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2020-01-06 12:50:40) 百科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西乡县柳树镇位于西乡县西南部,距西乡县17公里。1950年设柳树乡,1959年为管理区,1965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柳树乡、丰东乡合併设柳树镇。城(关)峡(口)公路(西牟路)过境。柳树镇2015年末下辖:柳树、大沙、小丰、油房、小龙、马营、清泉、丰东、丰河、曾家岭、三义、严家沟、高家店、白杨等14个村委会。

乡镇企业以食品加工、交通运输、建材和商贸为主。农业以种植茶叶、水稻、小麦、油菜等为主。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西乡县柳树镇
  • 外文名称:Willow town
  • 别名:柳树
  • 行政区类别:镇
  • 所属地区:陕西汉中西乡
  • 下辖地区:柳树村,小丰村,油坊村,大沙村等
  • 政府驻地:柳树村
  • 电话区号:0916
  • 邮政区码:723503
  • 地理位置:西乡县西南方向
  • 面积:104.5平方千米
  • 人口:2.75万人(2011年)
  • 方言:陕南方言
  • 气候条件: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 着名景点:终南山,薛家祠堂,黎山寺
  • 机场:城固机场
  • 火车站:西乡县火车站
  • 车牌代码:陕F

柳树地情

柳树简介

【名称来历】
据传清代当地河边有两棵大柳树,一农户在柳树下摆摊设点建立商铺,后沿河两岸逐步发展成商贸集市,遂
柳树镇
得名“柳树店”,集镇村为柳树村,因镇政府驻地位柳树村而得名。
【地理位置】 位于东经107°34′17"~107°42′30",北纬32°50′45"~32°57′48"之间,地处西乡县城西南,属浅山丘陵区,东邻杨河镇,西邻峡口镇,南邻峡口左溪,北邻沙河镇。人民政府驻柳树村,电话区号0916,邮政编码723503,距西乡县城17公里。
【政区沿革】 1950年设柳树乡,1959年为管理区,1965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6年,柳树乡、丰东乡合併设柳树镇。
【政区划分】 2011年末辖柳树、大沙、油房、北溪、小龙、小丰、马营、清泉、丰东、丰河、曾家岭、三义、严家沟、高家店、白杨等15个村委会。
柳树镇
【人口面积】 2011年末,辖区总人口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59万人,非农业人口1600人。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26908人,占97.8%;回族592人,占总人口的2.2%。2011年全镇共出生251人,死亡162人,计画生育率达99.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辖区东西最大距离12千米,南北最大距离11千米,总面积104.5平方千米。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263.15人。

自然条件

【地形地貌】 境内属浅山丘陵区,境内平川与丘陵交错分布,四面环山,中部较平坦,境内最低海拔为450米,最高1593米(西山)。
【气候】 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但光照中足,春季气温回升快,多春旱,夏无酷暑,秋季多连阴雨,降温早,冬无严寒,少雨雪,年平均气温12.9℃,全年无霜期245天,最热月七月,最冷月一月。
【水文】 镇内属汉江水系,水资源丰富,有三条河流,即龙溪河、柳树河,袁家沟河穿境而过,年经流量四季分明,除此之外地下水资源极其丰富,水质较好,1米以下即可见到地下水。
【矿产资源】 境内矿产资源主要有叶蜡石,大理石矿等。

经济概况

【农业】 耕地面积18985亩,人均0.73亩,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退耕还林林地8240亩。2011年农业总产值13247万元,比2010年(10957万元)增长20%,2011年生产粮食万吨,人均千克。2011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基地1320亩,注资200万元新成立柳树镇嘉禾茶叶公司1个,茶叶专业合作社2个,全镇实施茶园低改、台刈2220亩,实现茶叶产量418吨,其中名优茶16.1吨,茶叶总产值5016万元。畜牧业以猪、牛、羊、家禽为主。2011年全镇生猪养殖户达5100余户,养殖大户72户,全镇生猪饲养量9.63万头,其中出栏5.81万头,存栏3.82万头,实现销售收入6972万元。
柳树镇
【工业】 以小型手工业、机械加工、建筑材料为主。2011年工业总产值3800万元,比上年增长7%。
【财政】 2011年财政总收入89万元,比上年增长2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6875元,比上年增长50%。

社会发展

【文化艺术】 2011年末有镇文化站1处,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和农家书屋8处,各类图书室12个,藏书20余万册,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15人,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68处。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教育】 2011年末有幼稚园5所,在园幼儿743人,专任教师2人;国小9所,在校学生1629人,专任教师88人,国小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国中2所,国中在校学生1300人,专任教师86人。国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有各级医疗卫生机构17个,有床位60张,固定资产总值120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36名,其中执业医师20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诊疗1.86万人次。全镇15个村农村合作医疗参合25831人,筹资129.15万元,参合率达98%。

基础设施

【交通运输】 境内有城峡路横穿6个村、13个村通村水泥路14条39公里、新修拓宽村组道路8条30公里,纵横交错的公路交通网路初步形成。2006年102路公车由火车站直发柳树镇,日发客车12班次,日均载客量1000余人次。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有邮政支局1个,电信、移动、联通企业3家,服务网点8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000门,固定电话用户2500户,行动电话用户2600户,网际网路用户700户。全年电信业务收入220万元。

柳树教育

2013年10月21日,由陕西省海外联谊会牵线搭桥,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严平西先生慷慨捐资助建的教学楼落成典礼,在西乡县福慧泰山学校隆重举行。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善长严曙东先生一行6人,在西乡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的陪同下,参加由其基金会捐资兴建的西乡福慧泰山学校教学楼(原柳树镇民族学校教学楼)落成典礼,并为其揭牌。
西乡福慧泰山学校西乡福慧泰山学校
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由严宽祜先生1995年以个人财产独立创办,香港回归之后,香港福慧慈善基金会成为首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注册的非营利性慈善机构。

主导产业

继续围绕建设茶叶经济强镇和生猪生产大镇的既定目标,在茶叶发展上全面落实除草、施肥、修剪、补植、台刈等管理措施,不断增加茶园有效面积和提高经营效益。积极推行茶产权改革,採用拍卖、租赁。
茶叶茶叶

经济发展

2009年度各项目标任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1.42亿元,占年度计画的106%,比上年增长8.3%。其中第一产业9233万元,增长7%;第二产业3820万元,增长8.2%;第三产业1193万元,增长9%。乡镇企业总产值9130万元,增长35%;新增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60万元,增长26%;财政收入完成65万元,增长9.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799元。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主导产业迅猛发展,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坚持以农民增收为重点,突出抓好农业产业发展,促使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粮食生产稳中有升,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继续抓好主导产业发展,全年生猪饲养量达7.8万头,其中出栏3.3万头,存栏4.5万头,能繁母猪1973头。新发展养殖大户63户,养羊大户 2户,蛋鸡大户2户,肉鸡大户2户。投资220余万元新建的汉中军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颗粒饲料生产线,有力地带动了全镇生猪产业及其他产业发展。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530亩,完成低产茶园改造2800余亩,开展技术培训32场次,培训人员2000余人次。新建茶叶加工厂2个,扩建茶叶加工厂1个。实现茶叶总产348吨,茶业总产值3058.9万元。新发展烤菸40亩,实现了烤菸发展零突破。实施农业新技术推广项目5个,推广新品种5个,新建科技示範园4个,新发展科技示範户30户。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一年来,我们多方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全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一是争取并成功实施了安全饮水和电网改造项目工程。解决了高店、马营、丰东等9个村、4948人的安全饮水问题,并对已建成的饮水工程完善了后续管理措施,保障了民众饮水安全和质量。完成清泉、北溪两村的低压线路改造22公里,彻底改变了两个村3000余人生产生活用电质量。二是积极争取并实施了沼气建设项目。今年新建沼气池800口,并达到了“三改”要求,全镇建沼气池累计达4150口,三改率达95%以上,使用率达80%以上,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减少了劳动强度,增加了农民收入。三是继续狠抓公路建设。全年硬化村级道路2条5.8公里,拓宽改造通组道路12条15公里,实现了村级道路全覆盖。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村镇建设步伐加快,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一是修订了我镇中长期发展建设规划,配合县有关部门修订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在严格执行镇总体规划的基础上,修订了全镇各村的村庄规划。完成了柳树镇省级生态优美乡镇建设项目编报工作。二是不断加大环境治理、保护和管理力度。组织开展对公路沿线暴露垃圾、占道堆放、占道经营、乱贴标语、臭水沟、河道垃圾进行了全面清理工作。通过整治行动,我镇集镇的街容镇貌、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方面有明显的改观,进一步实现了集镇的净化、亮化、美化和有序。三是加大投入,不断改善村镇环境。积极争取国家环境综合治理建设项目,加大了对村级环境综合治理的投入;编制了油坊、三义、白杨三个村的生态文明示範村创建规划;科学规划并动员镇内外人士入住集镇,新增集镇住户50余户,集镇容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教育得到优先发展。继续实施国小布局调整,加大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新建校舍1596㎡,维修校舍590㎡(B级危房)。隆基中学、中心国小、小丰国小的基础面貌有了较大改善。中心国小1346平米的教学楼正在建设。顺利完成了教育创强复验工作。卫生事业蓬勃向前。新建了镇卫生院,新(改)建了14个村的卫生室,极大地改善了广大民众的就医环境和条件,基本解决了民众看病难的问题。大力宣传并动员广大民众积极参加农村合疗,全镇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6.7%以上。全年报销合疗资金270余万元。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柳树名人

柳树镇地处巴山北麓,牧马河南岸,距县城十五、六公里,是个山川秀丽、人杰地灵、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镇和群星灿烂、人文荟萃的教育文化之乡。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早在三、四十年代,我国杰出的教育家、曾任北京大学党委书记兼副校长和兰州大学党委书记兼校长的江隆基,杰出的外交家、曾任我国驻南叶门、尚比亚、德国大使的李强奋,着名教育家、原北京大学教授、西乡最早的《县誌》(《薛志》)主编薛祥绥,以及我县原政协副主席、着名的爱国人士江伯玉等尤其是江隆基、李强奋这两个闻名国内外的重量级人物,都从家乡柳树镇走出,后来乾出了轰轰烈烈、利国利民的大事,为家乡人民增添了光彩。至今,家乡人民以“柳树出了个江隆基”而骄傲,并将江隆基出生地所在的中学改为“隆基中学”,以表示对这位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永久纪念。
建国以后,柳树镇更加尊师重教,人才辈出,先后涌现出许多着名专家学者。如西安交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赵文明,西安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毛开友,陕西师範大学中文系教授江弘基、西安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博士王平忠、化工部第六设计院高级工程师王玉凤、《新疆日报》高级记者彭文明,以及建国以来我县第一个考上清华大学(1996年考入)、现留校任教的硕士研究生张毅等都出生在柳树镇。其中,最为着名的两名专家教授是赵文明和毛开友。赵文明,曾留学英国,省政协委员,原任西安交通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工程研究所所长,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农业专业委员会理事,陕西省生物化学学会副理事长,曾在加拿大访问学者,发表论文100多篇。毛开友,原任西安科技大学机械系主任,现任西安科技大学教学督导组组长、该校新技术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高等学校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机械控制工程研究学会常务理事及西北分会副事理长、中国教育家协会(香港)理事、西安科技大学老教授协会会长,曾在俄罗斯等国讲学,并荣获世界发明家国际协会国际发明金奖,发表论文40多篇,在国内外产生了广泛影响。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柳树镇(陕西省西乡县柳树镇)
同时,在柳树镇这块神奇美丽的热土中,还先后孕育出吴凤强(汉中市市安监局局长,2013年)、王吉德(陕西省工商管理局局长,2013年)等一大批党政干部和三十多名中、国小校长及许多教师,为西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事业做出了较大贡献,柳树镇不愧是西乡“文化教育之乡”和产生干部的一个“摇篮”。
柳树镇不仅教育文化气氛浓厚,人才辈出,而且地阜物华,交通发达,经济建设取得了显着成绩。特别是近几年来,柳树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二万五千多名干部民众,艰苦奋斗,勤劳致富,大力发展茶叶生产,积极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认真加强小城镇建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从而使这里的山更青了,水更绿了,集镇更漂亮了,全镇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截止五月底,全镇共发展茶园13000多亩,优质水稻10000多亩,栽种林果15000多亩,退耕还林8200多亩,森林覆盖面积达30%,发展20万元以上的乡镇企业40多个。同时,还修建村、组道路20多公里,修建柳树集镇新街长2公里、宽24米,并整修硬化了集镇老街,一个崭新秀丽的柳树集镇正在群山环抱中悄然崛起……
柳树镇灿烂的历史文化、杰出的优秀儿女、诱人的风土人情,像一颗嵌在巴山北麓的的璀璨明珠,又像一幅永远看不够的多姿多彩的美丽画卷,多幺令人魂牵梦绕,留恋忘返!

民风民俗

婚嫁习俗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男妇女到婚龄,“娃家请人说媒,女家望人说媒”。“媒不媒,跑三回”,即使双方有恋爱基础,女方父母为女儿终身大事负责,也得让介绍人多跑几趟,才能 “放话”。如果女方无意则以各种理由推辞,介绍人就不再登门。双方同意,方可“认门”,也叫“看门户”。介绍人领着男娃到女方家里,给双方父母介绍情况,当面徵求意见,男女双方表态同意后,再经过一段接触交谈,下一步就可“订婚”,也叫“为订”。媒人穿梭交谈协商选定吉日,互送订婚礼物,双方父母及亲朋见面认识,从此正式建立这门亲事。男娃逢年过节均到女方拜年送礼。

丧葬习俗

西乡人很注重孝道和骨肉情谊。 “葬礼”往往比“婚礼”还隆重。老人亡故后,儿孙都要披麻戴孝,敬香烧纸,向户族、邻里、亲友磕头下跪“报丧”,準备棺木、寿衣。年过七旬的老人,早已準备好“寿木”、“寿衣”,落气后“净身”、“穿寿衣”、“装棺”。将“亡灵”停在堂屋正中,燃香蜡、烧纸、献供品祭奠。一般亡故后三日上山,“人死无牵挂,入土最为安”。葬后七天“烧纸、敬香”,每七天一次,经过七次,再逢百日烧“百期”,一周年上坟、垒坟,直至三周年,整个程式才结束。
山区葬礼最突出有三点:一是“哭丧”、二是“叙话”、三是“唱孝歌”。
“哭丧”老人去世后,儿女十分悲痛,以哭表达哀思,一般男孝子有泪无声,女孝子从“入棺”、“守灵”、“发丧”、“入土”都要围着“灵棺”哭,讲述老人经过的苦难及留给子孙恩德和养育之情,不会哭者是会被人耻笑的。所以老人养的女儿多,哭得声势越大,感人泪下,劝哭者也常常情不自禁哭起来。没有后辈“哭”或“哭”的人少,葬礼显得很冷淡。当然女儿、侄女哭得真诚、伤心,一般儿媳是迫于形式,应付场合,真假难分。女孝子几天几夜不能入睡,守灵哭丧,一声丧事结束,均声音“沙哑”。“哭”则表达对老有怀念、孝敬之情。
“叙话”有的地方叫“搭长席”,有的地方叫“说话”。“男有族家,女有娘家”。男性去世多请本姓族家长者,女性去世多为娘家智者出面,询问孝子,老人在世,有病看了没有,照顾如何,尽孝心没有?死后棺木、寿衣、夜场準备如何,墓地选在何处?孝子均跪在地上一一回答。特别是娘家人有意挑剔、出难题,孝子均不得争辩,磕头下跪,亲朋指责、教育、后由总管或有威信的“长者”出面求情,方可收场。
山区人把葬礼的晚上叫“夜场 ”,参加人叫“坐夜”通宵不能睡,孝子通宵守灵“哭丧”,唱孝歌是夜场的主要环节,外地人说:“汉中人,好快活,爹妈死了还唱歌”,唱孝歌正是西乡人缅怀亡人的最好正式。西乡人不做“道场”不念经,专请有才华,出口成章的“歌先生”,既唱传统的“孝歌”,如“二十一孝”、“十二贤人”等内容。也有触景生情歌词,还有斥责孝子过错,唱孝歌时,配上锣鼓、唢吶,其歌声悲苍凄凉,催人泪下,引发孝子和亲友的悲泪和哀思,孝子持香转“灵”,女孝子“哭丧”相伴其间,整夜灯火不熄,歌声不断,哭声凄凉。全村老少都来帮忙端茶递水,生火上碳,劈柴担水,大厨小厨热闹非凡。夜间都来听孝歌,守灵陪唱,整夜不能合眼,所以又叫“坐夜”。一直持续到第二天发“丧”、送灵上坡才结束。用唱孝歌方式办“夜场”,举行葬礼,即省事,又隆重,庄严。这种风俗,历史悠久,流传很广,深为山区人民接受。

茶酒文化

茶是西乡特产,茶也是西乡家家户户必备之品,来客后首先要倒茶。过去一般来客后才烧开水泡茶,如今备有热水瓶,随时可泡茶。但人们习惯沸水泡茶,端上茶主人陪着客人喝茶、抽菸,叙情议事。
古时候,西乡最红火的地方要数茶馆了,上集镇买卖,坐在茶馆里等生意,谈生意,讲价钱,以打发时间。边远农村人办完事顺便泡一碗茶歇气提神,至于年老无事者更是茶馆听书喝茶的常客。其实,如今西乡的每一个家也是一个小型的茶馆。西乡人敬茶很讲究,向客人奉茶要双手捧杯,轻放,讲究茶礼。家中晚上看电视喝茶一能防辐射,二能提神缓解疲劳。许多家庭饮茶讲究医理茶诀,根据自己的体质喝茶,“姜茶能治痢,糖茶能和胃,菊茶能明目,烫茶伤五内,饮后茶能消食,酒后茶能解醉,午茶长精神,晚茶难入睡,空腹茶心发慌,隔夜茶伤脾胃,合理用茶能减肥,过量茶人黄瘦,淡茶慢饮活百岁”。
西乡无酒不待客,进门茶,入席酒。亲朋好友相聚最爱在“酒”字上做文章。本来,酒多用在逢年过节,喜庆吉事以增加欢乐气氛。可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不分时间,不讲场合,婚嫁丧葬,红白喜事自然有席,饮酒是必然。修房造屋要喝酒,新房乔迁要喝乔迁酒,老人寿诞要备长寿酒,小孩满月要喝满月酒,丧事要喝“送程酒”;周年大喝悼念酒,亲朋相聚要喝聚会酒,亲人远离要备话别酒,经商开业喝庆典酒,提乾、当兵、调动、升学要喝荣升、光宗耀祖酒,有事就有酒,有酒必醉,以表示主人之心诚。
酒礼酒规分宾主,讲上下。敬酒先从长辈到平辈先上后下,朋友相聚论年龄,讲资历。劝酒者必以礼感人,以话劝人,有时还以力逼人。非让客人把酒喝下去,方显主人热情好客。

饮食习俗

西乡地形複杂,地域辽阔,“十里风土不一”,饮食习惯也有差异,总体上饮食倾向于川味,南北皆汇。山里与坝里各有所好,山区因水土气候影响,几天不吃肉心里躁慌,一年四季多喜欢吃腊肉,并备有乾菜如乾豆角、乾蘑菇、乾竹笋、乾萝蔔、洋芋片等煮腊肉,平常夏秋多食自产蔬菜,冬春以盐菜、泡菜、土豆及乾菜为主。平川一年四季有新鲜蔬菜,吃肉多从集市买,习惯与城市居民相差不多。西乡人对酸味偏好,家家备浆水盆,户户有酸菜罈,一年四季酸味不断。因此就有“三天不吃酸,走路打偏偏”谚语。所以西乡稀饭、麵皮、菜豆腐、浆水面为家常便饭。改革开放后,以麻辣为主的火锅在西乡非常盛行,一些年轻人特别嗜好。

人口数据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20953
10713
10240
家庭户户数
6646
家庭户总人口(总)
20951
家庭户男
10711
家庭户女
10240
0-14岁(总)
5918
0-14岁男
3165
0-14岁女
2753
15-64岁(总)
13642
15-64岁男
6808
15-64岁女
6834
65岁及以上(总)
1393
65岁及以上男
740
65岁及以上女
653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20327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