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靡靡之音(汉语词语)

(2020-02-17 17:57:38) 百科
靡靡之音(汉语词语)

靡靡之音(汉语词语)

靡靡之音,读音mǐ mǐ zhī yīn,汉语成语,指颓废、柔弱的乐曲,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出自《韩非子·十过》。

【“靡靡之音”常误写为“糜糜之音”,应注意。】

基本介绍

  • 中文名:靡靡之音
  • 用法:作主语、宾语;指悲凉的音乐
  • 近义词:亡国之音
  • 注意:不能将“靡靡”写成“糜糜”
  • 反义词:钧天广乐
  • 结构:偏正式

成语解释

【读音】mǐ mǐ zhī yīn
成语:靡靡之音成语:靡靡之音
【释义】靡靡:颓废的、低级趣味的乐曲。柔弱,萎靡不振。使人萎靡不振的音乐。

成语典故

成语出处
◎《韩非子·十过》:“此师延之所作,与纣为靡靡之乐也。”
◎《史记·殷本纪》:“北里之舞,靡靡之乐。”
典故
传说殷末乐师延为纣王作曲,纣王听而倦。武王伐纣时,乐师延抢琴东走,投濮水而死。自此,水中常有音乐声靡靡传出。
公元前534年,卫国灵公应邀去参加晋国虒祁宫庆典。朝辞帝丘,暮宿濮上,夜半入眠,朦胧之中忽有琴鼓丝竹之音。他披衣俯窗,侧耳细听,时隐时现,微妙悦耳,问及左右,都说听不见。便召来乐师涓。听后,涓告诉灵公:“臣能识其略矣,须更一宿,臣能写之”。夜半,玄音复发。涓援琴而习之,尽得其妙,灵公听后,龙颜大开,问其究竟。涓道:“先时,纣王命师延作靡靡之音,师延不肯,帝辛欲杀之,无奈而谱曲。纣王喜声色,朝歌暮舞,通宵达旦,隧失天下,师延乘舟濮水而下,至此投水而死,故有神曲出水,震惊世人也。”涓本想以此说服灵公禁声色,绝靡音,勿使政散民流,诬上行私。灵公却视毒草为香花,砒霜为冰糖,不介其意,越听越迷。至晋国后,灵公见虒祁宫如此富丽堂皇,诸侯济济无不称道。待酒酣将醉时,便唤涓曰:“过濮水所获妙曲,速援琴以助雅兴。”涓不肯,后迫于灵公之威,不得不弹。未等弹完,师旷厉声制止道:“此为亡国之音,不可听。夜有鬼神之声,世间必有冤情。”灵公亦不听劝阻,随使歌伎伴乐起舞。
朝晋归来,灵公贪图享乐的私慾与日俱增,见自己的重华宫简直不能和晋国妃妾宫女所住的厢房相比,便扩修重华宫,新建卫王殿。真是皇宫金殿将欲倾,檐下燕雀不知危。
成语示例
◎从此以后,以管弦的情绪代替了鼓的情绪,结果都是“靡靡之音”。(闻一多《时代的歌手》)
◎故尔所谓郑声淫的“淫”应该是过高的意思,决不是如像《毛毛雨》之类的那种所谓靡靡之音。(郭沫若《孔墨的批判》)
◎有些歌舞厅不顾法律的规定,放些靡靡之音

词语辨析

【同韵词】骨肉相亲、返璞归真
【灯谜】33 因为‘3’在音乐中代表mi,与‘靡’近音,因为有两个3,所以是靡靡之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