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钟亮(1942-),少将军衔,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南站镇兴竹村人,1964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核爆炸分析专业。1990年晋升为少将军衔。
基本介绍
- 中文名:华钟亮
- 籍贯:无锡市滨湖区
- 军衔:少将军衔
- 毕业院校:国防科技大学
- 荣誉:军队科技进步奖
- 工作地点:核子弹、核弹试验基地
个人履历
华钟亮,现年58岁,无锡市滨湖区南站镇人。1964年入伍,历任学员、班长、防化研究员,现任总装备部后勤部副部长,少将军衔。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他积极参与防化研究,亲身到核子弹、核弹试验基地去测量核爆炸后的有关数据,一些重要的核学科研成果和论文得到专家讚赏,并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
放眼军界,无锡籍的专家、科研人员也比比皆是,而涉足原子核弹领域首个无锡人的鲜为人知的成长故事令我们感动。华钟亮,这位读书人出身的军人,以不懈的奋斗,执着的追求,成长为共和国新一代的军事将领,在国防建设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
人物生平
踏上了军队科研之路
华钟亮,老家在滨湖区南站镇兴竹村。1964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解放军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即:现国防科技大学前身)原子工程系核爆炸分析专业,由此踏上了军队科研之路。在尖端科学领域,他学的专业是负责测量核爆炸后的当量大小,研究裂变产物。悟性和灵气使他成为学生中的佼佼者,并担任班长和团支书。当时这些年轻人对这个专业一窍不通,只是抱着报效祖国、赶超外国的信念,全身心地投入。听说一个女老师因受到放射物质的影响而不能生育,“那怕什幺,只要核弹试验成功。”现在回忆起当时搞实验的情景还真有点后怕,由于知识匮乏,当时学生们将一些放射性物质用吸管吸出来,但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早日掌握知识,为我国的核技术发展贡献力量。学成后他被分配到总参防化研究院当实习研究员,当时受到我国成功试爆第一颗核子弹的鼓舞,他潜心钻研,一心想搞出点“名堂”。期间,他还到当时福建前线的连队当了几个月兵,也在农村及核子弹製造基地锻鍊过,吃苦的习惯为以后的成长打下了基础。
有所建树
在他从事研究的领域里,聪明才智和刻苦钻研的精神使他有所建树,在老科学家的指导下,他的一些科研成果和论文面世,职级也不断升迁。1983年,当时他经常参加国家核学会的学术活动,在一些新中国核武器研究的“鼻祖”的力荐下,他準备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深造以图更大的发展,为此他进入北京外国语学院进修英语达半年之久。当他满怀大志,準备大干一番之际,组织的一纸命令让他与钟爱的核研究暂别,他作为军队后备干部被送到军事学院学习,“当时真有点想不通。如果没有当时的这一转折,或许自己的人生道路就向另一方向发展了,但国家和军队的利益高于一切。”就此一个转折使他在军队的领导岗位上不断的发展。可他并未放弃学术研究,几年间他曾获得多项军队科技进步奖。1993年,他晋升为少将时才50岁。
无锡的骄傲
说起家乡的发展他侃侃而谈,对城市规划和建设提出了“数位化、信息化建设,电子政府、电子商务、电子家园”等令人耳目一新的构想。他说:作为家乡的儿女,无锡的每一步发展令我们在外的游子感到欢欣鼓舞,也引以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