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紫茉莉,中药名。为紫茉莉科植物喜马拉雅紫茉莉Oxybaphus himalaicus Edgew.的根。分布于陕西、甘肃、云南、四川、西藏。具有温阳利水之功效。用于阳虚水肿,阳痿,淋证。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喜马拉雅紫茉莉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中央种子目
- 科:紫茉莉科
- 属:山紫茉莉属
- 种:喜马拉雅紫茉莉
- 分布区域:陕西、甘肃、云南、四川、西藏
- 採集时间:秋、冬季採挖
- 用量:内服:煎汤,3-9g
- 毒性:无毒
入药部位
根。
性味
味甘、微辛,性微温。
归经
归脾、肾经。
功效
温阳利水。
主治
用于阳虚水肿,阳痿,淋证。
相关配伍
1、治扁桃腺炎:紫茉莉根捣烂,取汁滴咽喉患处。
2、治下半身寒气病,黄水病及子宫病:巴朱20g,黄精30g,蒺藜80g。以上三味混合,粉碎成粗粉。每次服2.5-3g,煎汤服,每日3次。(《藏医金方集锦》)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
採集加工
秋、冬季採挖,洗净,除去鬚根,趁鲜剥去外皮或不去外皮,横切或纵切成块,晒乾。
形态特性
喜马拉雅紫茉莉又名:东亚紫茉莉,猪婆蔓。茎斜升,长60-120厘米,圆柱形,密生粘腺毛。叶片卵形或卵状心形,长5-7.5厘米,宽3.8-6.3厘米,顶端急尖,基部圆形或心形,具短缘毛;叶柄长1.3-2.5厘米。疏鬆圆锥花序,具长花序梗,花单生总苞内;总苞钟状,长6毫米,5齿裂,密被粘腺毛;花被玫瑰色,裂片开展,具褶;雄蕊4,内藏。果实椭圆体状或卵球形,长8毫米,粗糙,黑色。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700-3300m的山坡路旁或草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云南、四川、西藏。
药材性状
根圆柱形,常横切或纵切成大小不规则块片。横切者类圆柱状或圆片状,直径达4cm,栓皮表面棕褐色,有纵沟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支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横切面灰白色,有凹凸不平的同心环纹,纵剖面有纵条纹。粉性。气微,味辛,嚼之有刺喉感。
药理作用
1、抗生育作用。
2、致癌,本品含有致癌活性物质。
现代套用
用于肾疼浮肿、腰痛、关节痛、下腹痛和膀胱结石等症。
相关论述
《西藏常用中草药》:“补益脾肾,利水。主治肾炎水肿,淋病等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