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茉莉子,中药名。为紫茉莉科植物紫茉莉Mirabilis jalapa L.的果实。分布于全国各地。具有清热化斑,利湿解毒之功效。用于面生斑痣,脓疱疮。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紫茉莉子
- 别称:白粉果、土山柰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 纲:双子叶植物纲
- 目:中央种子目
- 科:紫茉莉科
- 属:紫茉莉属
- 种:紫茉莉
- 分布区域:全国各地
- 採收时间:9-10月
- 用量:外用:适量
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甘,性微寒。
归经
归肺、胃经。
功效
清热化斑,利湿解毒。
主治
面生斑痣,脓疱疮。
相关配伍
治葡萄疮(皮肤起黄水泡,溃破流黄水):紫茉莉果实内粉末,调冷水涂抹。(《福建中草药》)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去外壳研末搽;或煎水洗。
炮製
一、採集加工
9-10月果实成熟时採收,除去杂质,晒乾。
二、炮製方法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晒乾。
形态特徵
紫茉莉,又名苦丁香、野丁香、丁香花、白丁香花、胭脂花、粉团花、状元红、野茉莉、粉豆花、水粉子花、长春花、夜娇娇、夜晚花、粉豆子、状元花、水粉花、洗澡花。一年生草本,高可达1米。根肥粗,倒圆锥形,黑色或黑褐色。茎直立,圆柱形,多分枝,无毛或疏生细柔毛,节稍膨大。叶片卵形或卵状三角形,长3-15厘米,宽2-9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全缘,两面均无毛,脉隆起;叶柄长1-4厘米,上部叶几无柄。花常数朵簇生枝端;花梗长1-2毫米;总苞钟形,长约1厘米,5裂,裂片三角状卵形,顶端渐尖,无毛,具脉纹,果时宿存;花被紫红色、黄色、白色或杂色,高脚碟状,筒部长2-6厘米,檐部直径2.5-3厘米,5浅裂;花午后开放,有香气,次日午前凋萎;雄蕊5,花丝细长,常伸出花外,花葯球形;花柱单生,线形,伸出花外,柱头头状。瘦果球形,直径5-8毫米,革质,黑色,表面具皱纹;种子胚乳白粉质。花期6-10月,果期8-11月。
生长环境
生于水沟边、房前屋后墙脚下或庭园中,常栽培。分布于全国各地。
性状鉴别
果实呈卵圆形,长5-8mm,直径5-8mm。表面黑色,有5条明显棱脊,布满点状突起;内表面较光滑,棱脊明显。顶端有花柱基痕,基部有果柄痕。质硬。种子黄棕色,胚乳较发达,白色粉质。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
2、避孕作用。
3、泻下作用。
相关论述
1、《纲目拾遗》:“可去面上癍痣粉刺。”
2、《福建药物志》:“治脓疱疮。”
附注
种子有泻下作用,孕妇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