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同济大学桥樑工程系

(2020-03-02 19:43:34) 百科
同济大学桥樑工程系

同济大学桥樑工程系

同济大学桥樑工程系是在1952年全国最早设定的桥樑与隧道工程专业基础上成立的。

桥樑工程系拥有世界一流的抗风实验室,试验室,近年来承担了我国绝大部分大跨度的桥樑的抗风和抗震研究及风洞试验。 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同济大学桥樑工程系
  • 英文名:Bridge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Tongji University
  • 创办时间:1952年
  • 类别:工科
  • 学校类型:211,985
  • 所属地区:中国上海

教学概况

专业设定

桥樑工程系设有桥樑与隧道工程专业的硕士点、博士点及博士后流动站。

学生情况

现有各类在校学生288人,其中博士生34人, 硕士生78人,本科生176人。

师资力量

桥樑系师资力量雄厚,全系现有教职工75人,其中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博士生导师12人,教授等正高级职称18人,副教授等副高级职称24人。他们中有多人是有国际声誉的着名专家、学者,如曾获国际结构工程功绩奖、长期担任国际桥樑及结构工程协会中国组组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理事长及名誉理事长、同济大学名誉校长等职的李国豪院士,我国桥樑抗风研究的开拓者、长期担任国际桥樑及结构工程协会常委(代表中国)、现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等职的项海帆院士以及国家级专家、长期担任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桥樑及结构工程学会理事长等职的范立础院士等。

院士风采

李国豪 教授李国豪 教授

李国豪 教授
1913年生,本学科创始人和学科总带头人,世界着名桥樑工程及结构力学专家。现任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同济大学名誉校长、博士生导师。
项海帆 教授项海帆 教授

项海帆 教授
1935年生,桥樑抗风与大跨度桥樑方向学科带头人,国际知名桥樑工程专家。现任中国工程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顾问院长、上海同济规划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桥樑设计分院名誉院长等。
范立础 教授范立础 教授

范立础 教授
1933年生,桥樑抗震与预应力砼桥樑方向学科带头人,国际知名桥樑工程专家。现任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防灾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

研究机构

桥樑工程系拥有世界一流的抗风实验室,试验室,近年来承担了我国决大部分大跨度的桥樑的抗风和抗震研究及风洞试验。 获国家,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0余项。
桥樑抗风研究室
朱乐东
桥樑抗震研究室
李建中
轨道交通桥樑研究室
吴定俊
混凝土桥樑研究室
李国平
桥樑施工与信息技术研究室
石雪飞
桥樑试验室
张启伟
大跨度桥樑研究室
肖汝诚
钢与组合结构桥樑研究室
曾明根
桥樑健康监测与振动控制研究室
孙利民
桥樑设计方法与过程研究室
陈艾荣

设计分院

桥樑工程分院

桥樑工程设计分院是在李国豪院士、项海帆院士的直接关心与领导下于八十年代初从桥樑工程系下属的一个设计室发展起来的,现隶属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项海帆院士担任桥樑工程设计分院名誉院长,范立础院士担任高级技术顾问组组长。
桥樑工程设计分院现有专职技术人员55人,其中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16人,注册结构工程师6人。下设桥樑一室、二室、景观室和综合室等科室。另外,由桥樑工程系高级职称教师组成的在册兼职设计人员75名,桥樑工程系各研究室在各领域如抗风、抗震、钢与组合结构和大跨度桥樑等的专题研究成果给与设计分院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十多年来,该院设计的桥樑类型涉及有悬索桥、斜拉桥、T型刚构、连续梁、桁架、拱桥以及各种组合结构等各种桥樑结构。如国内同类桥型跨径最大的预应力桁架刚构闽江水口大桥;国内跨径最大的悬索桥江阴大桥的设计(联合设计);国内第一座双独塔单索麵斜拉桥与连续梁协作体系的钱江三桥;国内风景区第一长桥太湖大桥;苏州的自锚式悬索桥竹园大桥;世界最大跨径的斜拉桥苏通长江公路大桥(联合设计)。以及一大批已经建成和正在施工的城市景观桥樑,如:江西生米大桥、惠州下角东江大桥、宁波庆丰桥、琴桥、解放南路桥、河南郑州郑东新区桥樑、桂林解放桥、南州大桥、云南大理兴盛大桥等。近年来也承担了国内外多座大桥的设计审查工作,如上海市卢浦大桥、香港青马大桥、广西南宁大桥等。

分院行政机构

名誉院长
项海帆
顾问组组长
范立础
院长
葛耀君
常务副院长
曾明根
总 工
徐利平
顾问专家
郑信光 詹蓓蓓 林长川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