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冷型地被石竹

(2020-03-26 08:24:52) 百科
冷型地被石竹

冷型地被石竹

冷型地被石竹,多年生草本丛生花卉,生长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分布在奥地利西伯利亚。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冷型地被石竹
  • 学  名:D.plumarius L.
  • 科  属: 石竹科石竹属
  • 类  别: 多年生草本花卉     

形态特徵


植株丛生,茎匍匐状,株高8-10厘米,叶长5厘米,宽0.1-0.2厘米。深绿色,光滑稍具白粉。花顶生,呈伞状花序,花色有白、粉、深粉、複色等。花茎高25厘米左右,花谢后自然枯萎。花期5-11月。

生长环境

冷型地被石竹喜阳怕阴,耐乾旱忌水涝,抗寒性极强,微抗硷(pH6.5-7.5),对土地要求不严格,在粘土地生长不良,在富含腐殖质,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中生长良好。

分布範围

冷型地被石竹主要分布在奥地利西伯利亚

观赏套用

全世界现已发现300多种石竹科的品种,冷型地被石竹为其中最矮小、最抗寒、最耐乾旱、花量最大、寿命最长的。其适应性强,管理粗放,园林效果优良。 冷型地被石竹的主要特点是:
一.抗寒力极强、四季常绿。冷型地被石竹在零下35℃以上可成活,在零下20℃以上保持常绿。特别适合于北方寒冷地区套用。
二.耐旱性强,喜乾燥冷凉。正常年份靠自然降雨即可成活,特别乾旱的情况下可适当浇水。
三.花香、花密,盛花期花朵履盖地面,使草坪变为一片段预告的海洋,十分壮观。园林效果非常好。

繁殖

地被石竹的栽培管理
1、地块的选择和整理
地被石竹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要选择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中性地块,最好是砂壤土和有坡度的地段。整地时要求地型平整,适当整出一定的坡度,坡度一般为0.5%(中门高、四周低,或向一边倾斜皆可),以利于排水。结合深翻,加施有机肥,每亩2000公斤左右。对于粘重的土壤或pH值过高的地块,应进行土壤改良,把pH值调整到6.5~7.5之间,然后方可栽植。
2、除草剂的施用
为防止日后杂草,可在栽植前20天喷洒化学除草剂施田补,每亩使用150~200ml。亦可根据实际情况使用其它相应除草剂。
3、栽植的时间和方法
土地清理整平后,应先进行一次滚压并充分灌水,让土自然沉降,两三天后,重新整平后,再行栽植。
栽植时间除冬季土地封冻时和夏季高温高湿季节外,其余时间均可栽植。最佳时间为3月上旬至5月中旬;9月中旬至11月上旬。春季栽植最好用小苗,秋季可用大苗分株栽植。分株时,应保证新分的植株带有毛细根系,让根系在栽植穴内自然伸展。否则,成活率低。栽植深度要比原苗稍深1~2cm。栽后一定要压实,灌一次定根水。定根水一定要浇透,使根系和土壤充分结合。这是成活的关键。
栽植密度要求不严,可根据要求成坪的时间而定。一般如要求2个月成坪,每平方米可栽植16墩;如要求3个月成坪,每平方米可栽植9墩。如果是用于繁育,密度还可加大。
4、水肥管理
地被石竹既抗旱又耐贫瘠。浇水次数的多少,应根据土壤墒情而定,如天旱无雨时间较长,应增加浇水次数,一般情况每年必须浇3次水:第一次为返青水,初春,石竹苗刚开始返青时浇水一次;第二次为花期水,在5月中旬,此时地被石竹进入盛花期,应浇水一次;第三次为封冻水,在11月底左右,浇冻水以利于石竹安全越冬。
新栽植的苗要特别注意第一遍水,一定要浇足浇透,然后后3~5天,视天气及土壤的情况再加浇水1~2次。
一般追肥要与浇水结合进行,浇水前,先撒施一遍多元颗粒複合肥,每亩10~15公斤,然后再浇水。
夏季雨水多时节应特别注意排水。大雨之后,如果不及时排出积水,苗水淹两天就会大量死亡。夏季一般不对石竹进行浇水。
地被石竹一般採用无性繁育,常用的方法是扦插、组培等。
扦插繁育法:
当地温稳定在8℃以上,25℃以下时可进行扦插繁育。一般在5月上旬~6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中旬。
建扦插苗床:畦宽100cm,长短不限。将畦内土壤翻匀耙细,畦面耧平。
插穗的整理:在健壮无病害的植株上截取粗壮的分孽,长5~6cm,保留顶部2~4片叶,其余剪去。然后用0.1%的高鳃酸钾水溶液浸泡半小时,取出用清水洗净药液凉乾后进行扦插。
扦插:按2~5cm的株行距开沟,将插穗埋入1/2~1/3的深度,将土压实,插完一段,立即浇水一段,用细眼喷桶喷洒浇透。
遮阴保湿:大田扦插应架塑胶薄膜小拱棚,棚高100cm。最后盖上75%的遮阴网。
管理:一周内应保持棚内温度和湿度,发现膜上无水滴时,应及时喷水。一周后可逐渐揭膜透气,20天后插穗既可生根,生根后可逐渐去掉薄膜。(如进行秋插,在地内越冬时膜可不去掉。)根据天气情况决定遮阴网的去留。水肥管理措施同常规苗木。

养护与病虫害




修剪
地被石竹适时修剪是管理的关键。
第一年的草坪(即头一年秋天或当年春天栽植的石竹),全年应修剪三次。第一次在5月上中旬进行,此时是花蕾期,石竹开花会消耗植株大量养份。为促进新植石竹的健壮生长,使其根系发达,为以后生长打下良好基础,故第一年要控制石竹开花,通过修剪不让其开花。这次修剪应可重剪,一般留茬5cm为好,把花葶全部剪掉。第二次修剪于6月下旬至7月上旬进行,以利于石竹株间通风透光,增强其越夏能力。修剪留茬一般为6~7cm左右。第三次修剪于9月上中旬进行,通过修剪能促其节短叶密,生长矮壮,增强石竹冬季的抗寒力和观赏效果,一般留茬6cm。
一年以后的草坪,一般一年可修剪2次。第一次于6月中旬进行。第二次于9月上中旬进行。修剪的重点应放在第一次,生长两年的石竹,如修剪不当有时会造成地上匍匐茎过长,影响观赏效果,因此,第一次修剪宁矮勿高。修剪高度同一年生。

病虫害防治
石竹的病害分两大类:非传染性病害和传染性病害。具体防治措施如下:
非传染性病害:
非传染性病害统常是营养、水分、温度的失调和有害物质浸染所造成的。春季应保证水的供给,不可过于乾旱,7~8月份雨量较大,必须保证排水良好。对养份的要求上,最好不用纯氮肥,如氮肥过多,枝叶徒长,组织柔嫩,株间通透性差,在这种条件下,体弱的植株会被浸染感病,致使死亡。栽植石竹,基肥应以有机肥为主,追肥则以磷、钾肥为主。特别是高温季节,要保证地面适当乾燥是防止石竹生理病害的重要措施之一。
传染性病害:
石竹的传染性病害有三种叶斑病、立枯病和基腐病。多发于7~9月份高温高湿季节。栽培上的防治方法,在每次修剪后,应立即喷酒保护剂或杀菌剂一遍。发现死亡病株,应立即拔除,并用药物进行灌穴、消毒、治菌,应以防为主,一般于5月上旬开始,每隔10天喷药一次,连用3~4次。平常应细心观察病害情况,症状一旦出现,应马上喷药,隔10天一次,直至症状消失为止,把病害消灭在初级阶段。
杀菌药可选用代森锰锌、百菌清、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等。
石竹的主要虫害有地老虎、蝼蛄、粘虫、蚜虫、红蜘蛛等,治虫害一定要消灭在始发阶段。防治药物,地下害虫可用3%吨呋喃丹,以4克/米2的用量製成毒土或毒饵撒施;地上害虫可用1605乳油或氧化乐果乳油防治。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