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2003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面积8411公顷,由石牛山、岱仙、浐溪3个景区组成,位于福建省德化县的东北部,地处戴云山脉中段,主峰位于水口镇,海拔1782米。地处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年均降水量1800毫米左右,为福建省多雨区之一,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于2017年10月关闭停止运营,暂定开通时间2019年。
基本介绍
- 中文名称:福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
- 地理位置:福建省德化县
- 面积:8411公顷
- 级别:国家级
- 地理区域:戴云山脉中段
- 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和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 管理单位:德化县林业局
- 批准时间:2003年12月
- 气候类型: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福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福建中部戴云山区,地理位置介于北纬118°43′95″,东经25°68′62″之间。大樟溪上游,泉州市北面。东与福州市永泰县、莆田市仙游县界连,南与永春县毗邻,西与三明市大田县接壤,北与三明市尤溪县相邻。
福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位置
地形地貌
福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处于欧亚板块东南缘的滨太平洋大陆边缘活动带、浙闽粤火山岩带的中段,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历程中,经历複杂的地质作用,形成了火山岩、潜火山岩及火山构造等多种多样的地质遗蹟,构成区内较複杂的地质构造格局。
气候特点
福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平均气温19.5℃,年均无霜期260天左右。
资源情况
植被资源
截至2012年,福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植物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95%,构成以中亚热带次生林相为主古树名木和其他个体景观交相辉映的植物景观,拥有国家1级保护树种银杏、南方红豆杉等2种;Ⅱ级保护树种刺桫椤、金毛狗、福建桕、香樟、鹅掌楸、红豆树、花桐木,短萼黄莲等8种福建省重点保护树种,长苞铁杉油杉红锥、福建青冈等4种。
动物资源
截至2012年,福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共有陆生,脊椎动物21日45科142种,其中兽类:5目8科9种鸟类11月2科73种,爬行类3目8科,两栖类2目6科35种,拥有2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其中1级保护有华南虎,蟒蛇2种。
黄腹角雉

主要景点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
中共福建省委旧址(坂里)位于德化县水口镇东南的石牛山麓,与永泰、仙游交界,海拔900多米,四面群山环绕,沟壑纵横,地势险要,是一个环境条件极为恶劣的偏僻村落。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较好的民众基础,1944年3月,中共福建省委机关及所属的武装力量从永泰青溪转移到昆坂村坂里牛寮沟,建立革命根据地,领导全省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国后,该村被省委确定为老区基点村。
中共福建省委(坂里)旧址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溪水从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飞流直下。岱仙瀑布号称“华东第一瀑”,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经过飞仙山峰,落差139 米,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瀑布,西为油漏瀑布。
岱仙瀑布

桃仙溪景区桃花岛
桃花岛是桃仙溪与芹溪交汇沖积而成的长达1公里、面积约200亩的一个小岛屿,因岛上种有近万株呈八卦阵的桃树而得名。桃花岛上分布着景点主要有百年老樟、迎客松、两树相拥的情侣树、白鹭洲 、大洲宫等。
桃仙溪景区桃花岛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德化县旅游事业局于2016年9月,公布石牛山国家4A级旅游景区由政府出资回收、主导开发经营,并请相关公司编制《石牛山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及石牛山主峰、岱仙瀑布、石龙溪漂流等3个重要节点修规,规划于2017年3月获德化县人民政府批覆。
关闭时间2017年10月至2019年(暂定),建设玻璃观景台、悬崖栈道、索道等。
品牌建设
2003年石牛山被国家林业部授予“国家森林公园”称号。
2005年9月被国土资源部授予“国家地质公园”称号,是我国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
交通线路
交通
自驾
从泉州出发:泉南高速公路—泉三高速德化连线线—行驶13点1KM—S203—行驶3点7KM—龙湖桥右转—瓷都大道—丁溪桥右转—X346—浔南路—霞坂桥—右转进入X349—S203—行驶9点8KM—福建德化石牛山国家森林公园(终点)
从厦门出发:厦门-瀋海高速-泉三高速-德化连线线-石牛山主峰。
从福州出发:福州-福诏高速-梧桐连线线-石牛山主峰。
从福州出发:福州-福诏高速-梧桐连线线-石牛山主峰。
(2017年10月关闭运营,开通时间2019年(暂定))
线路
一日游:岱仙瀑布景区——中共福建省委(坂里)旧址——桃仙溪竹筏漂流——石龙溪橡皮艇漂流——桃花岛。(2017年10月关闭运营,开通时间2019年(暂定))
历史人文
- 古蹟
石弥勒佛
为九仙山弥勒洞镇洞石佛,唐开元丙辰年(716年)前,邹无比生前所雕。佛高2.7米,底座近似圆形,周长8.9米,胸围5.2米,肚大,体态丰满、匀称,富有大慈大悲的神韵。石雕前有悟佛的楹联:“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常笑笑天下可笑之人。”石佛是九仙山的主要人文标誌,具有人文艺术。
九仙山弥勒洞镇洞石佛

石观音佛像
位于摩崖石刻“补陀”前,广钦寺通往狮头山的路边。元代雕刻,高2米,胸围2米,其中莲花石座高0.25米,长1.5米,宽1.05米。佛像头戴三山帽。石雕分佛身和头部两段,连线处用石栓固定。跏趺坐式,脚板向下,手指修长,衣纹简练,袒胸并佩带项鍊装饰品,显得古朴庄严。20世纪60年代后期,佛像头部和面部遭破坏,经人工修复后基本保持原状,表面风化严重。2003年,县文体局集资就地建阁,让游人观赏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