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家富贵,不着意思,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
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基本介绍
- 作品名称:围炉夜话·富贵无以动-忠孝记心间
- 创作年代:明清时期
- 文学体裁:散文
- 作者:王永彬
简介
《围炉夜话》,是明清时期着名的文学品评着作,对于当时以及以前的文坛掌故,人、事、文章等分段作评价议论。这本书是作者王永彬“于清·鹹丰甲寅二月,于桥西馆”的 “一经堂完成的。作者虚拟了一个冬日拥着火炉,至交好友畅谈文艺的情境,使本书语言亲切、自然、易读,并由于其独到见解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围炉夜话》分为221则,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读书、安贫乐道、教子、忠孝、勤俭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 “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与《菜根谭》、《小窗幽记》并称处世三大奇书。
原文
自家富贵,不着意思,人家富贵,不着眼里,此是何等胸襟。
古人忠孝,不离心头,今人忠孝,不离口头,此是何等志量。
译文
自己大富大贵后,不刻意放在心里到处炫耀,别人大富大贵后,不看在眼里就生出嫉妒之心,这是多幺宽阔的胸怀;古代的人奉行忠孝之义,发自内心而表现在行动上,当今的人讲到忠孝,也时常对忠孝行为赞不离口,这是何等高尚的气量。
评说
评价人的标準是什幺?不是他的社会地位,也不是他的钱财数量,而是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所以,何必骄傲自己的富贵,眼红他人的阔气呢?真正能触动人心的,应该是人格的魅力。古人有“怀桔”的典故。后人有“行虽不及,心嚮往之”,都是值得我们学习推崇的。
创作背景
《围炉夜话》正如其名,疲倦地送走喧嚣的白昼,炉边围坐,会顿感世界原来是这样的宁静。在如此宁静而温暖的氛围下,白昼里浊浊红尘蹇塞的种种烦闷,会不自觉地升华为对生活、对生命的洞然。
围炉夜话

夜是这样的美妙,更何况围坐在暖暖的炉边呢?静夜炉边独坐,品味清朝王永彬先生的《围炉夜话》,体味作者以平淡而优美的话语,娓娓叙出的琐碎的生活中做人的道理,就如炎夏饮一杯清凉的酸梅汤,令人神清气爽,茅塞顿开。
作者简介
王永彬,字宜山,人称宜山先生,王氏后人称其宜山公, 一生经历了乾隆、嘉庆、道光、鹹丰、同治五个王朝。生于乾隆壬子年正月二十三亥时,卒于同治己巳年正月二十五巳时,享年七十有八。
主要作品
王永彬一生治学甚广,勤于着述,同治五年《枝江县誌》记其《孝经衬解》一部,光绪《荆州府志》记其《帝统年表》、《围炉夜话》、《格言集句》三部。中国国家图书馆“古籍馆普通古籍阅览室”的藏书目录中记其《历代帝统年表》一卷、《先正格言集句》一卷、《朱子治家格言》一卷、《六书辨略》一卷、《音义辨略》一卷、《禊帖集字楹联》一卷、《孝经衬解》一卷、《围炉夜话》一卷,合称《桥西山馆杂着八种》。另有《讲学录》、《说古韵言》、《桥西馆诗文杂着》、《独柱山房诗文襟着》、《髒腹病药夫》等。
清同治《枝江县誌》收录其《秋暮自城归石门村途中偶成》、《花溪即景》等诗三首;同治《远安县誌》收录其《同友人游青溪》诗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