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失对

(2020-08-10 02:04:29) 百科

失对

楹联中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指上下联的字数并不一致,这样的对联按属对要求是绝对不可以的,但有时却反而能达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是缺如的一种独特表现手法。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失对
  • 拼音:shī duì
  • 注音:ㄕㄧ ㄉㄨㄟˋ
  • 含义:楹联中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

词语释义

回答不出:
宋 唐庚 《文录》:“﹝东坡﹞问余观甚书,余云方读《晋书》。卒问其中有甚好亭子名,余茫然失对。” 宋 朱弁 《曲洧旧闻》卷二:“神宗皇帝喜谈经术,臣下进见,或有承圣问者,多皇遽失对。”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内阁·致堂胡氏》:“﹝孝宗﹞出御札付内阁,问其本末,时洛阳刘文靖诸公在阁,俱茫然失对。”

举例说明

人称新郎新娘,原本是旧相思一对;
你吃喜糖喜酒,能不有□风味几番?
这副联中故意漏去一字,让前来贺喜的人自己去品味,自我感觉用什幺字好就填上什幺字,填不上来,说明这种风味难以用语言表达。这一漏字,正是寓联意于联外。
据说,袁世凯死后,有人写过这样一副对联:
袁世凯□千古;
中国人民万岁。
这副楹联故意不按楹联作法之常规去写,上联五个字,下联六个字,使其不能成对,这样的对联按属对要求是绝对不可以的。但此联正是用属对中的“失对”术语,向人们暗示“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之意,作者利用缺如的手法出其不意地表达了言外之意所产生的艺术效果。藉此,方使这一巧联流传于世。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