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广电总局整治抗战雷剧

(2020-02-12 06:05:17) 百科
广电总局整治抗战雷剧

广电总局整治抗战雷剧

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了解到:针对近期以来部分抗战题材电视剧存在的过度娱乐化现象,总局已着手进行整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广电总局整治抗战雷剧
  • 管理机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简介

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了解到:针对部分抗战题材电视剧存在的过度娱乐化现象,总局已着手进行整治。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视剧管理司副司长王卫平表示:“八年抗战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伟大壮举,是影视创作的宝贵资源,书写和表现它也是艺术家的责任与使命。近期以来出现的个别创作态度不严肃、胡编乱造、不尊重历史、过度娱乐化的抗战题材创作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影响,必须予以纠正。”
据了解,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已对各卫视提出明确要求,对卫视电视剧黄金档已报排播的抗战题材剧进行重审和甄别,对存在过度娱乐化的抗战剧进行修改,停播不能修改的过度娱乐化抗战剧,同时对以严肃态度进行创作的抗战剧给予鼓励和支持。据了解,当前一些卫视已经主动撤播了正在播出的“抗战雷剧”,如黑龙江卫视的《战旗》和四川卫视的《尖刀战士》等。

延伸阅读

《抗日奇侠》“撕鬼子”收视飘红 一集卖200万
因“手撕鬼子”情节广受争议的《抗日奇侠》却在多地成为收视冠军,第二轮播出一集200万,利润翻倍;热门抗战剧利润率普遍达到200%。
热闹的中国抗日剧“代工厂”的背后,是一条成熟而有效的行销生产线和一个正义凛然的爱国生意场。它是文化导向和资本追逐共同的产物,同时借力于民间特殊的审美志趣和历史观——这远不是一场单纯的娱乐围观。
央视狠批“抗日神剧” 比俗争二“部部惊心”
近年来,抗日题材的电视剧越来越多,但质量良莠不齐,有的甚至出现很多夸张、雷人的虚构场景,因此被网友称为“抗日神剧”。日前,央视《新闻1+1》盘点、批评了这一系列的雷人抗日剧。
话题:扮鬼子“一天死八次”奇葩在哪
着名的横店影视城有了个新名号——“横店抗日根据地”。这里一年接待的剧组有三成都在拍抗战剧。一名漂在横店的民众演员更是说,他最多的一天扮着“鬼子”在不同剧组“死”了八次。
许多观众也发现,在2012年,“家斗剧”和抗战剧在晚间黄金档霸着萤幕。这些抗战剧到底都在演着什幺,又有何奇葩之处呢?
话题:抗战时杀死一个日本士兵有多难
时下一些抗战剧把敌人描绘得过于弱智,不仅是对历史的歪曲,更是对浴血捍卫家国的先烈们的不敬。当前人浴血奋战换来的胜利被描述成唾手可得,后人恐怕就很难了解和反思为何这场战争需要付出如此巨大的代价。

各界讨论

国外媒体

在网际网路上,“中国抗日剧要更雷人才过瘾”的观点获得不少网民支持。有台湾媒体认为,一些抗日“滥片”的走红证明现阶段大陆抗战剧毫无製作水平和正能量,只能靠一些奇怪甚至色情的段子吸引人们的注意。
在日本雅虎对某“抗日神剧”的新闻报导页面,超过千名网民参与跟帖,其中获得支持最多的跟帖分别是“这个情节有点意思”“日本电视剧也该这样荒诞”和“不必较真,不过是披着抗日剧外衣的搞笑剧”。
一名在东京工作的日本媒体从业者告诉中国媒体人,三四年来,日本媒体和网路已数次报导中国抗日剧中对日军的丑化和各种不合理,日本民众对这一现象已司空见惯。

反思总结

正如一家媒体所言,“手撕鬼子”、“枪打飞机”等国产抗日剧这些离奇古怪、匪夷所思的桥段,表面上是歌颂抗日力量神勇无比,但其实际效果却是通过贬低观众智商製造可笑情节,变相诋毁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有分析人士更是直言指出,因容易通过审批,如今抗日剧多如牛毛,在激烈的竞争下,这类剧集想出名只能靠“譁众取宠”。
实际上,抗日雷剧屡遭吐槽,又经过网际网路的持续发酵,大部分编剧在创作这一题材剧本时都已经小心翼翼。中国资深编剧张玲玲认为,只有“抗日剧和家长里短”的国产电视剧是畸形化发展,观众也到了审美疲劳的临界点,无论投资方和创作者,都应把眼界放宽,尝试新的类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