点看”,《南京社会科学》2011年第1期;人大複印资料《社会学》2011年第5期全文转载;
33.“从同情到尊敬——中国政治文化与公共情感的变迁”,《探索与争鸣》2011年第9期;
34.“‘体制性迟钝’催生‘怨恨式批评’”,《人民论坛》2011年第6期下;
35.“城市隐喻与发展策略”,《学海》2011年第5期。
36、“‘中国体验’的意义和价值”,《学习与探索》2012年第3期;
37、“‘门户私计’的社会逻辑——从孙本文有关门阀的论述讲起”,《南京大学学报》2012年第6期;人大複印资料《社会学》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5期摘录;再刊于《中国研究》2012年春季卷;
38、“情感的社会学意义”,《山东社会科学》2013年第3期;
39、“增长机器与辉煌景观——从隐喻的角度反思中国城市发展”,《21世纪东亚社会学》第5号;
40、“网际网路时代的社会性”,《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4年第2期;

科研项目

1、80年代以来国外社会学理论新进展评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98年,主持人。
2、从自我技术看儒家伦理的早期嬗变,中流-喜玛拉雅文教学术奖助金,2003年,主持人。
3、西方社会学中有关风险的理论,南京大学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研究基地项目,2004年,主持人。
4、情感社会学新进展评析,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005年,主持人。
5、西方社会建设理论的历史沿革,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社会建设理论的比较研究”子课题,2005年,主持人。
6.《真正的穷人》译介,上海都市文化E-研究院,2008年,支持人。
7.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西方社会学理论评析》,中宣部,2008年,课题组主要成员。
8.江苏省十二五文化建设发展对策研究,江苏省发改委,2009,支持人。
9.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体验,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项目,2011年,主持人。

获奖情况

2000年,《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获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1年,《格奥尔格·齐美尔:现代性的诊断》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003年,《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被评为南京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2004年,《社会学的修辞》获南京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004年,作为“社会学套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实践”的主要完成人,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
2005年,作为“社会学套用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模式与实践”的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008年,《走出现代性——当代西方社会学理论的重新定向》,获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2009年,《怨恨与承认——一种社会学的探索》获中国社会学会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
2011年,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层次;
2013年,入选江苏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二层次;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