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渊明逸致图》是明代画家周位创作的纸本水墨画,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此图绘陶渊明饮酒至醉,由僕人扶归情景。陶渊明生性嗜酒,辞官归隐后更醉心于採菊、饮酒,以自得其乐。作品选取此情节,很好表现了渊明的放逸情致。画面渊明醉眼朦胧,步履跄踉,衣衫不整,坦露胸怀,生动地刻画了醉归之态和放逸之情。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渊明逸致图
- 创作年代:明代
- 作者:周位
- 画作类型:水墨画
- 材质:纸本
- 规格:纵25.4厘米,横24.9厘米
- 现收藏地: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作内容

画面上画有二人,左侧为扶持者,右侧为渊明醉像,渊明褒衣博带,坦腹露胸,一副醉意的形象,低首闭目,面部显示出醉意,长髯垂胸,双目尤神,左臂下垂,五指分开,右臂扶着一位侍从者,在摇摇晃晃缓步行走。整个神态显得醉意浓浓,不拘形迹。一位扶持者,短小的个子,正在吃力地扶着身材魁梧的酒翁(渊明),双目炯炯有神。此画对幅有张口小楷书五柳先生传。诗塘有清高宗题诗。款署‘‘元素”。
收传印记有“沈周宝玩”、“天籁阁”、‘‘项元汴印”,‘‘项子京家珍忘”,“平生真赏”、“汉水耿会侯书画之章”、‘‘湛思”、“怡亲玉宝”,等十七印。
创作背景
此图画陶潜扶醉像。陶潜,字渊明,为东晋高士,中国诗坛大家,被誉为“古代隐逸诗人之宗”(钟嵘《诗品》),曾做江州祭酒、镇军,参军、彭泽令等小官,由于不满当时的黑暗现实,又“不愿为五斗米折腰”,于41岁时,便弃官归隐,躬耕终身。性嗜酒,每饮辙尽,期在必醉:此幅图大约描绘其辞官归庄后,嗜酒酣醉的情景。
艺术鉴赏
作品运用白描法,线条细劲流畅,似行云流水,造型洗鍊而準确,注重眉目传情。画法继承北宋李公麟以来的传统,也反映了明初人物画的主宗渊源。
此图无其他任何背景,仅作醉翁陶渊明及扶持者。整个画面气氛来看,作者意图突出主要人物,性格鲜明,尤其是陶潜这个人物的塑造,通过动作、表情、姿态,无不着眼于表现他是一个具有高度智慧的诗人;这一形象的另一突出特点和成功之处,是作者的白描功力,人物刻画精微,不板不滞,潇洒处,能收能紧;细微处,能展能放。
历史传承
由该图收藏钤印可知,该图历经明代沈周、清代项元汴、怡亲王等人收藏,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作者简介
周位,生卒年未详。明代画家。字元素,镇洋(今江苏太仓)人:博学多才艺,尤善绘画、太祖洪武初征人宫廷,凡宫掖画壁多出其手,为壁画名手:时朱元璋严刑峻法,画师稍有不合意者,每遭奇祸。一日被命画《天下江山图》于殿,位请元璋规模大势,方敢润色。元璋援毫挥洒,粗具势概,位顿首曰:“陛下江山已定,臣无所措手矣,”兀璋善其言,遂止:但后仍遭同行相忌,中谗言被处死。传世作品有《渊明逸致图》册页,《渔翁对话图》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