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建校初期时成立电讯系和电机系,着名电子通信工程专家毕德显院士任两系系主任。1952年高校调整,电讯系调到解放军通信工程学院,电机系调到东北工学院;1960年重建无线电工程系,1981年扩建为电子工程系和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1994又组建自动化系。2010年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与大连理工大学电气工程系合併为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部。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 创办时间:1949年
- 类别:公立大学
- 学校类型:理工
- 所属地区:中国辽宁省大连市
- 主管部门:大连理工大学
- 博士点:6个
- 博士后流动站:2个
大学简介
大连理工大学1949年4月建校,学校以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为中心,本科生教育与研究生教育并重,已形成以理工为主,经、管、文、法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多学科体系。学校设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含EMBA)、公共管理硕士(MPA)、建筑学、工程硕士四个专业学位授予权以及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科研工作具有较强实力,有1个国家培训基地(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4个国家重点实验室(海岸及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三束材料改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精细化工国家重点实验室、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船舶製造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等等。学校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现与23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40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係,聘请名誉教授、客座教授、顾问教授235人。
学院简介
1997年电子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和自动化系三系组建成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下属电工电子实验中心和12个研究所。包括通信与信息工程和控制科学与工程等2个博士后流动站、六个博士点和十二个硕士点。其中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计算机套用技术为三个辽宁省省重点学科。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94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48人,讲师38人,双聘院士1人。现有在校本科生2590人,硕士研究生921人和博士研究生160人。
我院专业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年龄结构合理。近三年来,学院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攻关、863计画、973计画和国防预研等科研项目20项,其中有 8项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2003年科研进款1800万,位居学校前四名。近三年已经完成和正在承担来自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课题百余项,获得了显着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推动了国家和地方经济的发展。全院近三年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逾600篇,出版学术专着和教材50多部。
学院积极与国外高校和科研院所和企业联繫,追蹤信息领域的发展潮流,先后与英国爱丁堡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多所大学联合办学,与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与交流关係。
学院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良好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目前他们已在信息、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都有优秀本科生保送到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中科院等院校的研究生,受到兄弟院校的好评。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将把握髮展机遇,迎接时代挑战,为建设一流学院而努力奋斗。
信息技术研究所
历史改革
信息技术研究所成立于1988年,时为适应电子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和我校信息学科建设的需要而成立。王宏禹教授任第一任所长,为校属所。自该研究所成立以来先后为我校获得“信号与信息处理”博士点、辽宁省重点学科(信号与信息处理)、及“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并一直作为我校“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专业信号类课程的教学,“信号与信息处理”(先期还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学科点的主办单位,承担学科建设、科学研究、研究生培养和本科教学的任务。
基本概况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博士点、硕士点,“信息与通信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信号与信息处理省重点学科主办单位;
“电子信息工程”本科专业的专业教学、毕业设计指导的主要单位;
现有师资队伍:郭成安、邱天爽、殷福亮、孔祥维、李建华、马晓红、崔 君、徐 钢、李小兵、卢湖川、郝育闻、陈 喆、商云晶、张立和
其中: 教授 4 名; 副教授 2 名; 讲师 7 名; 助教 1 名
研究方向及内容
(1) 现代信号与信息处理理论、方法及套用:随机与时变信号处理,非平稳、非高斯随机信号处理,非线性信号处理,自适应信号处理;
(2)数字图像处理、识别与计算机视觉:运动图像分析与识别,工业图像检测与产品质量检验,红外图像处理技术,视频编码压缩、码率控制及视频传输;
(3) 语音信号处理:通信系统中的声回波消除,语音增强与噪声消除,说话人识别,语音盲分离,基于麦克风阵列的语音信号处理;
(4) 智慧型信息处理:神经网路理论与套用,生物特徵信息识别,电磁场设计的反问题;
(5) 生物医学信号处理:脑电心电信号处理及在临床检测和诊断及康复工程中的套用;
(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隐藏技术,图像水印,网路内容监控技术;
(7) 现代通信中的信号处理关键技术:移动通信中的信号处理关键技术,多媒体通信中的信号处理关键技术;
科研获奖情况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甲类)一等奖:“随机与时变数位讯号处理理论与方法的研究”,1990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乙类)三等奖:“显像管灯丝二次绕线机视觉控制系统”,1992年;
大连市科技进步一等奖:“LTD-1型探地雷达”,1995年;
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随机与时变信号处理一些专门问题的研究”,1996年;
中国高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二等奖:“随机与时变信号处理系列研究?自适应与非平稳随机信号处理”,2000年;
辽宁省政府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三等奖:“随机与时变信号处理系列研究?自适应与非平稳随机信号处理”,2001年;
教学工作
本科教学
(1)信号与系统;(2)随机信号与系统;(3)数位讯号处理;(4)数字图像处理;(5)检测与估值;(6)多媒体技术;(7)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路;(8)专用集成电 路设计;(9)生物电子学;(10)信号综合处理(DSP)实践;
研究生教学
(1)数位讯号处理;(2)网路通信;(3)数字图像处理;(4)随机数位讯号处理;(5)神经网路理论与套用;(6)模式识别;(7)检测与估值;
承担的科研项目
(1) 稳定分布噪声下诱发电位潜伏期变化的动态韧性检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170259);
(2)混合语音的盲分离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172073);
(3)非平稳随机信号处理中若干问题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172072);
(4)信息隐藏的掩密分析方法研究,973项目(G1999035805);
(5)“2002AA154010”项目, 863计画项目(2002AA154010);
(6)基于麦克风阵列的语音增强方法研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项目;
(7)基于非平稳随机信号处理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检测的研究,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2001101057);
(8)人体生物特徵信息识别技术的研究,辽宁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20022139);
(9)稳定分布噪声下EP信号潜伏期变化的动态韧性检测,教育部项目;
(10)混合语音的盲分离方法研究,教育部项目;
(11)语音通信中回波抵消器的研製,横向项目;
(12)指纹图像识别技术研究,横向项目;
(13)火车外形轮廓测试系统,横向项目;
通信技术研究所
发展历史
由于大量老教师的同步退休,电子系原有的“微波教研室”于1995年和併入原“通信教研室”。后又根据学校及学院发展的需要,于2003年9月改制为“通信技术研究所”。
学科建设
本学科以通信系统理论研究和套用开发为重点。目前具有门类较为齐全的“现代通信系统”实验室,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培养创造了条件。本学科在国内较早地开发出了光纤图像监控系统,广泛用于大型工业现场、城市交通关管理等领域。长期以来,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部委和省部级攻关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近20项,并完成了大量的企事业委託套用课题的研究与开发,多项研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出版学术专着和教材10余部,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曾获省市科技进步奖以及其它部门科技奖1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各2项、国家教育部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
微电子技术研究所
简介
微电子所的前身是20世纪60年代建立的微电子教研室,当时的微电子教研室的规模很大,在电晶体和印刷电路的研究中曾取得过突出的成绩。70年代后期,微电子教研室的科研方向转移到半导体感测器方面,并于1990年成立了大连理工大学“感测技术研究所”。其间承担了多项国家“7.5” 、“8.5”、 “9.5” 、和“10.5”感测器科技公关项目20余项,在硅杯式压力感测器、低差压感测器、煤气报警器等方面的研究居于国内领先水平,曾获国家计委,科委、财政部颁发的“7.5”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省部级一、二、三等科技进步奖多项,国家专利3项。
近年来,本所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开发并重,在微电子器件中的微尺度理论研究和微感测器的开发研究中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国内外本专业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00余篇,被SCI、EI等国际权威检索机构收录40余篇。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2003年将感测技术研究所更名为微电子研究所。目前本所与香港科技大学、德国Karsruhe大学等单位建立了合作关係,也是亚洲大学积体电路设计联合体的成员。
负责人
所长:唐祯安(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师资队伍:闫卫平(教授、硕士),蒋国平(副教授),马灵芝(副教授),
王开宇(讲师、留德硕士),巢明(助教、留德硕士)。
学科点
“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专业博士点
“物理电子学”专业硕士点
“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 专业硕士点
学科方向
微纳米电子器件微尺度理论和技术研究
积体电路的设计和套用研究
感测器的设计、製造及套用研究
智慧型仪器仪表和虚拟仪器及远程实验技术
目前承担的主要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微感测器的微尺度传热研究”59995550-5
S863预启动项目“推进器气体感测器技术”
地图信息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工路2号大连理工大学A2区7

打开百度地图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