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深蓝航迹1895

(2020-01-02 07:52:10) 百科
深蓝航迹1895

深蓝航迹1895

《深蓝航迹1895》由中国漫画作者刘刚(笔名:刘烨)编绘的一部网路漫画,自2013年起连载,截至2016年01月29日前曾在“纵横动漫”“可米库动漫”网站连载,目前处于暂停更新状态。该漫画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359号潜艇在参与演习的过程中,因不明原因穿越时间,返回1895年——令中国人倍感屈辱的《马关条约》签订的时候,出于保卫国家的使命感,359号潜艇全体官兵试图改变历史进程,帮助中国走出被列强瓜分阴霾的故事。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深蓝航迹1895
  • 其他名称:深蓝航迹,航迹を追え
  • 作者:刘刚
  • 类型:军事,历史,穿越,战争
  • 地区:中国
  • 连载期间:2013年4月-现在
  • 出版社:纵横动漫

故事内容

中国常规潜艇395艇奉命前往东海海域进行军演,在进行途中发生海底地质变化产生时空扭曲,浮起后他们发现来到了100多年前的1895年的台湾东部海域。此时自认为只是潜艇故障的他们,上浮不久就发现进攻台湾澎湖的日本海军舰队。当完全确认自已所在的时间空间后,大家开始讨论对策。
虽然都明白“惨痛的历史往往可能是新时代的起点”,但作为军人的使命感,大家最后集体讨论通过加入澎湖和台湾保卫战,而后遏制日本在东亚及南洋的出入口,以支持中国近代化的变革和发展。从此历史的轨迹向另一个方向发生了扭转……

角色演员介绍

  • 深蓝航迹1895
    左龙飞
    演员:-
    395号潜艇副艇长,少校军衔,毕业于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在395号潜艇意外穿越至1985年后,为打击日军而率小队登入澎湖,为对地飞弹指引打击目标,不料途中遭遇意外,与日军发生激烈交火,致使2名战友牺牲,左龙飞本人也身负重伤。此次事件后,左龙飞因指挥不当而被艇上给予停职处分。后应于少清的请求,登上宋育仁购买的秘密舰队旗舰“维多利亚女王”号,因观念的差异而与舰队指挥琅威理有所不合,但最后左龙飞依然为琅威理高超的指挥能力所折服,并请求在其手下学习。在与被日军俘获的“镇远”号对战时,琅威理不幸负伤,左龙飞代其指挥“维多利亚女王”号,然而终因实力悬殊而渐渐支撑不住,无奈之下,左龙飞用电台请求395艇的支援,用反舰飞弹反舰飞弹击沉镇远。
  • 深蓝航迹1895
    于少清
    演员:-
    395号潜艇航海长,少校军衔,熟谙近代中国历史,且拥有独到的战略眼光。澎湖反击战后,为了改变历史的轨迹,于少清在刘中城的陪同下冒险前往马关(今日本山口县下关市),向当时和谈的大臣李鸿章披露日本的阴谋,并说服他中止谈判。之后李鸿章受于少清之邀,登上395号潜艇参观,于少清藉此机会向李鸿章介绍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如何改变历史提出了诸多建议。
  • 深蓝航迹1895
    石国全
    演员:-
    395号潜艇艇长,上校军衔。沉着冷静的军官,意志坚定,是整艘潜艇的顶樑柱,表面严厉,但心里还是十分爱护下属,对改变历史持谨慎态度,但出于捍卫祖国的目的,依然竭力与日本人作战。
  • 深蓝航迹1895
    方程
    演员:-
    395号潜艇政治委员,上校军衔。与严厉的石国泉刚好相反,担任政委的方程性格开朗且随和,好开玩笑,但同样是一个富有远见的人。他与石国泉搭档默契,在指导下属时两人往往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
  • 深蓝航迹1895
    李鸿章
    演员:-
    晚清名臣,洋务运动的创始人之一,北洋水师的缔造者,时任北洋大臣兼任直隶总督,历史上因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马关条约》而背负骂名,近年来,学界对其评价逐渐有所改善。“澎湖保卫战”打响时,李鸿章正赴日本马关开展对日和谈,因北洋水师在甲午海战中全军覆没,加上他本人遭遇暗杀,以及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的不断羞辱,李鸿章的精神备受打击。此时,于少清的出现令李鸿章看清了日本人的险恶用心,下定决心中止“和谈”,放弃签订将会荼毒中国百年的《马关条约》并悄然离开,前往台湾参观395号潜艇,并顶住来自慈禧太后的压力,购买船只,积极备战,誓与日本人抗争到底,蕩涤甲午国殇。可以说,395艇的出现,让李鸿章看见了中国的未来,并重新燃起了抗争的热情与希望。
  • 深蓝航迹1895
    刘永福
    演员:-
    时任台南军务帮办,前黑旗军统领,历史上的刘永福在1985年率领黑旗军与义军,在台南与日军激烈交锋,终因断晌缺械,清廷又不予支援而惜败。故事中,李鸿章自马关返回后首先前往台南与刘永福见面,提出了自己与日军决一死战的看法,获刘永福的支持,在于少清的参谋下,刘永福重组黑旗军,并根据于少清的建议组建其一支近代化武装的突击队。虽然性格直率不像李鸿章等人那样有远见,但凭藉着一腔老年热血和对血洗甲午国殇的殷切期盼,刘永福以他自己特有的方式表现了一名军人浴血报国的忠心。
  • 深蓝航迹1895
    琅威理
    演员:-
    英国人,北洋水师前总查(总教官),1890年因“撤旗事件”辞职回英国。“澎湖保卫战”前,受宋育仁的邀请,出任“秘密舰队”的指挥官。琅威理治军严厉,脾气火爆,同时也极富战略、战术眼光,是个十足的职业军人。在封锁巴士海峡和台湾海峡时,指挥“维多利亚女王”号时,以一敌二,击沉日本巡洋舰“秋津洲”号和一艘商船,击伤巡洋舰“吉野”号。琅威理与左龙飞因意见不合曾有所争执,但随后琅威理也发现了这个年轻人身上的闪光点,便有心试练他,表面上处处与其作对,实际上给予了他严苛的训练,左龙飞亦理解琅威理的苦心,努力应对琅威理的挑战,两人彼此心照不宣。在与被日本俘获的“镇远”号铁甲舰战斗过程中,琅威理受重伤昏迷,由左龙飞代理“维多利亚女王”号舰长。
  • 深蓝航迹1895
    东乡平八郎
    演员:-
    时任日本帝国海军“浪速”号舰长,历史上的东乡氏在对马海峡海战中率领日本海军击败俄国海军,并因此获得“军神”“东方纳尔逊”的美誉。故事中,东乡氏在“松岛”号、“西京丸”号相继被395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中后,判断舰队误入中国军队布下的水雷区,代替旗舰命令其他船只迅速撤退,同时,东乡氏指挥“浪速”号单舰突进,冒险前往救援落水士兵。战后,东乡氏因下达撤退命令而被军界视为耻辱,但在与秋山真之会面后,认为“澎湖之战”另有蹊跷,于是下令秋山真之着手调查。。
  • 深蓝航迹1895
    秋山真之
    演员:-
    时任日本帝国海军“筑紫”号航海士(领航员),历史上的秋山氏在1904-1905年日俄战争期间,提出沉船闭塞旅顺港、敌前大转向、七段击等方案,是联合舰队胜利的第一号功臣,他本人也因此被誉为“天才参谋”。故事中的秋山氏资历尚浅,默默无闻,但已经展现出其才华,在“澎湖保卫战”中日军完败后,秋山氏不顾众议,与被视为败军之将的东乡平八郎研判战局,并凭藉战场形式推测出了“水底机船”——395号潜艇的存在。“秘密舰队”封锁台湾海峡时,秋山氏受东乡平八郎的指派,伪装成中国人潜入台南从事特务工作,试图寻找395号潜艇的蹤迹。
  • 深蓝航迹1895
    伊藤博文
    演员:-
    日本近代政治家,时任日本总理大臣(首相),历史上的伊藤氏是日本首任内阁首相、枢密院议长、贵族院院长。其人对明智维新起到了巨大贡献,但是他在任期间,也发动了针对中国和朝鲜侵略战争,可以说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播种者。伊藤氏在1909年访问中国哈尔滨期间,被朝鲜青年安重根用手枪击毙。故事中,伊藤氏与李鸿章在马关和谈时,惊悉“联合舰队”败绩,为保证谈判时日本对中国的压倒性优势,伊藤氏还是不动声色,佯装镇定,并对李鸿章进行讯息封锁。然而伊藤没有想到的是,于少清在暗中向李鸿章透露前线的讯息,令其努力功亏一篑,也直接导致李鸿章离开日本,第一次中日和谈全面失败。

用语解说

涉及事件

甲午战争
详见:中日甲午战争
中日甲午战争为19世纪末日本侵略中国和朝鲜的战争。按中国乾支纪年,战争爆发的1894年为甲午年,故称甲午战争(日本称日清战争,西方国家称第一次中日战争,英文为“Sino-Japanese War”)。甲午战争以1894年(清光绪二十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这场战争以中国战败、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告终。中国清朝政府迫于日本军国主义的军事压力,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
详见:马关条约
《马关条约》是中国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于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原名《马关新约》,日本称为《下关条约》或《日清讲和条约》。《马关条约》的签署标誌着甲午中日战争的结束。中方全权代表为李鸿章、李经方,日方全权代表为伊藤博文、陆奥宗光。根据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后因三国干涉还辽而未能得逞)、台湾岛及其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2亿两白银。中国还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并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马关条约》使日本获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该条约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随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秘密舰队
详见:宋育仁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时,宋育仁正担任中国驻英、法、意、比四国公使参赞。因公使龚照瑗回国述职,宋育仁暂时代其职务。宋育仁上书清廷,指出“倭兵少财乏,持久足以困之”。在获悉清军平壤溃败,黄海海战失利后,宋育仁情急之下,与使馆参议杨宜治、翻译王丰镐等密谋,购买英国卖与阿根廷、智利两国的战舰五艘,鱼雷快艇十艘,招募澳大利亚水兵两千人,组成水师一旅,託名澳大利亚商团,以保护商队为名,自菲律宾北上直攻日本长崎和东京。谋既定之时,宋育仁等一面报请朝廷批准,一面又与时任两江总督刘坤一、张之洞等人联繫。同时,宋育仁与美国退役海军少将夹甫士、英国康敌克特银行经理格林密尔等商定:由中国与康敌克特银行立约借款二百万英镑、另战款一百万英镑,以支付兵船购买费用。经过一系列的努力,其所购舰只,备齐了枪弹武器,各级战斗人员,也已经募集妥善,组成了一支有力的海军,準备交由前北洋水师提督琅威理率领。但因为清廷已打定和日本媾和的主意,故李鸿章坚决反对宋育仁等人的做法,而慈禧也认为宋育仁“妄生事端”,立即下旨将购船募兵等事,一概作废,同时电召宋育仁速速回国。1895年3月,清廷与日本签署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以海外募集水师奇袭日本的计画胎死腹中。宋育仁因“潜师谋废”,败局已定,只能“抚赝私泣,望洋而叹”,着实伤心了很久。在回国途中,他写成了《借筹记》,详详细细地记了这事的经过,以表壮志未酬之情。
乙未战争
详见:乙未战争
乙未战争又称乙未之役,意指中日甲午战争后,中国清帝国于公元1895年(农曆乙未年)将台湾割让给日本帝国时,所发生的一连串台湾人民反抗日本统治的大小战役之总称,同时也是台湾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

登场舰船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395号潜艇
详见:039型常规动力潜艇
故事中自21世纪穿越历史,返回1895年澎湖战役前夕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在“澎湖保卫战”中,395号潜艇用艇载鱼雷击沉日本帝国海军“松岛”号、“西京丸”号、“桥立”号,并用潜射飞弹击毁日军粮食储备。该艇系039型常规动力潜艇(北约代号“元”级潜艇),为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第二代常规动力潜艇,全长约76米,水上排水量约2300吨,水下排水量3600吨,採用柴油发动机和不依赖空气动力装置(Air Independent Propulsion,简称AIP)推进,水上航速约12节,水下航速约20节。武器为艇艏的6管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具备发射鹰击-83潜射型反舰飞弹的能力。
359号潜艇359号潜艇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192号驱逐舰
详见:052D型驱逐舰
故事中出现在左龙飞记忆中的战舰,左龙飞和于少清曾搭乘该舰执行反海盗护航任务。该舰为052D型飞弹驱逐舰(北约代号“旅洋III”级飞弹驱逐舰),系我国目前最先进的驱逐舰。全长约157米,舷宽约19米,满载排水量约7000吨,可搭载约280名船员,该舰配备有目前最先进的3D多功能相控阵雷达系统,採用柴燃交替发动机,双轴推进。武器为8座八联装新型垂直发射系统(可发射防空飞弹、巡航飞弹与火箭助飞鱼雷),1座730型近程防御武器系统,1座24单元HQ-10近防飞弹系统,2座三联装324毫米7424型鱼雷发射器,搭载一架卡-28C直升机。
192号驱逐舰192号驱逐舰
中国北洋水师“镇远”号铁甲舰
北洋水师主力战舰,“定远”级2号舰,1894年黄海海战后,镇远号入港时触礁受损,林泰曾自认失职,自杀殉国。“镇远”号则被日军俘虏,后被修复,沦为其侵略中国的工具。故事中,“镇远”号修复完成后,被派至台湾南部海域,与“秘密舰队”作战。“镇远”号全长长94米,舷宽18米,满载排水量7670吨。搭载两座卧式三汽缸往复式蒸汽机,8座圆式燃煤锅炉,功率6200匹马力,航速14.5节,续航能力4500海里/10节,配有照度为8千支烛光与2万支烛光的探照灯各一具,由2台发电机提供70千瓦的电力。“镇远”号装甲总重为1461吨、铁甲堡水线上装甲厚14英寸(355.6mm),水线下装甲厚12英寸(304.8mm),最大载煤量1000吨,编制329-363人。武器为双联装克虏伯305毫米口径后膛主炮两座,克虏伯150毫米35倍口径后膛副炮2门,75毫米克虏伯炮4门、37毫米五管哈乞开斯机关炮8门,57毫米、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各2门,14英寸鱼雷发射管3具。
“镇远”号铁甲舰“镇远”号铁甲舰
中国“秘密舰队”“维多利亚女王”号战舰
故事中虚构的一艘战舰,由中国驻英宋育仁秘密购自阿根廷、智利两国的英制军舰之一,该舰是“秘密舰队”的旗舰,由琅威理指挥。在“澎湖保卫战”后伪装成英国军舰,秘密封锁台湾海峡,在此过程中击沉日本巡洋舰“秋津洲”号和一艘商船,击伤巡洋舰“吉野”号,自身也受一定损失。后与被日本帝国海军俘虏的“镇远”号攻击,损失惨重。
“维多利亚女王”号战舰“维多利亚女王”号战舰
日本帝国海军“松岛”号巡洋舰
日本帝国海军“三景舰”之一,甲午海战时期日本“联合舰队”的旗舰,由法国人白劳易(Louis-Emile Bertin)设计。故事中,“松岛”号作为“南进舰队”的旗舰入侵台湾,中途被359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舰长有栖川宫威仁亲王被击毙,随舰“联合舰队”司令官伊东佑亨负重伤。“松岛”巡洋舰标準排水量4278吨,舰长89米,宽15.59米,吃水6.05米,标準载煤量405吨,最大载煤量680吨,轮机部外侧装甲厚125毫米,炮塔装甲厚300毫米,炮塔顶盖装甲厚100毫米,装甲防御甲板厚50毫米,航速16.5节,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5400匹马力,编制360人。识别线为黄色。该舰装备法国造320毫米口径加纳主炮1门,布置在军舰后部;120毫米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2门;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5门;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10门;8毫米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松岛”号巡洋舰“松岛”号巡洋舰
日本帝国海军“西京丸”号巡洋舰
西京丸原为日本邮船公司的一艘商船。该公司成立后的第三年,西京丸号下水,开始营运。甲午战争前因日本军令部长桦山资纪随联合舰队出海参战,临时将“西京丸”徵用,改装成代用巡洋舰。在随后的黄海海战中侥倖逃脱,未被北洋舰队福龙号鱼雷艇发射的鱼雷击中。1895年3月15日,西京丸被编入日本的“南进舰队”,侵略台湾。故事中,西京丸在入侵台湾时被359号潜艇的鱼雷击沉。1942年被美国“黄貂鱼”号潜艇击沉。排水量2913吨,387匹马力,航速12节。主要武器为120毫米口径速射炮1门,47毫米机关炮2门,57毫米机关炮1门。
“西京丸”号巡洋舰“西京丸”号巡洋舰
日本帝国海军“桥立”号巡洋舰
日本帝国海军“三景舰”之一,日本“联合舰队”旗舰。故事中,“桥立”号在“澎湖保卫战”中不顾“浪速”号命令,试图组织第二次进攻时,被359号潜艇发射的鱼雷击沉。舰长日高状之丞被击毙。“桥立”号标準排水量4278吨,舰长89米,宽15.59米,吃水6.05米,标準载煤量405吨,最大载煤量680吨,轮机部外侧装甲厚125毫米,炮塔装甲厚300毫米,炮塔顶盖装甲厚100毫米,装甲防御甲板厚50毫米,航速16.5节,主机为2座卧式3汽缸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双轴推进,5400匹马力,编制360人。识别线为红色。该舰装备法国造320毫米口径加纳主炮1门,布置在军舰前部;120mm阿姆斯特朗速射炮11门;47mm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47mm轻型哈乞开斯速射炮12门;8毫米5管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桥立”号巡洋舰“桥立”号巡洋舰
日本帝国海军“浪速”号巡洋舰
“浪速”级装甲巡洋舰首舰,由英国製造,1886年3月26日建成服役。故事中,“浪速”号由其第三任舰长东乡平八郎指挥,编入“南进舰队”进攻台湾,“澎湖保卫战”爆发后,见“松岛”号、“西京丸”号因不明原因爆炸沉默,东乡平八郎判断“联合舰队”误入中国军队布下的水雷区,便下令其他舰艇后撤,自己则指挥“浪速”号孤舰突击,营救落水士兵,359号潜艇出于人道主义,未对“浪速”号进行攻击。“浪速”号舰长91.4米,舷宽14.1米,吃水5.8米,正常排水量3709吨。装备2座往复式蒸汽机,6座燃煤锅炉,正常载煤量350吨,最大载煤量800吨,双轴推进,输出功率7604匹马力,最大航速18节。全舰装甲甲板厚50-75毫米,轮机部外侧装甲厚76毫米,炮塔顶及舰桥装甲厚37毫米,编制357人。该舰装备德国260毫米35倍口径克虏伯炮2门;150毫米35倍口径克虏伯炮6门;47毫米哈乞开斯速射炮;6门25毫米四联装诺典费尔德机关炮10门11毫米10管格林机炮4门;360毫米鱼雷发射管4具。
“浪速”号巡洋舰“浪速”号巡洋舰
日本帝国海军“吉野”号巡洋舰
甲午海战中日本“联合舰队”战舰之一。故事中,“吉野”号在与“维多利亚女王”号对峙时,被前者发射的炮弹重创,但依然凭藉高航速脱离了战场。“吉野”号的排水量高达4150吨,舰长109.73米,甚至超过了当时中国体形最大的“定远”级铁甲舰,军舰的甲板宽度为14.17米,吃水5.18米,水线附近纵贯全舰敷设了穹甲甲板,穹甲中央隆起的部位厚1又4分之3英寸,两侧坡面斜向水线下的部分厚度为4.5英寸。舰体识别线黑色。正常载煤400吨,最大载煤1000吨。“吉野”舰的动力系统非常傲人,採用了2台立式4汽缸往复式蒸汽机,配合12座高式燃煤锅炉,可以获得15000匹马力的澎湃动力,驱动2个螺旋桨,航速达23节,是当时世界上航速最快的水面军舰。编制360人。武备为4门英国阿姆斯特朗公司6寸40倍口径速射炮,8门4.7寸40倍口径速射炮,22门47毫米口径哈乞开斯单管速射炮,以及5具14英寸鱼雷发射管。
日本帝国海军“秋津洲”号巡洋舰
该舰由英国设计,日本横须贺海军造船厂建造,1894年3月31日建成服役。曾参加过丰岛海战、黄海海战和威海卫之战。1927年1月10日除籍报废。故事中,“秋津洲”号在为日本商船护航时,与“秘密舰队”接触并发生遭遇战,被“维多利亚女王”号击沉,该舰载员304人,全舰长91.7米,宽13.14米,排水量3100吨,装备2座卧式三气筒三段鼓胀式蒸汽机,6台燃煤锅炉,输出马力8400匹,最大航速为19节。舰上配有4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152毫米L/40速射炮,6座单装阿姆斯特朗式120毫米L/40速射炮,8座单装47毫米重型哈乞开斯速射炮,4座5联装8毫米诺典费尔德机关炮,以及四具356毫米鱼雷发射管。

登场武器

QBZ-95式自动步枪
由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208研究所研製的突击步枪,全长743毫米,重3.3千克,採用无托结构,导气式自动方式,短行程导气式活塞自动机;机头迴转式闭锁,可单、连发射击;使用30发塑胶弹匣供弹。机械瞄準具为觇孔式照门。配有降噪音、降火焰的膛口装置,钢件採用化学複合成膜黑磷化处理,铝合金零件用硬质阳极氧化处理,上、下护手及上机匣等件採用工程塑胶。该枪的改进型为QBZ-95-1式自动步枪。
QSZ-92式半自动手枪
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研製,长190毫米,高135毫米,宽35毫米。枪管长111毫米。空弹匣时重760克,满载手枪弹时重943克。採用半自动射击方式,具备单动和双动功能。自动方式为枪管短后坐方式,弹匣为双排双进弹匣供弹。弹容15发。弹匣上刻有存弹指示刻度,以显示弹匣内的剩余弹药。枪底板在对应枪口位置的下方设定了瞄具接口槽,可以安装雷射照準器和战术灯。在扳机护圈前方设定有防滑凹纹及相应的直线段和稜角。套简上的照门和準星上都装有萤光点,便于在没有专门器材的情况下进行夜间瞄準。
汉阳造步枪(1888式委员会步枪)
由德国步枪试验委员会设计,时任湖广总督张之洞引入并在汉阳兵工厂製造,在中国被称为“汉阳造”,因其枪口处装备有冷却用的套管,故又被称为“老套筒”。该枪全长29.13英寸,重4.14千克,採用旋转式枪栓,双前栓榫锁定,外露单排弹仓。弹匣为曼里夏式,容弹量5发,可发射7.92毫米×57毫米步枪弹。瞄準具则为表尺照门,刀片形準星,最大有效射程1300 米。故事中,在于少清的建议下,李鸿章将台湾守军的武器装备制式统一成汉阳造步枪。
明治22年制定大日本帝国村田连发枪
简称“村田22式”步枪,该枪由日本陆军少佐村田経芳于1889年设计。可发射8毫米步枪弹,弹容量8发。在入侵台湾期间,该枪是日本陆军的制式武器之一,但由于生产量较少,因此现存枪枝较为罕见。
马克沁重机枪
该枪由海勒姆·史蒂文斯·马克沁于1883年发明,是世界上第一种真正成功的以火药燃气为能源的自动武器。其口径为11.43毫米,枪重27.2千克,採用枪管短后坐 (19毫米)式自动方式,水冷枪管;採用容弹量为333发6.4米长的帆布弹带供弹,弹带可以接续,理论射速600发/分,可以单、连发射击;也可以通过射速调节器调整为慢射速100发/分。因1894年非洲罗得西亚英国军队与当地麦塔比利-苏鲁士人的一次战斗中,一支50余人的英国部队仅凭4挺马克沁重机枪就打退了5000多麦塔比利人的几十次冲锋,打死3000多人而声名大噪。故事中,马克沁重机枪是于少清向李鸿章提议装备的制式武器之一。
加特林重机枪
由美国人理查·乔登·加特林于1860年发明的一种手动转管武器,是19世纪中期少数能够做到自动射击的武器之一。该枪在引入中国时被称为“格林快炮”。故事中是李鸿章为台湾守军替换的制式武器之一。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