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塘桥以粗大的圆木架就,每孔三至五根,直径为30至60厘米不等,樑上横铺木板作桥面,宽3.6米,长约64米。桥面之上筑木结构亭屋。有木柱架28排,两端延于桥面之外,全桥长69米,每排柱架有立柱四根,排列于桥面两旁,全桥联结,形成四个纵列,齐整美观。桥亭两侧置有凉板凳座,供过往行人憩息和乘坐,桥亭屋顶重檐翘角,盖覆青瓦,桥中央塑有关圣帝君,香火兴旺,直似方圆数十里之名桥。现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基本介绍
- 中文名:朴塘桥
- 外文名:朴塘桥
- 地理位置:湖南省隆回县岩口乡朴塘村
- 始建于:元末明初
- 规格:宽3.6米,长约64米
地理位置
朴塘桥位于湖南省隆回县岩口乡朴塘村,距县城52公里。
历史渊源
该桥原系隆回、新邵、新化三县之人行要道,始建于元末明初之际(具体年份不详),当初由该村的开通寺僧道始建木桥,以渡行人。数百年间,修修补补,直至1934年毁于山洪。当年由当地绅士袁友三、刘承汉等人倡议,自筹工日九千多个,银钱七千余元,次年竣工,现还完好保存1935年《万古流芳》的碑文,数十年来因多次遭山洪冲击,桥亭又因年久失修,破烂不堪。直至1964年在该大队党支部的领导下,承蒙县、区、公社的资助,得以在不改变原貌的基础上进行复修。

风格特点
该桥系典型的木石结构风雨桥,计有石墩五座,水门六孔,桥亭二十七间。石墩以方形石料砌筑,平面为六菱形,水面以上约三米,石墩之上以方形条木构筑井干式挑梁,每墩之上纵横各二层,交错叠压,从下至上,逐层外延,形似斗拱,承托着桥樑和亭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