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2020-05-15 08:24:51) 百科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江南大学法政学院成立于2001年11月,由原无锡轻工大学社会科学系、江南学院社会科学部和无锡教育学院政教系等合併组建而成。培养基础厚实、知识面宽广、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强的社科类高素质套用型专业人才。学院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的政府部门、司法机关、律师事务所、城乡社区、文化教育、新闻传媒、以及企事业单位的行政管理、行销部门等,良好的专业水平和个人素质赢得了用人单位的讚誉。

现法政学院已分设为法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江南大学法政学院
  • 学校类型:法政
  • 学校层次: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 学院:21个

学院简介

根据“江南大学法政学院网站”资料,该学院有老师近百人,本科生1千余人,研究生1百余人。学院下设法律系、社会学系、公共管理系、政治学系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等,有法学、社会学、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五个本科专业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硕士点。法政学院还负责担任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

师资力量

法政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根据“江南大学法政学院网站”资料,具有教授、副教授高级职称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其中教授11位,硕士生导师20多位。教师中有全国知名的民商法专家、宗教社会学专家,有全国政策研究会副会长、全国社会思想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有江苏省学科带头人、江南大学太湖学者、江南大学教学名师等。

学校设施

学院教学、实验设备完善,建有模拟法庭、情景模拟实验室、社会科学统计软体实验室、电话访问专家系统实验室以及资料室、阅览室等各类教学设施,同时在江苏省、无锡市的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建有一大批教学实习基地。

科研成果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2001年以来共获得国家级课题10余项;省部级课题30多项;出版着作教材30部;发表论文600余篇,获国家、省、市科研奖40余项。
经过多年辛勤耕耘,该院在民商法研究、宗教文化研究、社会思想史研究、长三角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政党建设研究等领域中,在省内外学术界产生了较大影响。

发展前景

法政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基本思路与定位是:立足于现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社会学、政治学以及行政管理等社会科学基础,努力拓展新的学术空间,把法政学院办成以培养複合型、套用性、创新性的法律工作者、社会工作者、政治思想工作者以及城镇管理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摇篮;办成以开展套用型、学术性并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法学、社会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科学研究的中心;办成以服务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为重任的开发基地。把法政学院建设成为教学研究型学院,使学院的整体水平在江南大学文科类处于一流水平,在长三角地区处于中上水平。

专业介绍

社会学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厚基础、宽专业、多技能、高素质的社会学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教学科研单位(包括政府政策研究部门)的社会学教学和研究工作,也能胜任企事业单位需要的社会调查与分析等方面的实际专门工作,还能胜任社区、社会福利、社会保障等部门的管理工作。
主要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区概论、社会心理学、经济社会学、发展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问题研究、社会统计学、人口学、国外社会学理论、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

社会工作

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厚基础、宽专业、多技能、高素质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能胜任政府社会福利和保障部门、相关社会团体和基层社区的管理工作,也能胜任企事业单位的各种社会工作实务,还能胜任教学科研单位与社会工作相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根据中共中央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精神,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正在加快发展,全国社会工作师在2008年首次开考预示着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者有较好的就业前景。
主要课程: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社会心理学、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保障与社会福利、社会行政、社会问题研究、社会政策、中国社会思想史、西方社会思想史等。

法学

培养目标:培养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法制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法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够从事法律工作和法学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学生毕业后,既能去各级政府和公、检、法部门任职,也能在律师事务所执业,或者去公司企业从事法律服务工作或涉外法律工作。
主要课程:法理学、宪法学、中国法制史、外国法制史、民法学、契约法、物权法、商法、企业法、破产法、票据法、证券法、保险法、经济法、金融法、税法、社会保障法、智慧财产权法、婚姻和继承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仲裁法、美国商法、律师与公证法、司法文书等。

行政管理

培养目标:主要培养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套用型行政管理人才,特别是培养从事城镇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学生毕业后可在党政机关、各类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城镇社区及相关部门从事行政事业管理和科研教学工作。
主要课程:政治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学、公共事业管理、城镇管理与发展、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中国政府与公务员制度、电子政务、行政法学、政府经济学、城市经济学、公文写作等。

学校层次

中央部属高校、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
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建设高校
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
国家“111计画”重点建设高校
教育部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画”首批61所试点高校之一
教育部“援疆学科建设计画”40所重点高校之一
高水平行业特色大学优质资源共享联盟13所重点高校之一
进行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的80所知名高校
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画高校
在中国大学整体评价排名中,2010年位列58位,2011年位列53位,2012年位列52位,其中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在国际if设计高校排名中名列全球第12位,2011年IF ranking(设计)全球院校排名中晋升为全球第5位,在今年的美国ESI全球大学学科排名中,我校工程学、农学和化学3个学科位列全球大学前1%。

基本数据

江南大学基本数据(2010年7月)
学院
21
本科专业
51
一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24
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
125
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5
二级博士学位授权点
32
国家重点学科(一级)
1
国家重点学科(二级)
5
部级重点学科
4
省级重点学科(一级)
1
省级重点学科(二级)
8
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
15
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
7
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5
教育部创新团队
2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6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5
科研机构
25
国家重点实验室
1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1
国家大学科技园
1
国家工程实验室
2
研究生院

学校藏书(万册)
218.66
教师人数
1582
中国工程院院士
1
教授(含相应职称)
1100
博导/硕导(含相应职称)
553
学生人数
46214
本科生
20000
研究生
5700
博士生
1034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
1304
对口单招研究生
285
外国留学生
800
校园面积(亩)
3200
建筑面积(平方米)
950000

师资力量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任教师1623名,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名、国家“千人计画”8名、“青年千人计画”2名、长江学者6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5名、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画人选48名、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61%。拥有部省级及以上教学科研团队15个,教育部、国家外专局“111计画”引智基地3个。由600多名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组成的学术带头群体,为科技创新、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基础。
江南大学是我国轻工、食品、工业生物技术高科技的摇篮与依託单位之一,建有食品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发酵工程领域研究单位中唯一的国家工程实验室等5个国家级科研平台,以及14个部省级科研平台;拥有纸质图书200多万册,数字图书400多万册。“十一五”以来,学校承担并完成了包括国家“973”、“863”、国家重大专项、科技支撑计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在内的国家、部省级科研项目1666项,共获国家、部省级以上科技奖励253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8项。2011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4.03亿元;国际三大检索收录论文共1530篇,其中SCIE623篇、EI767篇、ISTP140篇;申请专利3235项,授权专利1568项,在全国高校中名列前茅。
学校充分发挥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物联网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积极参与国家、地区科技创新和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
学校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甘肃、河南等省的20多个地市开展全面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通过资源整合、学科交叉,在全国高校中建立了首个农产品加工研究院。
学校重视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科技创新,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参与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江苏省沿江经济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在轻工、食品、纺织、环境、化工、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技优势,紧密结合社会需求,在科研开发、技术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与企业开展全面合作,推动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更新换代。学校与江苏、浙江、安徽、湖北、贵州、甘肃、河南等省的20多个地市开展全面合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地方政府合资建立的省级大学科技园,已成为高科技研究项目的重要孵化基地。
现任领导
党委书记 武贵龙
校 长  陈 坚
党委副书记 周小浦
副校长  冯 驫
党委副书记 符惠明
副校长  高卫东
副校长  金征宇
副校长  纪志成
副校长  符惠明
副校长  徐 岩
副校长  田 备

科技园地

2001 年,以江南大学重点优势学科为支撑,以在无锡的省部属重点科研院所为依託,无锡市大学科技园在无锡国家高新区内正式启动建设。2001 年10 月,经江苏省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江苏省无锡大学科技园正式成立,2006 年10月,与中国矿业大学科技园同期被国家科技、教育主管部门正式认定为江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为江苏省第3家国家大学科技园。
科技园成立至今,经过多次重组、调整,已基本建设成为融高新技术企业孵化、技术创新示範、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信息集散等功能于一身的无锡国家高新区“二次创业”的核心型孵化器,成为体系完备、活力涌动、激励充分的无锡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综合性孵化器,成为多功能、现代化,孵化能力较强、社会影响力较大和市场竞争力较高的长三角地区区域性孵化器。目前在园企业100 余家,其中省级高新技术企业超过40%。
随着科技园对科技成果转化力度的增强和园区内创业氛围的日趋浓厚,园区内集聚了一批生物工程技术、食品科学、新药製造、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技术等项目,并培育了一批优秀企业。

重点研究

国家级:
食品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工业酶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
发酵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建)
粮食发酵工艺及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际黄酒工程技术中心(共建)
省部级:
江南大学食品胶体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工业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食品科学与安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江南大学生态纺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建)
江南大学轻工过程先进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发酵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食品工程重点实验室
国家轻工业局表面化学及工程重点实验室
物联网套用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功能食品工程研究中心
教育部经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食品安全研究基地
江苏省产品创意与设计文化重点研究基地
江苏党风廉政建设创新研究基地
江苏省生物活性产品加工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医药(无锡)技术转移与推广服务中心
江苏省生物医药製造工程研究中心
江苏省生物质能与减碳技术工程实验室
江苏省工业色谱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其他:
轻工业设计生产力促进中心
国家轻工业包装製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
中国棉纺织行业协会浆料检测中心
中国食品发展战略研究中心
中国高校工业微生物资源和信息中心
国家农产品加工研究院
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分中心(小麦)
江苏省现代物理农业技术与装备创新中心
中国包装总公司食品包装技术与安全重点实验室
江南发展研究院
无锡市工业装备节能与控制技术重点实验室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