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蜀王府

(2020-03-19 00:49:38) 百科
蜀王府

蜀王府

蜀王府,始建于1382年。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馆、天府广场一带。又称“成都皇城”,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丽的一座。位于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周长2500多米,面积38公顷多,其建筑可与北京故宫媲美。整幢建筑坐北朝南,处处殿阁楼台、金碧辉煌。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有承运门、承运殿、端礼殿、昭明殿等。蜀王府一改过去历代成都城主轴偏心的布局,首次确立正南北的中轴线,从而形成类似北京紫禁城的沿南北中轴线东西相对称的庞大建筑群。虽为王府,它却俨然有皇宫的巍峨气派,故老百姓称之为“皇城”。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使得“皇城“彻底走向消亡。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蜀王府
  • 外文名称:Princess Shu Residence
  • 地理位置:四川省成都市
  • 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 占地面积:38公顷
  • 开工时间:1382年
  • 竣工时间:1390年
  • 现状:蕩然无存

王府介绍

始建缘由

1378年,明太祖朱元璋册封7岁的儿子朱椿为“蜀王”,镇守明朝西南地区。3年后,朱元璋派景川侯曹震等人赴成都主持营建宏伟华丽的蜀王府,也就是成都老百姓口中的“皇城”。
蜀王府
1390年,蜀王府宣告竣工。这座蜀王府规模雄伟,是明代藩王府中最富丽的一座,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周长2500多米,面积38公顷多,其建筑可与北京故宫比美。整幢建筑坐北朝南,处处殿阁楼台、金碧辉煌。中轴线上的建筑主要有承运门、承运殿、端礼殿、昭明殿等。
庄严的正门点缀着乐亭、表柱、三桥、石狮等皇家建筑,令人感到肃杀之气。接着是蜀王府的心脏——承运殿,该殿为蜀王理政之处,用西南名贵的楠木製成。北面有用楠木製造的蜀王宝座。再后就是蜀王居住之处,建筑十分精巧华丽,园林精緻优美,小桥流水,鸟语花香,简直就是人间仙境,其中的“菊井秋香”被誉为成都八大景之一。

毁坏缘由

可惜,这座豪华的古建筑,今天已经蕩然无存了。
1644年,张献忠率农民军攻入成都,蜀末王朱至澍跳井而死。张献忠在蜀王府自称大西王,并以蜀王府为西王府,1646年,张献忠在撤离成都前焚烧了蜀王府,蜀王府部分建筑被烧毁。
1659年,清朝军队攻占成都,将蜀王府设为贡院。
蜀王府
1917年和1932年两次军阀混战,使蜀王府遭到极大破坏,该地方也逐渐废弃,成为市场,但并未毁灭。
1967年红卫兵将剩下的建筑炸毁,变成为“敬祝毛泽东主席万寿无疆展览馆”,简称“万岁馆”(今四川科技馆)。蜀王府也除了那几个地名外,没有一丁点儿痕迹了,永远、彻底地退出历史舞台。

何时重建

市规划局网站上全文刊登了这位不愿具名的市民来信。该市民介绍,成都皇城曾有小天安门之称。成都所以名为成都,其城市的整个布局,都是紧紧围绕皇城来展开的。有了皇城,才有了少城,才有了它周围各种各样的建筑,皇城一直是成都这座城市的心脏和灵魂,是不可替代的。他建议恢复重建成都文化标誌性建筑——蜀王府(成都皇城)。

研究论证

对此,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回应,成都是我国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拥有底蕴深厚、魅力独具的历史文化资源,而蜀王府作为成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古代建筑群,是城市记忆的重要载体与城市文化的重要标识。恢复重建蜀王府事关重大,恢复重建一事还在认真的研究论证过程中。未来不排除採取各种方式,充分展现成都历史文化的强大生机与活力。

延伸阅读

可与故宫媲美

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着名古蜀文化研究专家谭继和曾介绍,蜀王府,即明代蜀王的府邸,位于今四川成都的四川科技馆、天府广场一带,始建于1382年。北起东西御河,南到红照壁,东至东华门,西达西华门,周长2500多米,面积38公顷多,其建筑可与北京故宫媲美。

蜀文化风格

据介绍,皇城是北方方正、庄严式建筑格局、南方自由市井式的棋盘街道格局以及鱼脊型胡同的少城格局这三者在一城的巧妙融合。三者协调,形成了二江环抱、三城(少城、皇城、龟城)相套、龟城走向的奇妙城市格局,全国独特。这种兼容性,正体现了蜀文化的奇妙性。华西都市报记者罗琴 编辑:王敏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