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事典特辑4:日本武士战争史》简介:对于一名武士而言,其本职工作便是战争。战争推进着整个武士阶级的崛起和发展,最终使武士成为了日本的统治者。这部《日本武士战争史》以正文章节对日本武士历史上的重大会战进行分析探讨,并以大事记形式对历史背景的发展进行详尽叙述,使全书内容能够形成一部完整的日本武士历史,同时着重突出不同时期武士所採用的不同战争艺术,各大会战的过程以及将领指挥得失。本书力求通过对政治、战略以及战术三方面的分析考量,从客观角度分析被大量文学作品忽略的日本古代战争艺术,以达成重新为世人所认知的目的。
基本介绍
- 外文名:The Decisive Battles Of Samurai Japan and Their Influence Upon Histroy
- 书名:战争事典特辑4:日本武士战争史
- 作者:王子午
- 出版社:中国长安出版社
- 页数:251页
- 开本:16
- 类型:人文社科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510707520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横跨七个世纪,纵览政治、战略及战术,一部完整的日本武士历史。隽永文字,一气呵成。本书以时间为序,历数日本武士历史上的重大会战,包括12世纪爆发的源平合战、一之谷会战、坛之浦海战,13世纪的文永·弘安战役,16世纪的长蓧会战、石山本愿寺的围攻,17世纪的关原会战、琉球远征以及19世纪的攘夷战争、四境战争。
20万字严谨考证,忠实还原各重大会战始末,深入解读转折性事件。採用正文+大事记的写作手法,在描绘战争主题的同时,完整拉开时代变迁的宏幅画卷。
从军事角度客观展现日本古代战争艺术,评析将领指挥得失,褪去文学渲染的浮色,摒弃小说传奇的虚华,资深古战史研究家王子午先生积澱多年的专业之作。
20万字严谨考证,忠实还原各重大会战始末,深入解读转折性事件。採用正文+大事记的写作手法,在描绘战争主题的同时,完整拉开时代变迁的宏幅画卷。
从军事角度客观展现日本古代战争艺术,评析将领指挥得失,褪去文学渲染的浮色,摒弃小说传奇的虚华,资深古战史研究家王子午先生积澱多年的专业之作。
作者简介
王子午,男,1987年生于天津。长期从事于军事历史类书籍、文章的写作和研究。曾担任广西柳州《战舰》杂誌社执行主编,曾出版有《日本海军重巡洋舰》、《日本海军轻巡洋舰》、《世界航空母舰全览》等作品,同时也曾于杂誌平台发表有《希波战争中的海上战斗》等数十篇文章。
专业推荐
媒体推荐
若想了解日本,必先了解武士,而王子午先生这本《日本武士战争史》是近年来关于日本武士历史极为难得的佳作,本书立意高远、视野开阔、文笔优美、叙事流畅,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日本武士时代的时光之门,让我们能够聆听源平合战的铿锵号角,感受关原决战的恢弘壮阔,作者作为资深的军事作者和古代战史研究家,更从独特的视角对日本武士的战略战术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独到见解,令人获得耳目—新的认知享受。
——丛丕,《战舰》杂誌社主编
中国与日本有着近千年的纠葛,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今天,有多少中国人真正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呢?
《日本武士战争史》将会让您知道什幺是真正的日本武士战争!
——宋毅,上海作协会员,资深军史作家
——丛丕,《战舰》杂誌社主编
中国与日本有着近千年的纠葛,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今天,有多少中国人真正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呢?
《日本武士战争史》将会让您知道什幺是真正的日本武士战争!
——宋毅,上海作协会员,资深军史作家
名人推荐
纵观人类数千年的战争史,恐怕找不出与日本中古时代的武士阶层具有相同特质的军事集团,这些最初以武艺谋略侍奉主君的职业军人在漫长的历史中逐渐成为东瀛大地的主宰,主导了自鎌仓时代以来近千年的日本历史,时至今日武士的文化、道德观、行为準则仍然深深影响着日本现代国家的性格,若想了解日本,必先了解武士,而王子午先生这本《日本武士战争史》是近年来关于日本武士历史极为难得的佳作,本书立意高远、视野开阔、文笔优美、叙事流畅,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日本武士时代的时光之门,让我们能够聆听源平合战的铿锵号角,感受关原决战的恢弘壮阔,作者作为资深的军事作者和古代战史研究家,更从独特的视角对日本武士的战略战术进行深入剖析,提出独到见解,令人获得耳目一新的认知享受。
——丛丕,《战舰》杂誌社主编
中国与日本有着近千年的纠葛,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今天,有多少中国人真正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呢?本书,将会让您知道什幺是真正的日本武士战争!
——宋毅,上海作协会员,资深历史作家
——丛丕,《战舰》杂誌社主编
中国与日本有着近千年的纠葛,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今天,有多少中国人真正了解日本这个国家的历史呢?本书,将会让您知道什幺是真正的日本武士战争!
——宋毅,上海作协会员,资深历史作家
图书目录
前言
大事记一:武士阶级的崛起
第一章:一之谷会战与坛之浦海战
大事记二:幕府政治的建立
第二章:文永·弘安战役
大事记三:从鎌仓幕府的瓦解到战国时代的开始
第三章:石山本愿寺的围攻与长筱会战
大事记四:日本的再统一
第四章:文禄·庆长之役
第五章:关原会战
大事记五:江户的和平
第六章:琉球远征
大事记六:从锁国到开国
第七章:攘夷战争与四境战争
回顾与省思:通向现代国家之路
大事记一:武士阶级的崛起
第一章:一之谷会战与坛之浦海战
大事记二:幕府政治的建立
第二章:文永·弘安战役
大事记三:从鎌仓幕府的瓦解到战国时代的开始
第三章:石山本愿寺的围攻与长筱会战
大事记四:日本的再统一
第四章:文禄·庆长之役
第五章:关原会战
大事记五:江户的和平
第六章:琉球远征
大事记六:从锁国到开国
第七章:攘夷战争与四境战争
回顾与省思:通向现代国家之路
序言
前言
对于一名武士而言,其本职工作便是战争。战争推进着整个武士阶级的崛起和发展,最终使武士成为了日本的统治者。当我在为一些文化、历史小说等书籍引入那段历史,并试图开始深入研究武士的战争艺术之时,却发现在中文甚至世界範围之内都没有那样一部能够详细描述武士战史的着作,甚至没有任何一场会战能够逃脱文学创作的歪曲而为中文世界所知,于是我决定来填补这一空白。
这部《日本武士战争史》在结构上效法约翰·富勒所着《西洋世界军事史》一书,以正文章节对日本武士历史上的重大会战进行分析探讨,并以大事记形式对历史背景的发展进行详尽叙述,使全书内容能够形成一部完整的日本武士历史,同时着重突出不同时期武士所採用的不同战争艺术,各大会战的过程以及将领指挥得失。力求通过对政治、战略以及战术三方面的分析考量,来达成以客观角度分析使被大量文学作品埋没的日本古代战争艺术重新为世人所认知的目的。
本书叙述起点始于12世纪日本平安时代末期源氏和平氏之间爆发的源平合战,并以年代顺序分别介绍12世纪的一之谷会战、坛之浦海战、13世纪的两次蒙古东征、16世纪的长筱会战、石山本愿寺的围攻、17世纪的关原会战、琉球远征以及19世纪的攘夷战争及四境战争。以此十二场会战来覆盖日本武士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对于所介绍战争的选择,完全是由我个人判断而来。对于这些选择,我的看法是与其泛泛地将大批会战全部写一遍,尚不如选择最具决定性意义,最具代表性的会战加以详细介绍。其余一些如凑川、桶狭间等重要会战在大事记中也略有提及,以支撑着我所选择的十二场大战,而另一些对于历史几乎毫无影响的着名会战,如川中岛会战等,则被我一笔带过了。也许在这个初版之后我还会向书中添加更多会战,不过即使今后不会再有更新的版本推出,我对于现有版本也已经没有什幺遗憾了。
在我刚刚开始写作这部书的时候,可能我并没有意识到它的潜力,因此当我在由自己担任执行主编的《战舰》杂誌上发表最初完成的《攘夷战争与四境战争》时,这篇文章还是不免带有一些文学色彩。这也使我在将这一章重新编辑排入本书时,对其内容颇感不满,若不对原有文字大幅改动,它便会如同狮群中的山羊一样绵软无力。正因为此,对于原先文章中一些文学性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被我故意地忽略掉了。到这部书文稿杀青后,几乎每一天我也都会对一些细节进行修改,不断地将其完善。至今我相信该书已经足以成为中文世界中对于日本武士战争艺术最为明了、直接且排除文学色彩的着作。对于任何一位希望从军事角度来了解日本武士的读者而言,本书都将是大有裨益的。
与约翰·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的抱怨相同,从古到今,几乎所有关于兵力、伤亡数字的记载和描述都是有着夸张和宣称的成分,因此本书中的很多数字我也并不敢断言是正确的。另外,在一些情况下,当历史、考古学家和军事理论所带来的结论互相冲突时,我通常选择军事性的结论。在我看来,考古学虽然在细节上更为準确,但却时常以偏概全,而军事性的考量虽然在细节上可能存在不少错误,但其中存在的原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最后,出于方便读者辨别事件发生年代的目的,同时又由于成书过程中所参考的日本资料均以农曆记载时间,因此本书採用的时间格式均为公曆纪元年份加日本农曆月份、日期的形式。
王子午
2014年6月
对于一名武士而言,其本职工作便是战争。战争推进着整个武士阶级的崛起和发展,最终使武士成为了日本的统治者。当我在为一些文化、历史小说等书籍引入那段历史,并试图开始深入研究武士的战争艺术之时,却发现在中文甚至世界範围之内都没有那样一部能够详细描述武士战史的着作,甚至没有任何一场会战能够逃脱文学创作的歪曲而为中文世界所知,于是我决定来填补这一空白。
这部《日本武士战争史》在结构上效法约翰·富勒所着《西洋世界军事史》一书,以正文章节对日本武士历史上的重大会战进行分析探讨,并以大事记形式对历史背景的发展进行详尽叙述,使全书内容能够形成一部完整的日本武士历史,同时着重突出不同时期武士所採用的不同战争艺术,各大会战的过程以及将领指挥得失。力求通过对政治、战略以及战术三方面的分析考量,来达成以客观角度分析使被大量文学作品埋没的日本古代战争艺术重新为世人所认知的目的。
本书叙述起点始于12世纪日本平安时代末期源氏和平氏之间爆发的源平合战,并以年代顺序分别介绍12世纪的一之谷会战、坛之浦海战、13世纪的两次蒙古东征、16世纪的长筱会战、石山本愿寺的围攻、17世纪的关原会战、琉球远征以及19世纪的攘夷战争及四境战争。以此十二场会战来覆盖日本武士历史的重要转折点。对于所介绍战争的选择,完全是由我个人判断而来。对于这些选择,我的看法是与其泛泛地将大批会战全部写一遍,尚不如选择最具决定性意义,最具代表性的会战加以详细介绍。其余一些如凑川、桶狭间等重要会战在大事记中也略有提及,以支撑着我所选择的十二场大战,而另一些对于历史几乎毫无影响的着名会战,如川中岛会战等,则被我一笔带过了。也许在这个初版之后我还会向书中添加更多会战,不过即使今后不会再有更新的版本推出,我对于现有版本也已经没有什幺遗憾了。
在我刚刚开始写作这部书的时候,可能我并没有意识到它的潜力,因此当我在由自己担任执行主编的《战舰》杂誌上发表最初完成的《攘夷战争与四境战争》时,这篇文章还是不免带有一些文学色彩。这也使我在将这一章重新编辑排入本书时,对其内容颇感不满,若不对原有文字大幅改动,它便会如同狮群中的山羊一样绵软无力。正因为此,对于原先文章中一些文学性的故事情节,可以说是被我故意地忽略掉了。到这部书文稿杀青后,几乎每一天我也都会对一些细节进行修改,不断地将其完善。至今我相信该书已经足以成为中文世界中对于日本武士战争艺术最为明了、直接且排除文学色彩的着作。对于任何一位希望从军事角度来了解日本武士的读者而言,本书都将是大有裨益的。
与约翰·富勒在《西洋世界军事史》中的抱怨相同,从古到今,几乎所有关于兵力、伤亡数字的记载和描述都是有着夸张和宣称的成分,因此本书中的很多数字我也并不敢断言是正确的。另外,在一些情况下,当历史、考古学家和军事理论所带来的结论互相冲突时,我通常选择军事性的结论。在我看来,考古学虽然在细节上更为準确,但却时常以偏概全,而军事性的考量虽然在细节上可能存在不少错误,但其中存在的原理却是亘古不变的。
最后,出于方便读者辨别事件发生年代的目的,同时又由于成书过程中所参考的日本资料均以农曆记载时间,因此本书採用的时间格式均为公曆纪元年份加日本农曆月份、日期的形式。
王子午
201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