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饮,中医方剂名。出自《世医得效方》。卷十一。主治潮热乍来乍去,心烦面赤,口乾如疟状。
基本介绍
- 名称:甘露饮
- 出处:《世医得效方》卷十一
- 组成:寒水石、石膏、郁金、甘草、薄荷
- 主治:潮热乍来乍去,心烦面赤,口乾如疟状
组成
寒水石、石膏、郁金、甘草、薄荷各等分。
用法用量
上为末。每服一钱,食后薄荷汤调下。
主治
潮热乍来乍去,心烦面赤,口乾如疟状。
附方
名称:甘露饮
组成:犀角、生甘草、生地、银柴、胡枳壳、麦门冬、知母、枇杷叶、黄芩、钗石斛、茵陈
用法:用淡竹叶七片,灯心十根为引,水煎服
主治:茧唇
出处:《疡医大全》卷十四
名称:甘露饮
组成:大熟地、大生地、玉竹、大麦冬(去心)、天门冬(去心)、马料豆、炙甘草
用法:井水二钟,文火煎服
主治:喉白,咽乾不润,咳嗽,唇燥舌乾
出处:《玉钥·续编》
名称:甘露饮
组成:生地黄、熟地、麦冬(去心)、僵蚕(姜汁炒)、银花、天冬、石斛、枳壳、粉草
用法:水煎服
主治:白喉虚热症。白见于关内外,色稍不润,喉内红肿,下午痛甚,口乾不渴,舌苔虽黄而滑,小便略赤而长,饮食稍碍,心烦不眠
出处:《白喉全生集》
名称:甘露饮
组成:大生地、鲜生地、天冬、麦冬(去心)、鲜石斛、黄芩(炒)、银花、川贝母、生炙甘草
用法:加竹茹一团,姜汁炒
主治:温热病
出处:《医方简义》卷二
功用:存阴清邪,以复胃中津液
重要文献摘要
《东医宝鉴》:“甘露饮,治潮热。寒水石、石膏、郁金、薄荷、甘草各等分。上为末,每一钱,薄荷汤调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