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伊势号战列舰

(2020-04-21 13:55:43) 百科
伊势号战列舰

伊势号战列舰

伊势(いせ)是日本海军的战列舰。伊势级的1号舰。当初本来预定建造为扶桑型战列舰的3号舰,但由于扶桑级于舰炮威力及防御力上发生不少问题,因此进行再设计,成为新舰型伊势级的一号舰并建造。山口多闻及古贺峰一等均曾担任该舰舰长,在他们后亦为着名指挥官辈出。1915年5月10日,于川崎重工业神户造船所动工建造。1916年11月12日下水,1917年12月1日就役。1945年7月被击沉,1947年解体拆除。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伊势号战列舰
  • 外文名:いせ
  • 曾任舰长:山口多闻及古贺峰一
  • 下水时间:1916年11月12日

基本信息

伊势号(日本语:いせ航空战列舰,二战时期日本联合舰队所属战列舰。山口多闻及古贺峰一等均曾担任该舰舰长。该舰以位于现在三重县的中央部分的伊势国(日本语:いせのくに)命名。
伊势号战列舰服役以后在三脚前桅上逐步增加射击指挥及观测设施,逐渐形成日本风格的塔式桅楼。伊势号战列舰1930年代进行现代化改造,更新动力系统,24座煤、油混烧锅炉被8座重油锅炉取代,更换功率增大的主机。两个烟囱并为一个,改建塔式舰桥。延长舰艉以减少航行阻力。增加航空设施搭载飞机,但因实战中没有搭载过飞机,而发挥不到应有的作用.
“伊势”号三视图“伊势”号三视图

舰史

1910年日本继续实行“八.八”舰队计画,在未来几年里建造大约4~8战列舰和战列巡洋舰。并在1912年开始建造“扶桑”级战列舰,计画共建造4艘,后2艘为“扶桑级”的改进型,第3,4艘于1915年神户川崎造船厂和三菱长崎造船厂建造。由于两艘船外形和装备与扶桑级不同,所以将第3,4艘定为“伊势”级。两艘船在1918年竣工,舰上共装备英国设计的双联装356毫米主炮6座。该级还在船翼装有20座单联140毫米平射炮。从战列舰的角度看,它的火力是很强的,但是牺牲了航速,它只有22节。航速十分低,影响其战斗力。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因为航速的限制以及日本海军将战列舰作为舰队决战主力的原因,“伊势”级很少参加大规模的战役。1942年6月作为警戒部队参加了中途岛海战。
中途岛海战日本海军失利以后,为了弥补航空母舰的不足,1942年12月开始伊势级战列舰被改装成可以搭载飞机又保留战列舰机能的航空战舰(彻底改装成航空母舰因为工期较长而被放弃),拆除舰体后部的两座主炮塔,在原处搭建飞行甲板和机库(改装后计画搭载“彗星”俯冲轰炸机、“瑞云”水上战机),飞行甲板长度70米,用于停放13架飞机,通过飞行甲板前端两舷的弹射器起飞,飞机不能在狭小的飞行甲板上降落,机库长度40米,可容纳9架飞机,飞行甲板后部安装一部升降机与机库相连。拆除的主炮塔弹药库分别用来储存航空用弹药与燃料。为强化防空火力拆除所有副炮安装了大量防空火炮。此次应急性质的改装并不能算成功,虽然拥有战列舰火炮的同时又拥有了舰载飞机,但是飞机起飞后无法通过飞行甲板回收,其效能受到比较大的限制,其飞行甲板前高大的上层建筑与烟囱的排烟严重影响飞机起飞作业,而且战舰火炮的运作也受到限制。海军史专家普遍认为,伊势级的航空改造十分失败。

雷伊泰湾海战

雷伊泰湾海战中的“伊势”号雷伊泰湾海战中的“伊势”号
后在没有搭载舰载机的情况下从属航母机动部队参加雷伊泰湾海战。当时的对空作战中,第四航空战队司令官松田千秋提议弹幕射击,并获得击坠不少航空器(30~70机)的报告。而其以巡航速度移动,在敌舰载轰炸机降下轰炸时尽情地转舵,以达成炸弹迴避术的最大效果。因舰载轰炸机在发现舰只移动后将失去目标,在一次性的俯冲体制下不太能够对目标作出修正,而在上升的时候需投下炸弹令再次轰炸成为不可能。

结束

其后,由于日本国内石油、橡胶等资源枯渇,因而参加了“北号作战”的输送任务,强行突破联合国封锁的南中国海。在该作战中,输送部队向企图接近的潜艇以主炮炮击,在这半奇想天开般的战术驱使底下,奇蹟地无伤返回吴。但其后由于燃料不足,于无法行动的状态下需在吴港外停泊。
1945年7月28日,在美军空袭日本吴港时被击沉坐底,1947年打捞后解体,舰身材料送去回炉,用于战后重建。
坐沉在“吴”港的“伊势”号坐沉在“吴”港的“伊势”号

性能参数

主要参数

要目新造时
(1917年)
大改装后
(1937年)
雷伊泰湾海战时
(1944年)
排水量
常备:31,260吨
测试:32,062吨
标準:36,000t吨
测试:40,169吨
标準:35,350吨
测试:38,676吨
全长
208.18米
215.8米
219.62米
全宽
28.65米
33.83米
吃水
8.74米
9.21米
9.03米
锅炉
ロ号舰本式油煤混烧锅炉24座
ロ号舰本式重油锅炉8座
主机
柯帝士·布朗式式直结涡轮2座4轴
舰本式涡轮4座4轴
轴马力
45,000匹
80,000匹
速力
23节
24.5节
航続距离
9,680海里/14节
7,870海里/16节
9,500海里/16节
燃料
石炭:4,000吨
重油:1,300吨
重油:5,313吨
乘员
1,360名
1,385名
1,463名
(1943年改装完成时)
主炮
四一式35.6厘米连装炮6座
同4座
副炮
四一式14厘米单装炮20门
同16门
撤除
高射炮
8厘米单装炮4门
127毫米炮4座
同8座
机枪
没有
25毫米连装机炮10座
25毫米机炮三联装31座
单装11挺
鱼雷
53厘米水中发射管6座
没有
其他兵装
21号电探
22号
6座120毫米喷进炮
装甲
水线305公厘
甲板55+30毫米
主炮前盾305毫米
副炮廓152毫米
水平装甲追加135公厘
舰载机
没有
3架
弹射器1座
22架
弹射器2座

测试成绩

项目排水量出力速力实施日
竣工时
31,153吨
56,498匹
23.638节
1917年(大正6年)9月12日
大改装后
40,699吨
81,360匹
25.207节
1936年(昭和11年)12月
航空战列舰改装后
38,662吨
80,830匹
25.31节
1943年(昭和18年)8月

历代舰长

舣装员长

百武三郎大佐(大正5年/1916年9月1日就任)
秋泽芳马 大佐(大正5年/1916年12月1日就任)

舰长

秋泽芳马 大佐(大正6年/1917年12月17日就任)
桑岛省三 大佐(大正7年/1917年12月1日就任)
古川弘 大佐(大正8年/1918年11月20日就任)
横尾尚 大佐(大正9年/1919年11月20日就任)
长泽直太郎 大佐(大正10年/1921年12月1日就任)
汉那宪和 大佐(大正11年/1922年12月1日就任)
福与平三郎 大佐(大正12年/1923年12月1日就任)
和田健吉 大佐(大正13年/1924年12月1日就任)
米村末喜 大佐(大正14年/1925年8月22日就任)
田冈胜太郎 大佐(大正14年/1925年12月1日就任)
河野董吾 大佐(大正15年/1926年12月1日就任)
南部道二 大佐(昭和2年/1927年12月1日就任)
岩村兼言 大佐(昭和3年/1928年12月10日就任)
池田武义 大佐(昭和4年/1929年10月5日就任)兼任
原敬太郎 大佐(昭和4年/1929年11月30日就任)
羽仁六郎 大佐(昭和5年/1930年12月1日就任)
古贺峰一 大佐(昭和6年/1931年12月1日就任)
田畑启义 大佐(昭和7年/1932年11月15日就任)
山本弘毅 大佐(昭和8年/1933年11月15日就任)
清水光美 大佐(昭和9年/1934年11月1日就任)
关根郡平 大佐(昭和10年/1935年10月31日就任)
高须三二郎 大佐(昭和11年/1936年11月16日就任)
山口多闻 大佐(昭和12年/1937年12月1日就任)
山口仪三 大佐(昭和13年/1938年11月15日就任)
大森仙太郎 大佐(昭和14年/1939年11月15日就任)
高柳仪八 大佐(昭和15年/1940年10月15日就任)
武田勇 大佐(昭和16年/1941年9月25日就任)
长谷真三郎 大佐(昭和18年/1943年4月25日就任)
中瀬溯 大佐(昭和18年/1943年11月1日就任)
牟田口格郎 大佐(昭和20年/1945年2月25日就任)7月24日于空袭中战死

同级舰

“伊势”级,“日向”号航空战列舰(“伊势”级2号舰)
“日向”号航空战列舰“日向”号航空战列舰
伊势号(ise)艺术画伊势号(ise)艺术画
“日向”号“日向”号
1945.07.28 吴港1945.07.28 吴港
日向号的第三四号主炮日向号的第三四号主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