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力,指扭转物体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力。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扭力
- 外文名:torsion
- 拼音:nǐu lì
- 解释:扭转物体使物体产生形变的力
基本概念
扭力,使材料产生扭转变形时所施加的力距,单位N·m。在测材料的扭转刚度或扭转模量等力学量时,在以扭转方式测材料动态力学性能时,都需对试样施加扭力。特别在动态力学的许多测量仪器上,因为比较容易实现自由振荡或强迫振荡的扭力施加形式,所以採用是比较广泛的。如扭摆分析仪、扭辫分析仪、旋转流变仪等对试样都是施加的扭力。
所谓“扭力”就是物体受到一个与物体转动方向的切向力作用时产生的力矩,常用扭力扳手来计量,单位是牛顿·米。常见的受扭力作用的物体有,螺桿螺母副传动轴等等。
所谓的「扭力」在物理学上应称为「扭矩」、[转动力矩],因为以讹传讹的结果,大家都说成「扭力」,也就从此流传下来,为导正视听。扭矩的观念从国小时候的「槓桿原理」就说明过了,定义是「垂直方向的力乘上与旋转中心的距离」,公制单位为牛顿-米(N-m),除以重力加速度9.8m/sec2之后,单位可换算成国人熟悉的公斤-米(kg-m)。英制单位则 为磅-呎(lb-ft),在美国车的型录上较为常见,若要转换成公制,只要将lb-ft的数字除以7.22即可。
词语解释
词目:扭力
拼音: niǔ lì
注音: ㄋㄧㄨˇ ㄌㄧˋ
英文:twisting force
词义:物理学名词。使物体发生扭转形变的力。
例句:徐迟 《哥德巴赫猜想·地质之光》:“难道指的只是自然界的各种应力--压力、张力、扭力造成 亚洲 大陆的各种形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