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是中国与中东欧17国领导人的会晤机制,又称“17+1合作”、“1+17”领导人会晤。自2012年开始举办,一年一次。
中东欧17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斯洛维尼亚、克罗地亚、波赫、塞尔维亚、黑山、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北马其顿、爱沙尼亚、立陶宛、拉脱维亚和希腊。
2018年12月20日,“16+1合作”当选为2018年度国际时政类十大流行语。2019年4月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赴布鲁塞尔举行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赴克罗地亚举行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对克罗地亚进行正式访问。
2019年4月12日,希腊作为正式成员加入“16+1合作”。随着希腊的加入,‘16+1’这箇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的平台,将变为‘17+1’。
基本介绍
- 中文名: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 又称:“1+16”领导人会晤,“16+1合作”
- 始办:2012年
- 间隔:一年一次
举办背景
中国与中东欧国家传统友谊深厚,合作历史悠久。中东欧国家整体经济呈增长态势,发展潜力巨大。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挑战,双方增进相互了解、加强经贸合作的意愿十分强烈。

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经济高度互补,双边经贸合作前景广阔。中东欧国家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和基础设施升级的强烈需求,而中国在装备製造、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则具有竞争优势,双边合作,不仅契合了中国和中东欧国家的各自发展特点与合作需求,而且符合中国和中东欧国家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利益。
历届会议
第一次
2012年4月,首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在波兰首都华沙市举行。会晤规划与拓展了中国与中东欧16国互利合作的前景与未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宣布了中国关于促进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12项举措,并就推进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关係提出四条原则建议。
第二次
2013年11月26日,第二次“1+16”领导人会晤在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举行,李克强总理出席会晤并提出“三大原则”和六点建议。会晤后,双方共同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布加勒斯特纲要》。根据《纲要》,中国-中东欧国家每年举行领导人会晤,梳理合作成果,规划合作方向。
自首次会晤以来,特别是布加勒斯特会晤以来,中国同16国贸易额显着增长,各领域交流活动和合作平台组建有序推进,《布加勒斯特纲要》确立的38项合作领域,已有80%的项目付诸实施。2013年前10个月,双方贸易额达500亿美元,同比增长10.1%;中国企业在中东欧国家投资超过50亿美元,涉及机械、化工、电信等多个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方面,一批桥樑、电站、高速公路项目进展顺利。
第三次
第三次会晤2014年12月16日在塞尔维亚贝尔格勒举行。本次会晤的主题是“新动力、新平台、新引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与中东欧16国领导人共同出席会晤。
详见词条:第三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第四次
第四次会晤2015年11月24日在苏州太湖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晤后,共同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和《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2015年11月25日,李克强总理邀请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共同乘坐苏州至上海高铁。
第五次
当地时间2016年11月5日下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里加国家图书馆出席第五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东欧16国领导人出席,欧盟、奥地利、瑞士、希腊、白俄罗斯、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作为观察员与会。
李克强表示,2016年9月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围绕“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达成广泛共识,为摆脱世界经济困局和深化国际合作提供了新思路。“16+1合作”是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友好合作的创新举措。2015年苏州会晤以来,我们按照《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中期规划》的大方向,全面落实1+16合作框架,开放包容,扎实推进,取得了丰硕成果。《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苏州纲要》确定的50多项举措已基本落实。
李克强指出,“16+1合作”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力量,是中欧合作的组成部分和有益补充,有利于推进中欧四大伙伴关係和五大平台建设,有利于欧洲平衡发展,有利于欧洲一体化。
李克强强调,“16+1合作”应坚持经济全球化大方向。积极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相互扩大市场开放,深化区域经济合作,共同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既为自身发展提供动力,也为世界经济复甦贡献力量。
李克强表示,本次会晤以“互联、创新、相融、共济”为主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并就“16+1合作”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一是深化基础设施和互联互通合作。中方鼓励国内信誉好、实力强的企业以工程承包、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中东欧国家高速公路网、港口网、电网、网际网路等建设。愿推动匈塞铁路和中欧陆海快线建设,支持亚欧之间运输通道建设,在中东欧国家设立更多物流中心,进一步提升中东欧国家在亚欧大陆桥中的枢纽作用。
二是发挥好金融合作的支撑作用。刚才,我在经贸论坛上宣布16+1金融控股公司正式成立。中方已同波兰、捷克签署出资备忘录,欢迎中东欧各国积极参与。中方支持扩大本币结算合作,支持丝路基金等金融机构通过股权、债券等多种方式为“161合作”项目提供金融支持。
三是开拓绿色经济合作新空间。愿积极探讨农产品加工基地等示範项目,鼓励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地方省市之间开展绿色农业合作。加强生态环保领域合作,扩大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联合开发。
四是进一步密切人文领域交流合作。充分发挥好教育、文化、旅游、卫生、地方、青年等合作机制的作用。今年是16+1人文交流主题年,中国同中东欧国家举办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方支持儘早设立16+1文化协调中心,邀请中东欧国家青年来华培训。希望中东欧国家出台更多面向中国游客的签证便利化措施和特殊安排。中方支持2017年举办16+1媒体年。
与会的中东欧国家领导人表示,“16+1合作”稳步推进,富有活力,成果显着。愿与中方一道,挖掘合作潜力,加强机制能力建设,坚持经济、人文合作并进,深化基础设施、产能、贸易、金融、农业、科技等领域合作,开拓电子商务等新的合作模式,扩大地方合作和科技、文化、教育、卫生、旅游等人文交流,实现互联互通和互利共赢,推动中东欧与中国关係同欧中战略伙伴关係相互促进,持续发展。
会晤后,中国同中东欧16国共同发表《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里加纲要》和关于开展三海港区基础设施、装备合作的联合声明。各国领导人共同见证了中国与16国签署合作协定,涵盖互联互通、产能合作、基础设施建设、人文、人力资源、民航合作等多个领域。
第六次
2017年11月27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布达佩斯出席第六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中东欧16国领导人参加。欧盟、奥地利、瑞士、希腊、白俄罗斯和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作为观察员与会。
第七次
2018年7月5日,应保加利亚总理鲍里索夫、德国总理默克尔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离开北京,对保加利亚进行正式访问并出席第七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
第八次
2019年4月8日上午,经中欧双方商定,并应克罗地亚总理普连科维奇邀请,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乘专机离开北京,赴布鲁塞尔举行第二十一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赴克罗地亚举行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并对克罗地亚进行正式访问。
2019年4月12日,李克强总理在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出席第八次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会晤。会议欢迎希腊作为正式成员加入“16+1合作”。随着希腊的加入,‘16+1’这箇中国同中东欧国家开展合作的平台,将变为‘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