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命接触:全球大型传染病探秘之旅》内容简介:大卫·奎曼与全球顶尖的疾病专家展开了一项惊险、刺激的冒险之旅:在中国网捕蝙蝠,在孟加拉製作捕猴陷阱、在刚果围捕大猩猩……他们试图踏访每一个疾病的发源地,去寻找人类大範围感染疾病的根源。大卫·奎曼除了利用翔实的调查资料向读者介绍了这些着名疾病的发病原因及传播过程,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下一场全球性疾病何时到来?
基本介绍
- 书名:致命接触:全球大型传染病探秘之旅
- 作者:大卫·奎曼 (David Quammen)
- 类型:医学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外文名:Spillover:Animal Infections and the Next Human Pandemic
- 译者:刘颖
-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 页数:432页
- 开本:16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致命接触:全球大型传染病探秘之旅》系《纽约时报》2012年十佳科普图书!《经济学家》2012年最佳图书!
作者简介
美国着名科普作家,美国国家地理杂誌记者,着有《完美先生达尔文》等书
媒体推荐
这本书极具吸引力和惊悚感,读起来就像是一部侦探小说。
——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贾伯斯传》作者
大卫·奎曼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科学家,但是他是一个专业的科学作家。他非常能够掌握第一线科学研究的成果,然后把它们用一个很漂亮的写作方法介绍给大众。
——粱文道
——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贾伯斯传》作者
大卫·奎曼并不是一个专业的科学家,但是他是一个专业的科学作家。他非常能够掌握第一线科学研究的成果,然后把它们用一个很漂亮的写作方法介绍给大众。
——粱文道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亨德拉病毒和马
第二章 伊波拉病毒和大猩猩
第三章 疟疾
第四章 SARS病毒的传播
第五章 Q热、鹦鹉热和莱姆病
第六章 毒性增强
第七章 空中的宿主
第八章 爱滋病的传播
第九章 所有一切都取决于人的行为
第二章 伊波拉病毒和大猩猩
第三章 疟疾
第四章 SARS病毒的传播
第五章 Q热、鹦鹉热和莱姆病
第六章 毒性增强
第七章 空中的宿主
第八章 爱滋病的传播
第九章 所有一切都取决于人的行为
文摘
8
维克·瑞尔马廄事件几个月后,又发生了一起疫情,地点在中非。在加彭东北部的伊温多(Ivindo)河上游,刚果共和国边境附近,有一个叫作马依布2村(Mayibout 2)的地方,是在马依布村上游仅1英里远的一处附属居住地。1996年2月初,马依布2村的18个人参与屠宰和食用一只黑猩猩后,就突发疾病。
症状包括高烧、头痛、呕吐、眼部充血、牙龈出血、打嗝、肌肉疼痛、咽喉痛和血性腹泻。村长决定将18人全部送到下游区中心马科库(Makokou)镇上的医院中接受治疗。从马依布2村到马科库,乌鸦飞的话,不到50英里,但乘独木舟沿伊温多河蜿蜒而下却要花7个小时,小舟沿河岸边森林中的藤枝蔓壁蜿蜒穿梭。其中4名患者在到达时已生命垂危,两天内便死亡了。4具尸体又被送回马依布2村,按传统仪式进行下葬,对这种不明原因夺去人生命的疾病,人们没有採取任何特殊预防措施。另一位病人从医院逃了出来,跌跌撞撞回到村子里,还是死了。很快,第二批感染者相继发病,他们是第一批病人的亲人和朋友,在照顾病人时染病,还有一些人因为处理第一批病人的尸体而染病。最终,31人病倒,21人死亡,死亡率几乎达68%。
一组医学研究者收集了上述事实和数据,研究者中有加彭人还有法国人,疫情暴发时他们就到达了马依布2村。有一个精力充沛的法国人叫埃里克·M·勒罗伊(Eric M.Leroy),在巴黎受过培训,他在加彭东南部一个中等城市弗朗斯维尔(Franceville)的国际医学研究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e Recherches Medicales de Franceville,CIRMF)做驻地病毒学家。勒罗伊和同事们从一些病人的样本中发现了伊波拉病毒的证据,并推断被杀死的黑猩猩感染了伊波拉病毒。他们写道,“黑猩猩的感染病例可以成为18例人类感染病例的指示病例”。他们在调查中也发现黑猩猩不是被村里的猎人杀死的,而是在森林中找到的,当时黑猩猩已经死了。
四年后,我与十来个当地人一起在伊温多河上游附近的一个篝火旁坐谈。他们都是一次长途陆地跋涉的森林嚮导员,其中多数是班图人(Bantus),绝大多数来自加彭东北部的村庄。我加入征途前,他们已经走了好几周了。他们的工作包括背着沉重的背包穿越丛林并每晚为生物学家搭建简单的宿营帐篷。这位生物学家是麦克·费伊(Mike Fay),正是他强烈的使命感驱动着整个事业的前进。即使按照热带实地考察生物学家的标準来看,费伊也非同寻常:他身体结实、顽强、不羁、有强烈的自然保护意识。他的事业,自称为万千样带(Megatransect),是一项长达2 000英里、穿越中非野外现存森林区的徒步生物调查。沿途他每走一步都会记录数据,记下大象粪堆、猎豹行蹤、猩猩足迹和植物鉴定等,还有用左手草草地在黄色防水笔记本上记下的成千上万的小符号。而同时,其他人员在他身后一字排开,背着他的电脑、卫星电话、特殊仪器、备用电池,还有足够他自己和所有人用的帐篷、食物和医疗用品。
费伊到达加彭东北部这边时,已经走了有290天了。他和一队熟悉野外森林环境的俾格米人(一个身材矮小的少数民族)一起穿过了刚果共和国,但这些人在加彭边境被拒绝入境。所以费伊不得不在加彭重新组建一个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是从伊温多河上游的各个金矿中招来的工人。他要求的那些工作,在森林中开闢道路和搬运行李,儘管艰难并且障碍重重,比起在赤道泥土中挖金子,显然还是个更好的选择。有一个人,既是厨师又是搬运工,每晚营火前,他会炒很多的米饭或麸麸(用木薯粉製成的主食,像可食用的纸浆一般),用些混合的褐色酱汁点缀当配料。这种酱汁的成分包括番茄汁、乾鱼、罐头沙丁鱼、花生酱、冷冻乾牛肉和辣椒(pili—pili),所有这些都是能混在一起的,由着厨师的兴致进行组合。没有人抱怨。大家总感觉饿。在丛林中筋疲力尽地跋涉了一天之后,比这样一大份食物更糟的就是食物的分量不够大。我受《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之命,加入这群人当中,主要的任务就是追随费伊的足迹,写出描述其工作和旅行的系列故事。我会在一个地方和他待上十天,另一个地方再陪他两周,然后溜回美国,让我的脚恢复恢复(我们穿的是蹚水凉鞋),然后写出一期连载故事。
每次我重新加入费伊和他的团队,发现根据地点的偏远程度和需要补给的紧急程度不同,集合点的后勤安排都会不同。他从未在曲折的征途上偏离过。找不找得到他,取决于我。有时,我与费伊信任的后勤人员——一个名叫西原智(Tomo Nishihara)的日本生态学家一起,通过坐丛林飞机或乘装有电机的独木舟到达他所在的区域。我和西原智挤到轻舟里,旁边装满费伊下一程所需要的东西:装有新鲜麸麸、米饭和乾鱼的袋子、沙丁鱼箱子、油和花生酱、辣椒和5号电池。但独木舟并不总能把我们送到费伊和他的队员挨饿、受冻等待补给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和準备穿越一个叫明克比(Minkebe)的大森林屏障的旅行者一起,我和西原智坐在一架贝尔412直升机中呼啸着沖向蓝天。这架直升机是从加彭军队高价租来的,是13座的大型机。在其他地方坚不可摧的森林林冠,在这里却时不时被几个高大的山头所打断。这些山头几百英尺高,耸于万物之上,如埃尔卡皮坦山(El Capitan)林立于绿色大地的雾霭之中一般。其中一座孤山之顶便是费伊指引我们着陆的地方,位于马依布2村正西40英里处。
那一天对组员们来说是相对轻鬆的一天,不用过沼泽、没有会划破皮肤的植被丛、没有因费伊拍近景而被激怒了要攻击人的大象。他们临时露宿下来,等待直升机的到来。现在补给到达了目的地,甚至还带了啤酒来!营火四周的气氛顿时轻鬆、友善起来。我很快了解到其中两名成员——东尼.M.波什(Thony M’Both)和索非亚诺·安托克(Sophiano Etouck)就来自马依布2村。伊波拉病毒肆虐于村庄时,他们就在现场。
P37-39
维克·瑞尔马廄事件几个月后,又发生了一起疫情,地点在中非。在加彭东北部的伊温多(Ivindo)河上游,刚果共和国边境附近,有一个叫作马依布2村(Mayibout 2)的地方,是在马依布村上游仅1英里远的一处附属居住地。1996年2月初,马依布2村的18个人参与屠宰和食用一只黑猩猩后,就突发疾病。
症状包括高烧、头痛、呕吐、眼部充血、牙龈出血、打嗝、肌肉疼痛、咽喉痛和血性腹泻。村长决定将18人全部送到下游区中心马科库(Makokou)镇上的医院中接受治疗。从马依布2村到马科库,乌鸦飞的话,不到50英里,但乘独木舟沿伊温多河蜿蜒而下却要花7个小时,小舟沿河岸边森林中的藤枝蔓壁蜿蜒穿梭。其中4名患者在到达时已生命垂危,两天内便死亡了。4具尸体又被送回马依布2村,按传统仪式进行下葬,对这种不明原因夺去人生命的疾病,人们没有採取任何特殊预防措施。另一位病人从医院逃了出来,跌跌撞撞回到村子里,还是死了。很快,第二批感染者相继发病,他们是第一批病人的亲人和朋友,在照顾病人时染病,还有一些人因为处理第一批病人的尸体而染病。最终,31人病倒,21人死亡,死亡率几乎达68%。
一组医学研究者收集了上述事实和数据,研究者中有加彭人还有法国人,疫情暴发时他们就到达了马依布2村。有一个精力充沛的法国人叫埃里克·M·勒罗伊(Eric M.Leroy),在巴黎受过培训,他在加彭东南部一个中等城市弗朗斯维尔(Franceville)的国际医学研究中心(Centre International de Recherches Medicales de Franceville,CIRMF)做驻地病毒学家。勒罗伊和同事们从一些病人的样本中发现了伊波拉病毒的证据,并推断被杀死的黑猩猩感染了伊波拉病毒。他们写道,“黑猩猩的感染病例可以成为18例人类感染病例的指示病例”。他们在调查中也发现黑猩猩不是被村里的猎人杀死的,而是在森林中找到的,当时黑猩猩已经死了。
四年后,我与十来个当地人一起在伊温多河上游附近的一个篝火旁坐谈。他们都是一次长途陆地跋涉的森林嚮导员,其中多数是班图人(Bantus),绝大多数来自加彭东北部的村庄。我加入征途前,他们已经走了好几周了。他们的工作包括背着沉重的背包穿越丛林并每晚为生物学家搭建简单的宿营帐篷。这位生物学家是麦克·费伊(Mike Fay),正是他强烈的使命感驱动着整个事业的前进。即使按照热带实地考察生物学家的标準来看,费伊也非同寻常:他身体结实、顽强、不羁、有强烈的自然保护意识。他的事业,自称为万千样带(Megatransect),是一项长达2 000英里、穿越中非野外现存森林区的徒步生物调查。沿途他每走一步都会记录数据,记下大象粪堆、猎豹行蹤、猩猩足迹和植物鉴定等,还有用左手草草地在黄色防水笔记本上记下的成千上万的小符号。而同时,其他人员在他身后一字排开,背着他的电脑、卫星电话、特殊仪器、备用电池,还有足够他自己和所有人用的帐篷、食物和医疗用品。
费伊到达加彭东北部这边时,已经走了有290天了。他和一队熟悉野外森林环境的俾格米人(一个身材矮小的少数民族)一起穿过了刚果共和国,但这些人在加彭边境被拒绝入境。所以费伊不得不在加彭重新组建一个团队,大部分成员都是从伊温多河上游的各个金矿中招来的工人。他要求的那些工作,在森林中开闢道路和搬运行李,儘管艰难并且障碍重重,比起在赤道泥土中挖金子,显然还是个更好的选择。有一个人,既是厨师又是搬运工,每晚营火前,他会炒很多的米饭或麸麸(用木薯粉製成的主食,像可食用的纸浆一般),用些混合的褐色酱汁点缀当配料。这种酱汁的成分包括番茄汁、乾鱼、罐头沙丁鱼、花生酱、冷冻乾牛肉和辣椒(pili—pili),所有这些都是能混在一起的,由着厨师的兴致进行组合。没有人抱怨。大家总感觉饿。在丛林中筋疲力尽地跋涉了一天之后,比这样一大份食物更糟的就是食物的分量不够大。我受《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之命,加入这群人当中,主要的任务就是追随费伊的足迹,写出描述其工作和旅行的系列故事。我会在一个地方和他待上十天,另一个地方再陪他两周,然后溜回美国,让我的脚恢复恢复(我们穿的是蹚水凉鞋),然后写出一期连载故事。
每次我重新加入费伊和他的团队,发现根据地点的偏远程度和需要补给的紧急程度不同,集合点的后勤安排都会不同。他从未在曲折的征途上偏离过。找不找得到他,取决于我。有时,我与费伊信任的后勤人员——一个名叫西原智(Tomo Nishihara)的日本生态学家一起,通过坐丛林飞机或乘装有电机的独木舟到达他所在的区域。我和西原智挤到轻舟里,旁边装满费伊下一程所需要的东西:装有新鲜麸麸、米饭和乾鱼的袋子、沙丁鱼箱子、油和花生酱、辣椒和5号电池。但独木舟并不总能把我们送到费伊和他的队员挨饿、受冻等待补给的地方。这种情况下,和準备穿越一个叫明克比(Minkebe)的大森林屏障的旅行者一起,我和西原智坐在一架贝尔412直升机中呼啸着沖向蓝天。这架直升机是从加彭军队高价租来的,是13座的大型机。在其他地方坚不可摧的森林林冠,在这里却时不时被几个高大的山头所打断。这些山头几百英尺高,耸于万物之上,如埃尔卡皮坦山(El Capitan)林立于绿色大地的雾霭之中一般。其中一座孤山之顶便是费伊指引我们着陆的地方,位于马依布2村正西40英里处。
那一天对组员们来说是相对轻鬆的一天,不用过沼泽、没有会划破皮肤的植被丛、没有因费伊拍近景而被激怒了要攻击人的大象。他们临时露宿下来,等待直升机的到来。现在补给到达了目的地,甚至还带了啤酒来!营火四周的气氛顿时轻鬆、友善起来。我很快了解到其中两名成员——东尼.M.波什(Thony M’Both)和索非亚诺·安托克(Sophiano Etouck)就来自马依布2村。伊波拉病毒肆虐于村庄时,他们就在现场。
P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