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维因兰德

(2020-04-29 09:16:47) 百科

维因兰德

个人资料

1944年4月24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

1961年,维因兰德从加州沙加缅度的恩忻娜高中(Encina High School)毕业。

196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学位。

1970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75年进入美国国家标準局,现在在美国标準技术研究所任教。

2012年10月9日,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维因兰德是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光学学会的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

主要成就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维因兰德
  • 出生地: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
  • 出生日期:1944年4月24日
  • 职业: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

概述

大卫·维因兰德,美国公民,博士学位,美国标準技术研究所教授,现供职于美国国家标準与技术研究院和科罗拉多大学波尔得分校,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获奖理由是“发现测量和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突破性实验方法”。
维因兰德维因兰德

个人资料

1944年4月24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
1961年,维因兰德从加州沙加缅度的恩忻娜高中(Encina High School)毕业。
1965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学士学位。
1970年从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1975年进入美国国家标準局,现在在美国标準技术研究所任教。
2012年10月9日,法国科学家塞尔日·阿罗什与美国科学家大卫·维因兰德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维因兰德是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光学学会的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的院士。

主要成就

塞尔日·阿罗什和大卫·维因兰德独立地发明并拓展出能够在保持个体粒子的量子力学属性的情况下对其进行测量和操控的方法,而这在之前被认为是不能实现的。在不破坏单个量子粒子的前提下实现对其直接观测,两位获奖者以这样的方式为量子物理学实验新纪元开闢了一扇大门。
通过巧妙的实验方法,阿罗什和维因兰德与研究小组一起成功地实现对量子碎片的测量和控制,颠覆了之前人们认为的其无法被直接观测到的看法。这套新方法允许他们检验、控制并计算粒子,他们的方法大同小异。大卫·维因兰德是利用光或光子来捕捉、控制以及测量带电原子或者离子。
塞尔日·阿罗什採取了相反的方法:通过发射原子穿过阱,他控制并测量了捕获的光子或光粒子。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