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汉江师範学院

(2020-01-16 05:51:13) 百科
汉江师範学院

汉江师範学院

汉江师範学院(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位于有“中国汽车城”之称的湖北省十堰市,是1978年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以教师教育为主,涵盖文、理、工、管等学科的全日制省属普通本科院校。

汉江师範学院,其前身可追溯至创立于1904年的郧阳府师範学堂,文脉可以追溯到明朝嘉靖年间的郧山书院。学校1975年开始设立大专班,1977年为华中师範学院郧阳分院,1978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郧阳师範专科学校,1993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更名为郧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2016年3月22日,教育部致函湖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同意原郧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汉江师範学院。

截至2016年12月,有十堰、丹江两个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094亩。设有11个教学系,9个本科专业,42个专科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1000人,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基本介绍

  • 所属地区:中国 湖北 十堰
  • 主管部门:湖北省人民政府
  • 学校官网:http://zhuanti.10yan.com/html/wmcjwsz/yysfgdzkxx.html
  • 中文名:汉江师範学院
  • 英文名: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 简称:汉师
  • 创办时间:1904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师範类
  • 属性: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
  • 现任校长:杨鲜兰 
  • 知名校友:杨献珍、欧阳友权、周照群、陶德斌、胡安梅、邹壬申
  • 校训:立德、启智、修能、笃行
  • 主要院系:中文系、外语系、教育系、教育二系、计算机科学系等
  • 学校地址:十堰市茅箭区北京南路18号
  • 学校代码:10518
  • 主要奖项: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
    湖北省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
    全国语言文字规範化示範校

历史沿革

  • 郧山书院时期(1904年以前)
明朝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郧阳巡抚于湛在府署东北所建的“郧山书院”(已淹没),礼部侍郎马理为之作《郧山书院记》,郧阳知府徐桂亦作有《郧山书院尊经堂记》,表彰于湛之功德,赞为“大雅之政”。万曆十四年(1586年)知府沈鈇增修。
十堰校区北京路正门十堰校区北京路正门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守道鲁之裕因书院坍塌而重建之;
清乾隆十三年(1748)知府张世芳重修,四十七年知府曾恆德再修;嘉庆二年(1797)东西斋舍多有倾圮,知府王正常补葺,改名“龙门书院”;道光二年(1822年),皇帝下圣旨拨付郧山书院办学经费,次年学政杨怿曾将书院从府署东北移至移建于旧通判署址(今郧县城关镇),后知府李羲文修理讲堂学舍;鹹丰九年(1859年)知府李宗涛又重修;由于地势低佳,不适宜办学,同治八年(1869年),知府金达迁郧山书院至郧阳城北三元宫(今郧山中学校址),并作《移建郧山书院记》,后来的郧阳府师範学堂、郧山中学、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郧阳中学校址均在此处。
  • 前师範时期(1904—1954)
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根据两湖总督通令,各州、府、县书院一律改为中学堂或师範学堂旨意,郧山书院更名为“郧阳府师範学堂”,生源来自郧阳府属各县秀才和优秀的童生,民国初年郧阳府属各县的初等、高等国小堂教师,大多是“郧阳府师範学堂”的毕业生。
民国元年(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宣布废除忠君、尊孔、读经,改革学制、修订课程,推进社会教育。他改中学堂为中学校,学堂监督改称校长,“郧阳府师範学堂”因而易名“郧山中学”,学制四年,着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理论家、教育家杨献珍于1913-1915年在这里求学。
民国十一年(1922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学校系统改革令》,实行新学制,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第十一中学”。
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易名为湖北省立初级中学,设简易师範班。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增设中师班。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全省中学联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联合中学郧阳分校”,含高中、国中、师範三部分,校址一度迁至郧阳府学宫大成殿(今郧县城关镇西岭街郧阳汽车改装厂内,即将淹没)。学校接纳来自山东、武汉、襄阳等沦陷区流亡师生数千人,办学规模一度达到2400人,居全省之冠。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经房县籍省参议员段锡三提议师範部搬到房县,拟抗战胜利后搬回郧阳专区。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3月,郧阳联中一分为三,即省立第八女高、省立郧县初级中学和省立房县乡村师範学校。同年9月,郧县原址新组建省立郧县简师,丁裕超任校长。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省立郧县简师併入,改为八师分部。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鑒于八师房县本部与郧县分部相距300余里不便管理,宜昌地区已无师範,八师房县本部改名为湖北省第六师範学校,抗战胜利后迁往宜昌。同年6月在郧县的八师分部扩建为湖北省立第八师範学校,属于中师。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省立八师由三皇庙迁到城内察院街,后又改名省立郧县师範学校。郧县解放前夕,学校曾被迫先后迁往均县、襄阳、公安县。
全国解放后,经省政府批准,留校师生又从公安县等地迁回郧县。
1950年3月28日,省教育厅通知郧阳专署,批准成立“湖北省立郧阳联合中学”,郧阳联合中学内设中学部、师範部和师训部,还办有附属国小,王少白任校长,吴逢亮任师範部主任。师範部即郧阳师範学校的初创阶段。
  • 师範时期(1954-1976)
1954年秋,为适应教育事业发展需要,经省教育厅批示,郧阳联合中学分为郧阳中学和郧阳师範学校,师範部从郧阳联中分出,单独建校,校名为湖北省郧阳师範学校,迁至郧县老城朗日郧阳府衙(已淹没)为校舍。
1956年前后,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颁布试行了《师範学校规程》和《师範学校教育实习法》,颁发了《师範学校教学计画》,编写出版了师範学校各科教学大纲和教材。
1958年,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上马,学校后靠,迁至郧阳中学(三元宫)东侧,是为第2次搬迁。
1967年,因修建丹江口水库,郧阳师範老校址被全部淹没,经郧阳地区同意,郧阳师範学校迁到十堰市白浪公社马路大队,是为第3次搬迁。
1970年,为支持第二汽车製造厂建设,学校服从上级安排,将整个校区转给铸造二厂,并经过认真选址并报地区同意,新的校址选在了郧县城东四公里杨溪公社红旗大队的香炉洼,是为第4次搬迁。
1975年9月,学校在中文、数学两个专业开设“高师班”。
  • 高专时期(1977-2016.3)
1977年,国家恢复了高考,湖北省政府批准,郧阳师範学校改为华中师範学院郧阳分院,开始招收三年制大专生,开办中文、英语、数学、物理、化学5个专业。
1978年12月28日,国务院批准在华中师範郧阳分院的基础上成立郧阳师範专科学校,学制三年。
1979年6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从郧县搬迁至丹江口市东北郊七华里的金岗山为校址。
1980年元月,丹江口新校基建工作全面铺开,1981年至1983年暑假,各专业陆续从郧县迁到丹江口新校址,郧阳师範专科学校完成了历史上的第5次搬迁。
1982年省教育厅对师範专科学校的专业结构设定进行调整,郧阳师专被确定为文科为主的学校,停止了物理、化学两个专业的招生。
1983年经教育厅批准,增设政史专业,同时开办干部专修科、教师进修班和成人函授教育,生源以郧阳、十堰、神农架为主,面向全省招生。
1985年9月,物理、化学专业恢复招生。
1987年,学校成立成人教育处。
1989年,在郧西、郧县、房县、丹江口市15所中学建立实习基地。
1993年6月2日,经原国家教委批准,郧阳师範专科学更名为“郧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增设套用电子技术、化工工艺和体育教育专业。
1997年,学校开设本科班,校园规模全面扩大,办学层次、师生数量及招生省份增加,先后开办了会计、电子计算机套用与维护等专业。
2005年,学校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人才工作水平评估,获优秀等级。同年,十堰市委、市政府决定对学校进行整体扩建,省政府原则同意扩建方案,新校区建设正式启动。
2008年,学校召开了十堰市大学生顶岗实习研讨会,按教育部要求进行教学模式改革,非师範专业改为2+1”模式,师範专业改为“2.5+0.5”模式。
2009年秋季,十堰新校区正式启用。
2010年10月,学校办学主体迁入十堰城区。
2011年,学校报请省教育厅批准,在丹江校区开办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业,并利用暑期为竹山县幼稚园园长和教师开展职后培训。
2015年9月,郧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申报新设为汉江师範学院,并接受考察。
  • 本科时期(2016.03-至今)
2016年3月22日,国家教育部批准同意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更名为汉江师範学院。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截至2016年12月,专任教师640人,兼职教师170人,其中高级职称220余人,研究生220余人,“双师型”教师286人,全国优秀教师和湖北名师各1人,湖北省优秀教师4人。聘有华中师範大学、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100余位知名学者、博导为客座教授,聘请有7名外籍专家常年在校任教。
全国优秀教师(1人):龙德清
湖北省名师(1人):王进
湖北省优秀教师(4人):喻斌、罗远芳、孟宪杰、李晓燕
国家级、省级专家名单:郑格予、张昌斌、杨立志、杨洪林、杨立志、龚举善、周天宏、潘世东、陈俊、杨华山、孙勇、徐玉华
楚天技能名师名单:杨前明、李厚贵、张苏、戴志远、曾科、叶付仁、陈少华、徐爱华、张志锋、陈默、许文海、曾春、陈尚文、殷嘉新
省级教学团队(专科):语文教育(负责人:程明安)、物理教育(负责人:陈俊)

院系设定

截至2016年12月,设有中文、外语、旅游与管理、数学与财经、汽车与电子工程、生物化学与环境工程、艺术、计算机科学、教育、体育、教育二系11个教学系,9个本科专业,42个专科专业,形成了以人文学科、社会学科、理学为主干的学科体系,以及以教师教育专业为基础、非教师教育专业协调发展的发展格局。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11000人,面向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招生。
院系设定
序号
系(部)
专科名称
本科名称
1
中文系
语文教育、文秘、新闻采编与製作
汉语言文学
2
外语系
旅游英语、英语教育、 商务英语、套用日语
英语
3
旅游与管理系
历史教育、旅游管理、法律事务、酒店管理
-
4
数学与财经系
数学教育、会计、市场行销、物流管理、投资与理财
数学与套用数学
5
汽车与电子工程系
物理教育、套用电子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通信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汽车电子技术
-
6
生物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化学教育、生物教育、科学教育、套用化工技术、生物技术及套用、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7
计算机科学系
计算机套用技术、计算机网路技术、电子商务、图形图像製作、动漫设计与製作、物联网套用技术
-
8
教育系
初等教育、学前教育、现代教育技术、心理谘询
国小教育
9
艺术系
音乐教育、美术教育、装潢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技术、建筑工程技术
-
10
体育系
体育教育、社会体育
-
11
教育二系
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
-
12
思政课部
-
-
以上参考:

教学建设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拥有校内6个教学实验教学中心(实训基地),109个实验(实训)室,校外实训基地152个,建有集教学、科研和实习实训于一体的附属示範幼稚园1所。有央财支持重点专业、央财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各2个(专科),承担教育部、财政部“国培计画”农村幼儿教师培训子项目3个(专科),农村国小骨干教师置换培训子项目1个(专科);湖北省高校实习实训基地1个(专科),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2个(专科),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画项目2个(专科);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各1个(专科),湖北省重点专业7个(专科);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2门(专科),省级精品课程11门(专科),校级精品课程68门(专科),省级教学成果奖10项(专科)。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重点专业(专科):学前教育、旅游管理
中央财政支持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专科):计算机软体与套用技术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
湖北省高校实习实训基地(专科):湖北武当山太极湖发展集团实习实训基地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专科):新闻采编与製作实训基地、电工电子与自动化技术实训基地
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画项目(专科):旅游管理、套用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方向)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专科):语文教育
湖北省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专科):商务英语
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专科):学前教育原理、教师语言
湖北省重点专业(专科):
序号
专业名称
负责人
所在系
1
套用电子技术
王安福
汽车与电子工程系
2
新闻采编与製作
叶艳芳
中文系
3
计算机套用技术
曹大有
计算机科学系
4
套用化工技术
李业梅
生物化学与环境工程系
5
商务英语
陈梅
外语系
6
会计
盛爱辉
数学与财经系
7
旅游管理
孙恆、朱艳梅
旅游与管理系
湖北省精品课程(专科):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所在系
1
中国古代文学史
喻斌
中文系
2
大学物理
王绍明
汽车与电子工程系
3
现代汉语
王进
中文系
4
古代汉语
程明安
中文系
5
武当文化概论
杨立志
旅游与管理系
6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杨华山
思政课部
7
教育学
郑传芹
教育系
8
综合英语
李晓燕
外语系
9
基础写作
周进芳
中文系
10
商务英语精读
蒲轶琼
外语系
11
国小活动综合设计
李晓军
教育系
校级精品课程(专科):
序号
课程名称
负责人
所在系
1
心理学
曾跃霞
教育系
2
教师口语
江尚权
中文系
3
英语阅读
李光群
外语系
4
英语听力
计道宏
外语系
5
模拟电子技术
王安福
汽电系
6
植物学
王锋尖
生化系
7
计算机基础
李岱
计科系
8
C语言程式设计
方斌
计科系
9
JAVA语言
曹大有
计科系
10
素描
祁丽
艺术系
11
声乐
熊金波
艺术系
12
新闻摄影
聂在垠
中文系
13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宋晶
旅管系
14
现当代文学
周进芳曹赟
中文系
15
税务会计
邢东菊
数学系
16
高等几何
谢承蓉
数学系
17
武当武术
刘代荣
体育系
18
现代教育技术
刘传勇
教育系
19
电磁学
王国强
汽电系
20
物理化学
刘光东
化学系
21
中国现代史
徐成发
旅管系
22
英语语法
彭家玉
外语系
23
大学英语
明安云
外语系
24
电子商务基础
王俊杰
数学系
25
英美文学
陈梅
外语系
26
工业分析
刘传银
生化系
27
计算机网路
何统洲
汽电系
28
版画
黄新霞
艺术系
29
文学概论
龚举善
中文系
30
新闻採访与写作
赵铭义
中文系
31
有机化学
唐传球
生化系
32
VFP资料库管理及套用
方斌
计科系
33
住宅设计
石永松
艺术系
34
中国画技法
刘釺纡
艺术系
35
数学分析
邓乐斌
数学系
36
机率论与数理统计
徐玉华
数学系
37
力学
王绍明
汽电系
38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孟宪杰
思政课部
39
中国古代史
王洪军
旅管系
40
工程製图
周鹏
汽电系
41
电工技术
石义杰
汽电系
42
综合日语
严桂林
外语系
43
中级会计
柯丽
数学系
44
市场行销
高国盛
数学系
45
普通生物
向波
生化系
46
大学语文
赵华
中文系
47
班级管理
李江
教育系
48
教学系统设计
刘薇
教育系
49
钢琴
向磊
艺术系
50
秘书实务
柯昌盛
中文系
51
外贸函电及写作
田薇
外语系
5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刘源
旅管系
53
仓储管理
吴春涛
数学系
54
学前卫生学
周勤慧
教育系
55
FLASH动画製作
朱琳
计科系
56
无机化学
李业梅
生化系
57
环境监测
李莉
生化系
58
合唱指挥
许凤蓉
艺术系
59
国小语文教学法
王进、谢忠凤
中文系、教育系
60
食用菌栽培技术
王锋尖
生化系
61
花卉栽培技术
柯尊伟
生化系
62
消费者行为分析与决策
李文璟
数学系
63
高等代数
袁力
数学系
64
中小企业会计模拟实训
盛爱辉
数学系
65
体育舞蹈
王学农
体育系
66
国小英语教师职业技能
刘金锭
外语系
67
中国小思想品德教学法
赵启平
旅游与管理系
68
电气控制与PLC套用
沈飞
汽电系
  • 教学成果
序号
获奖者
成果名称
奖项名称
授奖单位
获奖时间
1
陈俊、郑传芹
李晓军、柯昌盛
张炳
“职前职后一体化”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2013年第七届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3/03
2
潘世东、王道国
《汉水文化概论》
2013年第七届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3/03
3
郝文华、陈洁
金克中、付开平
《汉字识字教学基础教程》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13/03
4
杨立志、宋晶
王道国、廖兆光
张全晓
《武当文化概论》课程开发
与教材建设
2009年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9/11
5
谢忠凤、刘文菊
童肇勤
师範院校《教师口语》教学新探
——《教师口语》与《大学语文》的整合与最佳化
2001年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三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2001/09
6
喻斌
古代文学全方位散点教学法
1997年湖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1997/09
7
赵昌成
高等代数中矩阵初等变换的教学
1993年湖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三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1993/11
8
陈大文
“法学概论”教学与普法教育有机结合的探索
湖北省人民政府
1993/11
9
郑格予
数学的探测性思想方法
1989年湖北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湖北省人民政府
1989/09
10
刘慧琪
《中学历史教学法》教学研究
湖北省人民政府
1989/09
以上参考: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16年4月,学校有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1个,十堰市科技创新团队1个,4个校级科技创新团队。
湖北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汉水文化研究基地
省级科研机构:湖北省武当文化研究会
十堰市科技创新团队:珍稀药用植物繁育创新团队
校级科技创新团队:武当文化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汉水与十堰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套用化学与生物技术研究中心、套用物理学科研究中心、学前教育研究中心

科研成果

2010年至2016年,学校教师公开发表论文2170篇,其中被SCI、EI、CPCI收录76篇;出版学术专着、教材102部,研究成果获省、市政府奖励69项,获国家、省、市(厅)级立项教科研课题109项,省科技厅重大科技成果鉴定4项,授权专利10项;获湖北省科研成果三等奖4项,十堰市科研成果奖72项。

学术资源

  •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4月,汉江师範学院(原郧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属湖北省教育厅管理;馆藏纸质图书近125万册,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路服务体系。
  • 学术期刊
《郧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郧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设有武当文化研究、汉水文化研究、基础理论研究、教育教学研究、实践与套用研究、编辑出版研究、法学研究、政治经济研究等栏目;已出版发行150多期,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职高专十佳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

文化传统

学校标识

  • 校训
校训:立德、启智、修能、笃行
校训校训
立德,为树立德行,语出《左传·襄公二十四年》:“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
启智,为开发智慧,语出《六韬》:“心以启智,智以启财,财以启众,众以启贤”;
修能,为培养能力,语出《离骚》:“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
笃行,为努力实践,语出《礼记·中庸》:“明辨之,笃行之”;
综合起来,意思是树立高尚的品德,积极开发智慧,认真培养能力,努力付诸实践。
  • 校名
汉江师範学院校名採用毛泽东书法字型集字而成,风格豪放酣畅,苍劲有力,底蕴丰厚,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品位。
校名校名
  • 校徽
汉江师範学院校徽以蓝白两色为基调。外沿部分由毛泽东书法字型“汉江师範学院”和学校英文全称“H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构成。中心部分由“汉江”和“师院”两词的首字母“H”、“S”变形而来,分别为两片船帆与蜿蜒流淌的汉江的抽象图案,寓意着莘莘学子在这里扬帆启航,开始人生的新起点;“1904”标明学校前身“湖北郧阳府师範学堂”创办于1904年。整个校徽构图简洁、形象鲜明、寓意丰富。
汉江师範学院校徽汉江师範学院校徽

社团文化

截至2016年4月,汉江师範学院有沧岳史学社、棋艺协会、楚韵汉服社、书画学会、环境保护协会、科技协会、空手道社团、职业生涯发展协会、读书协会、Ace魔术社、演讲协会等社团。

学校领导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纪光录
党委副书记、院长:杨鲜兰
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周进芳
副校长:潘世东
党委委员、副校长:陈 俊
党委委员、副校长:席实文
党委委员、副校长:于全收
党委委员、工会主席:孙丽平
党委委员、副校级干部:章 平

历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名称及起讫年月
姓名
职务
任职时间
湖北省郧阳师範学校
1954.秋—1977.秋
王香山
(郧阳联中)总支书记
1954.秋—1958.04
张化南
校长
1955.07—1958.04
支部书记
1958.04—1958.08
李伯达
支部书记
1960.09—1977.01
校长
1960.09—1973.04
革委会主任
1973.04—1978.11
吴锡纲
党委副书记
(主持工作)
1977.01—1977.秋
华中师範学院郧阳分院
1977.秋—1978.12
1977.秋—1978.11
杨文坊
党委第一副书记、院长
1978.11—1978.12
郧阳师範专科学校
1978.12—1993.06
校长
1978.12—1979.10
党委书记
1979.10—1988.09
孙锡铭
校长
1979.10—1984.12
张汉昌
校长
1984.12—1993.06
申安基
党委书记
1988.09—1993.06
郧阳师範高等专科学校
1993.06—2016.03
1993.06—1994.01
张汉昌
校长
1993.06—1996.11
张万锋
党委书记
1994.01—2000.01
李生德
校长
1996.11—2005.01
邹守达
党委书记
2000.07—2005.01
杨立志
校长
2005.01—2009.10
喻斌
党委书记
2005.01—2010.04
校长
2010.04—2016.02
杨郧生
党委书记
2010.04—2014.05
纪光录
党委书记
2014.05—2016.03
以上参考: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