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智慧型计算及软体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依託于天津理工大学,于2005年开始筹建,于2007年底通过天津市科委专家论证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天津市智慧型计算及软体新技术重点实验室
- 成立时间:2005年
- 地区:天津
- 依託:天津理工大学
机构简介
天津市智慧型计算及软体新技术重点实验室依託于天津理工大学,于2005年开始筹建,于2007年底通过天津市科委专家论证。实验室房屋使用面积2000平方米,总资产430万元,拥有仪器设备180台/套。实验室是在天津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多年软体技术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依託于天津市“计算机软体与理论”重点学科,有“计算机软体与理论”、“计算机套用技术”两个硕士点作为支撑,经过天津市第一期重点发展学科和天津市“十五”重点建设学科的连续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以移动计算与其软体、智慧型信息处理与人机互动技术、複杂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体支撑技术等为主要研究方向的天津市计算机软体与理论的科研及人才培养基地。
研究方向
一、 移动计算及其软体技术
本方向以普适计算模式为背景,结合分散式人工智慧(DAI)、移动Agent等技术,研究基于认知的主动无缝移动服务理论和方法,包括普适访问、无缝迁移、智慧型空间、软体人等,提出基于移动Agent的服务发现、资源管理策略;利用人工生命、认知学等理论,进行智慧型动漫软体支撑技术研究,建立一套模型与方法,设计具有认知能力的动画创作工具,提高三维计算机动画的智慧型性、自适应性以及自组织性;研究基于智慧型软体体系结构的软体开发技术,包括智慧型软体的体系结构、形式化方法、开发工具等技术,提出具有自反射能力的中间件研发策略;研究现代资料库理论与实现技术,提出信息系统设计与开发新方法。
二、 智慧型信息处理与人机互动技术
研究智慧型信息处理与人机互动的理论与方法、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开发空间信息、医学信息和基于Web的三维可视化技术及其智慧型套用软体,实现人工智慧、知识工程、 Internet 技术、多媒体信息处理、数理逻辑、认知科学等学科交叉、融合研究,在国内外该领域的研究中形成鲜明的特色。提出多尺度框架下的混合模型及其智慧型算法,推广 MIT人工智慧实验室的多尺度分析系统的研究成果,开闢多尺度智慧型分析的统计框架;通过国际合作,在医学数据的智慧型处理、分析方面,率先开展带标记线心脏 核磁共振图像智慧型分析研究。
三、 複杂系统分析与设计软体支撑技术
研究Multi-Agent系统、时变网路和随机网路的理论及其在现代物流系统集成最佳化中的软体支撑技术;利用动态博弈研究供应链的协调和协作的最佳化与控制策略;以计算机网路、社会关係网路等为背景,研究複杂网路的系统演化模型、系统的动态过程和动力学行为的计算机仿真;研究一般複杂系统的群体行为,分析 群体智慧型的系统特徵和所蕴涵的分散式、自组织和正反馈等重要特性;利用混杂系统等理论,研究製造系统在资源配置、性能评价、生产作业与调度等方面的建模与 最佳化;结合系统建模与最佳化的需要,研究智慧型算法的融合及其套用。
四、 网路信息安全
针对日益增长的安全风险,从目前流行的攻击方式和系统隐患入手,研究基于可信计算理论的信息安全技术,重点研究和发展安全体系架构和相应的安全技术,形成切实可行的整体安全解决方案。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跨域信息安全与控制(2)系统平台安全(3)Web套用安全(4)网路攻防安全体系结构和网路协定 (5)加密算法。提出可信计算理论下的安全体系架构和相关控制策略,设计相关的密码算法,开发相关的软体工具;结合Web套用,研究安全控制策略的最优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