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心资源网

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 正文

最伟大的思想家:帕斯卡尔

(2020-06-05 16:13:41) 百科
最伟大的思想家:帕斯卡尔

最伟大的思想家:帕斯卡尔

本书首先介绍了帕斯卡尔的生平经历,以帮助读者了解其思想的形成过程,而后则分不同内容,分别对帕斯卡尔在“科学”、“哲学”和“神学”等方面的思想进行了系统、全面地论述,帮助读者了解这位伟大的思想家。

基本介绍

  • 书名:最伟大的思想家:帕斯卡尔
  • 作者:道格拉斯·格鲁秀斯 张世英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语种:简体中文
  • ISBN:9787101097337
  • 外文名:On Pascal
  • 出版社:中华书局
  • 页数:174页
  • 开本:32
  • 品牌:中华书局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一本书读通帕斯卡尔的思想: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生命单薄至此,何不让思想茂盛?

作者简介

译者江绪林,华东师範大学政治学系讲师,香港浸会大学哲学博士毕业。已发表数篇论文于《中国社会科学》、《开放时代》等刊物。

媒体推荐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既简述了西方着名思想家的生平,又紧扣思想家的原着,并联繫当前的现实,绍介了他们的最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和命题,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生髮新的思想和进一步阅读原着的兴趣。
——张世英(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最伟大的思想家》系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着名学者,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着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着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赵敦华(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

图书目录


1 帕斯卡尔: 盛名与神秘
帕斯卡尔的“心灵”
一个存在主义者?
一个哲学家?
上帝之赌
两个时代之间
2 生平
天才的教养
科学家的成熟
灵性的发现: 第一次皈依
神学论争和病弱
激情之夜: 第二次皈依
苦难、偏激和服务
3 科学家和科学哲学家
计算器和机率论
真空的存在
科学的限度
牺牲理智?
4 神学论争
耶稣会士与冉森主义者
决疑论
神恩与人力
论争的结局
5 《思想录》: 风格与意图
片断的重构
独特的方法
存在的三秩序
6 上帝: 可否证明?
何谓自然神学?
拒绝自然神学
7 怀疑主义与隐匿的上帝
怀疑主义的用途
隐匿的上帝
反对宗教冷漠
8 废黜的王族
人类的伟大和不幸
哲学并非慰藉
寻求最好的解释
对不信仰的独特解决方案
9 上帝之赌
序言: 不可知论与上帝
打赌
风险与酬报
诸神, 还是上帝?
是否一种宗教洗脑?
是否真实的信仰?
10 基督、灵性和生命意义
存在一位救主: 圣经为证
充溢神创的真空
信仰、理性与证明
参考书目

文摘

《思想录》:风格与意图
无论全剧的其余部分多幺美好,最后一幕却是流血的;我们把灰土撒到头上,一切就此告终。(165/210)
我们挖掘伟人的遗产,想方设法延长他们的影响。我们拒绝让他们消失。伟大的着述者的影响从来不会永告终结。然而,逝者却不能控制对其文本的诠释。他们的意图——如果被人知道的话——不是被忽略就是遭到驳斥。挖掘和清理的工作从来都不是纯粹的;我们会发现珍宝,但有时又会发现一些意义含混的因素。
片断的重构
帕斯卡尔于1662年去世之后,他的亲属们面临着一个可畏的文字工作任务。虽然帕斯卡尔长期生病并常常操劳过度,医生却没有想到他会一病不起。亲戚朋友们都知道帕斯卡尔在构思一部名为《辩护基督教》的护教学着作,但这部论着却最终没有完成。很难判断其原因是帕斯卡尔放弃了原来的构想还是耗尽了时间和精力,不过我倾向于后一种看法。无论如何,帕斯卡尔留下了一大堆用于写作《辩护基督教》的文字资料。
写作《辩护基督教》的构想可能形成于1658年,那时候他对波罗雅尔修道院的学者就其构设中的辩护髮表了一次演讲(见149/430)。在去世前几年,他就开始匆匆写下一些简短的笔记。在他那惊人的记忆力开始减退以后,他只能求助于记下他的一些思想片断。此前,他常常是构思完毕之后才一气呵成。
在1669年发表的《思想录》第一版的序言中,帕斯卡尔的姐夫和科学探究伙伴埃迪勒·佩雷抱怨说帕斯卡尔的笔记质量参差不齐,结构匮乏,难以理解。不过,在使该书以最好形式出版上,遗着执行人仍尽了最大努力。一份由帕斯卡尔所撰写的内容列表在1953年被确认为是帕斯卡尔的手迹;这份内容列表显示帕斯卡尔已经将他的一些笔记安排为28章382节。不过,他留下其他590节没有分类。这一发现并没有解决《思想录》所有的文本和结构组织问题,但的确能使相当部分的片断按照帕斯卡尔的原意来编排。
《思想录》有一系列编排和分类系统。最着名的两种编排系统是布伦士维格编码(为哈佛经典系列所採用)和拉弗谟编码(为企鹅经典系列所採用)。后一种编码重现了帕斯卡尔编排的382节。胡斯特和列维则做出了新的编排。在企鹅经典版本中收录了一些原来没有打算用于写作《辩护基督教》的片断。
《思想录》的一些较早版本没有收录那些怀疑主义或近于虚无主义的片断,可能是因为编辑者认为这些片断不代表帕斯卡尔的成熟思想,也可能因为他们不能解释这些片断在《辩护基督教》中有什幺用途。或许他的遗着执行人担心这些令人困惑的片断会误导读者,使读者们以为帕斯卡尔持有那样一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当所有的片断都被收入较晚近的版本中的时候,这种担心变成了现实。帕斯卡尔有时候被当成一个存在主义者,其原因之一就是在一些片断中表达的遭放逐的怀疑者的观念。
帕斯卡尔将一些常常萦绕自身的章节作为对话放入一个宗教怀疑者之口,这种对话是为了使怀疑者从不安的怀疑转向确定的信仰:
当我思索我一生短促的光阴浸没在以前的和以后的永恆之中,我所填塞的——并且甚至于是我所能看得见的——狭小的空间沉没在既为我所不认识而且也并不认识我的无限广阔的空间之中;我就极为恐惧而又惊异地看到,我自己竟然是在此处而不是在彼处,因为根本没有任何理由为什幺是在此处而不是在彼处,为什幺是在此时而不是在彼时。是谁把我放置在其中呢?(68/205)
这一对人类偶在性的令人晕眩的思考不是护教者帕斯卡尔的声音,而是帕斯卡尔的对话者的声音。帕斯卡尔构想中的《辩护基督教》应该包括好几个对话和信笺。它不像是一部长长的,旨在教训人的论文。这从一个片断中可以明显看出,在这一片断中,帕斯卡尔特别提到他试图写“一封能引人寻求上帝的信。然后,引人在哲学家、怀疑主义者和教条主义者那里去寻求上帝,而这些人只不过会使那些寻求的人感到不安”。(4/184)有些片断本来就是由对话构成的:
“什幺!你这个人居然不认为天体与飞鸟证明了上帝幺?”——“我不认为!”——“你的宗教不是这样说的幺?”——“不是的。因为儘管这在某种意义上,对于上帝赋之以这种光明的某些灵魂来说,乃是真实的;然而它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却是虚妄的。”(3/244)
着名的打赌式论证的结尾部分也是一个对话。(418/ 233)
为了辨析《思想录》中一些片断的意义和位置,有必要考究帕斯卡尔留下的一些线索和暗示。
第一部:人没有上帝时的可悲。第二部:人有了上帝时的幸福。
或:
第一部:依据自然本身,论自然是堕落的。第二部:依据圣经,论有一位救主的存在。(6/60)
帕斯卡尔的第一部比第二部完成得要好,第二部还只是一些没有条理的片断。虽然如此,帕斯卡尔留给了我们丰富的材料,尤其是关于人类本性的变幻无常方面。那些有系统的档案被归为四个部分。帕斯卡尔首先论证说单凭人类理性无法理解人类处境的伟大和不幸。其次,哲人们不能将恆久的幸福赐给困惑的人类。第三,只有基督教才能同时理解人类的伟大和不幸。最后一部分涉及圣经权威的历史学证据。
与《致外省人信札》不同,《思想录》并不涉及针对宗教异议者的争论,而是一部针对某些不信者的护教学论着,在其世俗生活期间帕斯卡尔很熟悉这种不信者:在文明社会受过良好教养,关心的是自身的事业和社会地位,并不注重宗教热忱。帕斯卡尔的护教学不像400年前托马斯·阿奎那的《反异教大全》(Summa Contra Gentiles)那样是一部辩护基督信仰的通用手册。不过,《思想录》具有恆久的魅力。

序言

总 序
赵敦华

贺麟先生在抗战时期写道:“西洋哲学之传播到中国来,实在太晚!中国哲学界缺乏先知先觉人士及早认识西洋哲学的真面目,批评地介绍到中国来,这使得中国的学术文化实在吃亏不小。”贺麟先生主持的“西洋哲学名着翻译委员会”大力引进西方哲学, 解放后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译世界学术名着》的“哲学”和“政治学”系列以翻译引进西方哲学名着为主。20世112年代以来, 三联书店、上海译文出版社、华夏出版社等大力翻译出版现代西方哲学着作,这些译着改变了中国学者对西方哲学知之甚少的局面。但也造成新的问题:西方哲学的着即使被译为汉语,初学者也难以理解,或难以接受。王国维先生当年发现西方哲学中“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不少读者至今仍有这样体会。比如, 有读者在网上说:“对于研究者来说,原着和已经成为经典的研究性着作应是最为着力的地方。但哲学也需要普及,这样的哲学普及着作对于像我这样的哲学爱好者和初学者都很有意义,起码可以避免误解,尤其是那种自以为是的误解。只是这样的书还太少, 尤其是国内着作。”这些话表达出读者的迫切需求。
为了克服西方哲学的研究和普及之间隔阂,中华书局引进翻译了国际着名教育出版巨头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现为圣智学习集团) 的“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 (Wadsworth Philosophers)。“华兹华斯”是高等教育教科书的系列丛书,门类齐全,“哲学家丛书”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中“哲学系列”的一种,现已出版88本。这套丛书集学术性与普及性于一体,每本书作者都是研究其所论述的哲学家的着名学者,发表过专业性强的学术着作和论文,在为本丛书撰稿时以普及和入门为目的,用概要方式介绍哲学家主要思想,要言不烦,而不泛泛而谈,特点和要点突出,文字简明通俗,同时不失学术性,或评论其是非得失,或介绍哲学界的争议,每本书后还附有该哲学家着作和重要第二手研究着作的书目,供有兴趣读者作继续阅读之用。由于这些优点,这套丛书在国外是不可多得的哲学畅销书,不但是哲学教科书,而且是很多哲学业余爱好者的必读书。
“华兹华斯哲学家丛书”包括耶稣、佛陀等宗教创始人, 以及沃斯通克拉夫特、艾茵·兰德等文学家,还包括老子、庄子等中国思想家。中华书局在这套丛书中精选出中国人亟需了解的主要西方哲学家,以及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和加缪等富有哲理的文学家和思想家,改名为“世界思想家译丛”翻译出版。中华书局一向以出版中国思想文化典籍享誉海内外,这次引进翻译这套西文丛书,具有融会中西思想的意义。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在思想文化频繁交流的全球化时代,没有基本的西学知识,也不能真正懂得中华文化传统的精华,读一些西方哲学的书是青年学子的必修课,而且成为各种职业人继续教育的新时尚。中华书局的出版物对弘扬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引领时代风尚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值得讚扬和支持。
张世英先生担任这套译丛的主编,他老当益壮,精神矍铄,认真负责地选译者,审译稿。张先生是我崇敬的前辈,多年聆听他的教导,这次与他的合作,更使我受益良多。这套丛书的各位译者都是学有专攻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他们以深厚的学养和翻译经验为基础,翻译信实可靠,保持了原书详明要略、可读性强的特点。
本丛书45册分两辑出版后,得到读者好评。我看到这样一些网评:“简明、流畅、通俗、易懂,即使你没有系统学过哲学,也能读懂”;“本书的脉络非常清晰,是一本通俗的入门书籍”;“集文化普及和学术研究为一体”;“要在一百来页中介绍清楚他的整个哲学体系,也只能是一种概述。但对于普通读者来说,这种概述很有意义,简单清晰的描述往往能解决很多阅读原着中出现的误解和迷惑”,等等。
这些评论让我感到欣慰,因为我深知哲学的普及读物比专业论着更难写。我在中学学几何时曾总结出这样的学习经验:不要满足于找到一道题的证明,而要找出步骤最少的证明,这才是最难、最有趣的智力训练。想不到学习哲学多年后也有了类似的学习经验:由简入繁易、化繁为简难。单从这一点看,柏拉图学园门楣上的题词“不懂几何者莫入此门”所言不虚。我先后撰写过十几本书,最厚的有80、90万字,但影响最大的只是两本30余万字的教科书。我主编过七八本书,最厚的有100多万字,但影响最大的是这套丛书中多种10万字左右的小册子。现在学术界以研究专着为学问,以随笔感想为时尚。我的理想是写学术性、有个性的教科书,用简明的思想、流畅的文字化解西方哲学着作繁琐晦涩的思想,同时保持其细緻缜密的辨析和论证。为此,我最近提出了“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的主张。我自知“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现在还不是现实,而是一个实践的目标。本人实践的第一步是要用中文把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些片段和观点讲得清楚明白”。欣闻中华书局要修订再版这套译丛,并改名为《最伟大的思想家》,每本书都是讲得清楚明白的思想家的深奥哲理。我相信这套丛书将更广泛地传播中国大众的西方哲学,使西方哲学融合在中国当代思想之中。
2013 年10 月于北京大学蓝旗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
搜索
随机推荐

勇敢心资源网|豫ICP备19027550号