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时近因效应是心理学家在研究记忆时(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发现的一种记忆效应,简而言之:就是个体对时间距离更近的记忆材料记得更好。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长时近因效应
- 外文名:recency effect
简介
近因效应在自由回忆任务中被心理学家们发现,自由回忆任务的程式很简单,先呈现一系列项目让被试儘可能多地记住。与系列回忆不同的是,在这里被试无须回忆呈现顺序,只要能够回忆出呈现过的材料即可。经过研究,人们普遍认识到自由回忆也遵循某些规律。首先,儘管在自由回忆中,被试可以以任意的顺序回忆单词,但仍可以发现实验中存在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位置效应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前者指对词表中最开始位置项目的回忆增强,而后者指对词表中最末尾处项目的回忆增强。其次,人们在自由回忆过程中会採用一定的策略来帮助学习和记忆。如:複述第一个项目以增强记忆;测验中,在最后呈现的项目快从记忆中消失之前先快速地将之报告出来。通过複述可以增强学习和记忆,这同时也意味着人们在有意识地去进行学习和记忆。
相关研究
(1)正系列位置效应的成因一直是记忆研究者们争论的焦点,产生争论的原因可能在于大量研究者试图用长时记忆的研究範式,诸如自由回忆,去探讨短时记忆(近因效应)和长时记忆(首因效应)的分离问题,这可能会造成因素混淆。鑒于此,本研究採用了多种不同的短时记忆任务,考察系列位置效应是否存在。
(2)吴艳红、朱滢以汉字为材料 ,在即时回忆实验中表现出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 ;在 30s延迟实验中 ,表现出明显的首因效应 ,但近因效应消失 ;在连续分心实验範式中证明长时记忆中存在明显的系列位置效应。说明现有理论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联想记忆和绝对记忆的概念 ,成功地解释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性质之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