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帝汶凤头鹦鹉

(2020-05-07 01:07:08) 百科
帝汶凤头鹦鹉

帝汶凤头鹦鹉

帝汶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sulphurea parvula)是鹦形目凤头鹦鹉科的鸟类,是小葵花凤头鹦鹉的亚种之一。体长33厘米,体羽主要为白色,雪白漂亮,头顶有黄色冠羽,愤怒时会竖起头冠呈扇状竖立起来,就像一朵盛开的葵花。喜栖息于各种森林、开阔的林地、农地、森林边缘地区、半乾燥的林地等,食物包括种子、壳类、浆果、坚果、水果、嫩芽、花朵、昆虫等。一次产2-3枚卵,雌雄鸟轮流孵卵,叫声嘈杂。野外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境内,主要在弗洛瑞斯海的许多岛屿上。

基本介绍

  • 中文学名:帝汶凤头鹦鹉
  • 拉丁学名:Cacatua sulphurea parvula
  • 别称:小葵花凤头鹦鹉帝汶岛亚种
  • :动物界
  • :脊索动物门
  • :鸟纲
  • :鹦形目
  • :凤头鹦鹉科
  • :Cacatua属
  • :小葵花凤头鹦鹉
  • 亚种:帝汶凤头鹦鹉
  • 命名者及年代:Bonaparte, 1850
  • 英文名称:Timor Cockatoo

外形特徵

帝汶凤头鹦鹉体长33厘米,寿命50年。该凤头鹦鹉是一个以白色羽毛为主的中型鹦鹉,头顶有可以伸缩的黄冠,眼周有裸露的蓝色皮肤,耳羽,喉部的羽毛,脸颊基部浸润浅黄色。脚灰色,鸟喙黑色,两性相似。幼鸟与友鸟一样有着深黑褐色的虹膜,在一岁内的幼鸟较难辨别性别,雌鸟的虹膜则明显的呈红棕色。

栖息环境

喜栖息于各种森林、开阔的林地、农地、森林边缘地区、半乾燥的林地等。

生活习性

大部分都成对或3-9只左右一起觅食与活动,但有时被发现会有较多的数量群集于有果实的树上觅食,也会与折衷鹦鹉一起聚集觅食,聚集时相当吵杂,休息时通常栖息在森林地区,之后会成群地到低海拔的地区与农作物区内觅食,有时会遭农民捕杀;天然食物包括了种子、水果、穀物、浆果、坚果、嫩芽、花苞等。

分布範围

分布于松巴岛,科莫,Padar,Rinca,弗洛雷斯,Pantar,阿洛Semau和东帝汶(小荪达岛),此外龙目岛和努沙可能已灭绝。

繁殖方式

繁殖季节因地而异,大多始于9-10月与4-5月,一次产2-3枚卵,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约28天,10周后幼鸟羽毛长成,但仍会依赖亲鸟一起生活约2个月。

亚种分化

单一物种,无亚种。

种群现状

该种鹦鹉遭遇(并可能继续遭受)一个非常快速的人口数量下降,由于不可持续捕获和非法贸易。因此,它成为极度濒危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12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极危(CR)。
列入《华盛顿公约》(CITES)附录 一类保护级别。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