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时是一个汉语辞彙,读音为shī shí,指错过时机。语出《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也有谓不逢时、违误农时、不当其时、不及时等意思。
《失时》还是我国古籍《管子》里记载的一篇文章,见于《管子》第五篇。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失时
- 外文名:misstheseason
- 拼音:shī shí
- 注音:ㄕㄧ ㄕㄧˊ
词目
失时
拼音
shī shí
基本解释
1. [miss the season]∶错过时机。
收割失时失时不雨,民且狼顾。——汉· 贾谊《论积贮疏》
2. [without a fixed time]∶没有定时。
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引证解释
1. 错过时机。
《史记·孟尝君列传》:“君急使使载币阴迎 孟尝君 ,不可失时也。”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负》:“有利则合,岂宜失时!”
2. 谓不逢时。
《文选·宋玉》:“萷櫹槮之可哀兮,形销铄而瘀伤。惟其纷糅而将落兮,恨其失时而无当。” 李周翰 注:“又恨失其明时,不与贤君相当。”
晋 陶潜 《读史述九章·韩非》诗:“君子失时,白首抱关。”
宋 叶适 《师立斋铭》:“人之晞圣,资盖匪夷;亦或仅有,而患失时。”
元·无名氏《硃砂担》第四折;“若不是我失时落势,怎生的便揽祸招危。”
3. 指违误农时。
《史记·龟策列传》:“若为枯旱,风而扬埃,蝗虫暴生,百姓失时。”
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世交争而波流,民失时而狼顾。”
唐 杜荀鹤《送人宰德清》诗:“乱世人多事,耕桑或失时。”
4. 谓不当其时。
《左传·庄公二十年》:“哀乐失时,殃咎必至。”
5. 指不及时。
《南史·文学传·卞彬》:“兼摄性懈堕,嬾事皮肤,澡刷不谨,澣沐失时。”
典籍
原文
时之处事精矣,不可藏而舍也。故曰:今日不为,明日忘货。昔之日已往而不来矣。
译文
农时对于农事来说是非常宝贵的,不能把它收藏起来使之停止不前。所以说,今天不进行生产,明天就没有财物。过去的时光,一经消逝就不再回来了。
简介
《管子》是一部记录中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齐国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学派的言行事迹的书籍。大约成书于战国(前475~前221)时代至秦汉时期。刘向编定《管子》时共86篇﹐今本实存76篇﹐其余10篇仅存目录。
管仲(公元前723年-约公元前645年) 汉族,名夷吾,字仲,又称敬仲,春秋时期齐国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颍上(今安徽颍上)人。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不得不过早地挑起家庭重担,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即丞相),被称为“春秋第一相”,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霸主,所以又说“管夷吾举于士”。管仲的言论见于《国语 齐语》,另有《管子》一书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