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属(学名:Dianthus L),石竹科,约600种,分布于欧洲、亚洲和非洲,但主产地为地中海区,中国有石竹D. chinensis L. 、瞿麦 D. superbus L. 等16种,南北均产之,大部供庭园观赏用或药用。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叶狭,禾草状;花美丽,单生或排成聚伞花序; 萼管状,5齿裂,下有苞片2至多枚;花瓣5,具柄,全缘或具齿或细裂;雄蕊 10;子房 1室,花柱2;蒴果圆柱形或长椭圆形,顶端4-5齿裂。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石竹属
- 拉丁学名:Dianthus L
- 界:植物界
- 门: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
- 纲: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
-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Archichlamydeae
- 目:中央种子目 Centrospermae
- 科:石竹科 Caryophyllaceae
- 亚科:石竹亚科 Subfam. Silenoideae
- 族:石竹族 Trib. Diantheae
- 属:石竹属
- 分布区域:广布于北温带
- 命名者及年代:L,1753
- 模式种:香石竹 D. caryophyllus L.
形态特徵
多年生草本,稀一年生。根有时木质化。茎多丛生,圆柱形或具棱,有关节,节处膨大。叶禾草状,对生,叶片线形或披针形,常苍白色,脉平行,边缘粗糙,基部微合生。
花红色、粉红色、紫色或白色,单生或成聚伞花序,有时簇生成头状,围以总苞片;花萼圆筒状,5齿裂,无乾膜质接着面,有脉7、9或11条,基部贴生苞片1-4对;花瓣5,具长爪,瓣片边缘具齿或隧状细裂,稀全缘;雄蕊10;花柱2,子房1室,具多数胚珠,有长子房柄。
蒴果圆筒形或长圆形,稀卵球形,顶端4齿裂或瓣裂;种子多数,圆形或盾状;胚直生,胚乳常偏于一侧。
分布情况
约600种,广布于北温带,大部分产欧洲和亚洲,少数产美洲和非洲。中国有16种10变种,有不少栽培种类,是很好的观赏花卉。
生长习性
多分布于北方草原和山区草地,大多生于乾燥向阳处。
下级分类
齿瓣组 Sect. Barbulatum Williams
簇花组 Sect. Carthusianum Williams
石竹组 Sect. Dianthus
繸瓣组 Sect. Fimbriatum Williams
簇花组 Sect. Carthusianum Williams
石竹组 Sect. Dianthus
繸瓣组 Sect. Fimbriatum Williams
模式种
香石竹 D. caryophyllusL.
多年生草本,高40-70厘米,全株无毛,粉绿色。茎丛生,直立,基部木质化,上部稀疏分枝。叶片线状披针形,长4-14厘米,宽2-4毫米,顶端长渐尖,基部稍成短鞘,中脉明显,上面下凹,下面稍凸起。花常单生枝端,有时2或3朵,有香气,粉红、紫红或白色;花梗短于花萼;苞片4 (-6),宽卵形,顶端短凸尖,长达花萼1/4;花萼圆筒形,长2.5-3厘米,萼齿披针形,边缘膜质;瓣片倒卵形,顶缘具不整齐齿;雄蕊长达喉部;花柱伸出花外。蒴果卵球形,稍短于宿存萼。花期5-8月,果期8-9月。
主要价值
我国广泛栽培供观赏,有很多园艺品种,耐瓶插,常用作切花,温室培养可四季开花,用种子或压条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